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如何对待孩子挨打

 刘耀兰图书馆 2018-09-14

本文参加了【护苗 • 成长】有奖征文活动

我邻居两个孩子爱在一起玩耍。常常是玩得好好的,突然就打起来了,左家的孩子常是满脸是泪地哭着回家。左家孩子妈不用问就知道,准是又受了右家孩子的欺负。
这样的事多了,右家孩子妈也很不过意地对左家孩子妈说:“我儿子比你儿子要大,你就劝你儿子不要跟我儿子玩吧,他打不赢,会吃亏。”
说实话,儿子挨打心里肯定痛,但左孩子妈还是呵呵一笑地说:“孩子的拳头有多重?他不会有多大事的。”
果然,他们打了架,过不了多久又重新言归于好。
左家孩子妈无奈地说:“这两个小冤家,他们见面就爱打架,可打完了又要凑在一堆,真想不明白他们。”
有一天,左家孩子看见他妈在旁边,他就不惧怕右家孩子了,走过去把坐在凳子上的他推倒在地,然后自己坐上去。左家孩子终于报了仇。看到这一幕,说老实话,左家孩子她当时在心里也暗暗高兴,脸上不自不觉地露出了笑容。可是,自那以后,左家孩子见妈在场,就要对右家小子动粗。
右家孩子妈给我讲这事,我终于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她虽没在嘴上干预他们,可她那赞许的笑容就是无形地介入了他们之间的纷争,默认了儿子的行为。于是,我就给她讲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她告诉我:“幼儿园的孩子们有时打架,很多大人们找老师麻烦。”
我对她说:“孩子们打架,大人真不该掺和,好好引导一下就行。”
“不该管?这些孩子长大了不成了流氓?”她反问道:“假如你看到儿子挨打不痛心?”
我呵呵一笑说:“谁说儿子挨打娘不痛心?当初我儿子挨打,我照样心痛。但是,仔细想想,没有必要痛心。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安心一个人玩耍,更不安心一个人孤独的处境;而两个以上的小伙伴在一起游戏,又因各自的需要、意愿、想法不一样,又不会说服对方、不愿意迁就对方、互相不能协商,而产生千奇百怪的纠纷。我们对于他们之间发生的纠纷不应大惊小怪,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发生伤害事故,就不要过问、介入、干预,让他们自己处理。父母最好只当引导者、评说者,让孩子们自己充当判决者、仲裁者,我们也不应就事论事,图省事,包办代替;也不应该敷衍了事,嫌麻烦,草率武断。要充分利用已经发生的纠纷,使他们在解决过程中,获得教益。”
与同伴玩耍,是童年的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孩子间的小冲突,积极引导,不要拿道德价值观来衡量,让孩子们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个包容与善良的健全人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