分享

超限效应

 木香草堂 2018-09-14
超限效应--批评孩子,过犹不及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超限效应--批评孩子,过犹不及

  有的孩子把家长的批评当成耳边风,甚至屡教不改,有的时候你越批评他,他就越要犯同样的错误。孩子这种由于不耐烦而产生的逆反情绪在心理学中叫做“超限效应”。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三番五次地对孩子说“你要将你的屋子收拾干净”,可孩子却将家长的话当做耳边风,屋子杂乱依旧;一个妻子不知疲倦地提醒丈夫“你别抽烟了”,可丈夫依然“恶习”不改;一个销售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宣传自己的产品,却让顾客感到不愉快和反感,最后反而不会购买产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人的机体在接受某种刺激过多的时候,会出现自然的逃避倾向。这是人类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心理反应。由于这个特征,人在受到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的情况下,就会极不耐烦或产生逆反情绪。心理学上将这一现象称做“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经历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他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个硬币。

  这就是“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例如,当孩子因为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地对一件事提出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实际上父母过分的叮嘱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孩子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从而影响信息传递效果。所以,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管教手段,均可引起孩子的超限效应。

  还有一些父母,喜欢对孩子进行过多的大而空的说教。孩子即使认为父母的话在理,也由于在短时间内遭遇“集中轰炸”,而感到难以承受。这也是许多孩子爱顶嘴的原因。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应注意“度”。如果“过度”,会产生“越限效应”;如果“不及”,又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掌握好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才能使你的训导对孩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好妈妈可以这么做
  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对孩子的批评不能重复,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没完没了的说教,往往会让孩子产生听觉疲劳,甚至让人极度反感,反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

  有一个十分贪玩的初中女孩,经常跟一群朋友泡在网吧,很晚才回家。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告她,希望她能收敛一些,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可一点儿效果也没有。

  有一天,这个女孩又和一帮孩子在网吧疯玩,直到夜里十二点才想起回家。她心想:这下糟了,肯定少不了一顿臭骂。女孩小心翼翼地敲了敲门,是父亲给她开的门,女孩低下了头,作好了挨骂的准备,可是让女孩意外的是,父亲一句也没骂她,只是神情黯然地说了一句:“你太令我失望了!”然后转身走进了厨房,十分钟后,父亲从厨房端出一碗热乎乎的鸡汤,对女孩说:“玩到这么晚,肯定还没吃晚饭吧?这是你妈妈煲的鸡汤,快趁热喝了吧!电饭锅里还有米饭!”父亲说完就走进了卧室。

  看着父亲的背影和面前的这碗鸡汤,女孩心里很愧疚,她流下了悔恨的眼泪。那天晚上女孩彻夜难眠。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晚归了,每天放了学就按时回家,学习也进步了很多。

  案例中这位父亲言简意赅的批评不仅能避免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又留出 了让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间,从而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如果非要再次批评,应该避免简单的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的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

  心理专家建议 掌握批评的技巧

  1.批评前先帮孩子冷静下来。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你很激动,应先平静下自己的情绪,再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如果孩子对你的批评感到委屈,你不要说“你再哭我就揍你”。正确的做法是让他宣泄,然后再抚摸着孩子的头部或者用温热的湿毛巾给孩子擦脸,帮助孩子慢慢冷静下来。

  2.对孩子不要“有错必究”。孩子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比较差,犯一些小错误是难免的。如果我们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认为孩子犯了错误就是品行或道德问题,凡事上纲上线,搞“阶级斗争”,甚至不惜用谩骂、体罚纠错,势必会造成负面效果,使孩子的心理受到创伤。

  3.批评时要分场合。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不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管在什么场合,一旦孩子犯错,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采用疏导的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你在要求孩子做什么时,应说明理由;同样的,在要求孩子不做什么时,也必须说明理由。千万不能摆出权威的架势,这样只会让他们的做法与你的愿望背道而驰。

  4.讲道理要把握黄金三分钟。对孩子的说教态度要温和,语言要简明,指出改正错误的方法。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违规时,讲道理最好控制在三分钟以内,最长不超过五分钟。

  5.用心理制裁代替直接批评。当孩子犯了错误以后,你可以使用心理制裁代替直接批评,比如冷处理,暂时不要责骂孩子,让孩子自己反思。这样会比严厉批评的效果更好。因为孩子做错了事或闯了祸,会产生一种内疚感或恐慌感,这两种心态纠结在一起,会让孩子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促使他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这个时候你对他加以严厉责备甚至痛打一顿,会让孩子原有的内疚感消失,孩子可能会想:我虽然犯了错误,但他们打了我一顿,互相抵消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与体罚、物质刺激等不良教育手段相比较,心理制裁的教育方式更加有效。

  心理学小贴士
  巧妙地指出孩子的“美中不足”

  有些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也先用了赞扬的原则,但在赞扬后, 却使用“但是”来一个明显的转折。这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认为父母的表扬不真诚。对此,父母可以换“但是”为“如果”。比如,“你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如果你能多团结同学,多关心别人, 相信你会更受同学欢迎的”。这样的间接提醒,比“但是”后面的直接批评,效果更好,孩子也更乐于接受。 

http://www./book/201012151157501.shtml

 超限效应--批评孩子,过犹不及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