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辈明明把长辈 照顾得很周到了, 为什么长辈 一点都不买账, 甚至 当面跟你发各种脾气? 7月16日 由重庆市社会福利指导中心主办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公益培训在百龄帮(重庆)康养产业集团举行。培训现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蒋华,就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及其照顾者的心理关怀问题与市民朋友进行了交流。 蒋华与市民朋友进行交流 89岁婆婆深陷抑郁不能自拔 无微不至适得其反 市民李女士今年65岁,家里有一个得了30年帕金森的婆婆。婆婆原本一直生活自理,75岁时夜间上厕所跌倒,导致髋部骨折卧床。虽然,现年89岁的婆婆有8个子女,都非常孝顺,与保姆一起无微不至照顾了她14年。但是,婆婆并不开心。 李女士疑惑,她与其家人已经牺牲了自己的娱乐和家庭生活全心全意在照顾老人,为什么老人就是不满足,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对此,蒋华从各方面详细询问了李女士婆婆的情况。经过专业评估,蒋华发现,婆婆目前还可以自己洗脸、吃饭、穿上衣,因为家人过度担心让她什么事情都不做,结果婆婆觉得自己是一个废人,所以不开心。 75岁爷爷夜间频繁作怪 各种原因难与人言 与李女士一样无奈的,还有市民罗先生。罗先生的爷爷今年75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白天,老爷子一切都正常,就是走路不大方便。然而,到了晚上,老爷子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不但大声开着电视整宿不睡觉,而且故意将被子浸泡在尿液里,非常折腾人,怎么规劝都没用。 罗先生询问,爷爷是不是心理上有问题?如果有问题,又该怎么治? 蒋华同样对罗先生爷爷的情况进行了专业评估。经过评估,蒋华发现,其实罗爷爷并不是故意想折腾晚辈,而是因为恐惧死亡,生怕晚上一闭眼睛就永远起不来,所以才大声开着电视,甚至将被子浸泡在尿液里,不让自己睡觉。 失能老人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 博士讲解对应办法 “由于专业护理人员相对缺乏,以及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93.59%的失能老人都是居家养老。我们往往只关注了老人的生理健康,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其实,相比于普通老人,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蒋华告诉记者,失能、半失能老人通常容易产生黄昏心理、自卑心理、不安全心理、恐惧绝望心理。 参加培训的市民朋友集体合影 面对老人的这四种不健康心理,我们要抱着理解和体谅的态度,多尊重老人意见,采用焦点治疗技术等帮助老人走出阴影,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 “比如,当一名老伯身患白血病卧床时,我们要告诉他中国还有多少跟他一样身患白血病的老人,同样卧床不起,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冲淡他那种拖累亲人的想法。当老人尽量在用和缓的态度对待亲人时,我们要肯定他的这种改变,让他一点一点进步。”蒋华表示,如果老人还有穿衣等部分自理能力,一定尽量让他自己完成,想方设法让老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正确认识死亡,这样对于老人及其照顾者都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重庆民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