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目干涩 [概念] 目干涩,是指两目干燥少津,滞涩不爽,易感疲劳而言。 本症《灵枢》早有记载,命之曰'夺精';《诸病源侯论目涩候》说:'液竭者目涩';《证治准绳》则称'干涩昏花';《审视瑶函》有'白涩症'的名称,此外尚有'目枯涩'等异名。 目昏与目干涩虽然常常同时并见,但目昏是以视物不清,昏暗不明为主;目干涩是以目干燥少津,滞涩不爽为主,二者主病仍有一定区别,故目昏另列专节,不属本文讨论范围。 [鉴别] 常见证候 阴亏血虚目干涩:主要临床表现为目内干燥少津,滞涩不爽,视物易感疲劳,面色萎黄,爪甲色淡,失眠多梦,头晕耳鸣,咽干舌燥,或五心烦热,或腰酸遗精。舌淡或舌红,脉细数。 燥热伤津目干涩:目干燥作痒,目热且涩,干咳少痰,口鼻干燥,口渴欲饮,舌红少津,脉数。 鉴别分析 阴亏血虚目干涩:主要病因,一是读书用目太过,久视伤血;二是嗜酒恣欲,阴精亏损;三是悲哀哭泣,久而耗液;四是忧思伤脾,生化之源不足。以目干少津,滞涩不爽,视物疲劳为辨证要点,兼见咽干舌燥,失眠多梦,脉细数。治宜养血活血,滋补肝肾。方选四物五子丸。 燥热伤津目干涩:多由感受燥热之邪所致,燥应于肺,五行属金,金盛克木,目为肝窍,燥邪易乘。《银海指南燥》说:'目之白珠,肺也,燥则眵干作痒'。故以两目干涩热痒,口鼻干燥,口渴欲饮,干咳少痰为辨证要点。治宜清热润燥,方选清燥救肺汤。 [文献别录] 《灵枢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 《审视瑶函白痛》:'白涩症,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朦,名曰白涩,气分伏隐,脾肺湿热。' |
|
来自: 昼三夜二205 > 《中医症状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