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紧闭着心门,却又想靠近【转】

 若飞若扬1963 2018-09-14
紧闭着心门,却又想靠近【转】
 

中午的时候,有人加我的qq,资料显示37岁,没多想我就加了,后来才知道是一个学生。

他(她)说:“吴老师,我们聊聊吧。”

“你是?”我问。“先不说名字。”

“那聊什么内容?”“我想问问讨厌一个人怎么办?”

“首先得分析这个人有什么值得讨厌的,再去看看对他(她)是否产生了误解。”

“上个星期,我实在是太困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了一觉,然后被裴老师抓到了,就一直骂我,骂得很难听,也不问什么的,就是骂。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她,她很喜欢和帅的男同学在一起,我们班学生都这么说。”

 

这个学生是我担任科任老师的另一个班的,裴老师是班主任。末了这个学生又补了一句——不过我们特别喜欢你。

 

这件事让我很震惊,裴老师认真负责,教学成绩突出,中途接了这个班之后全身心投入。和所有的班主任一样,对于状况百出的学生,一面心疼一面又不得不发狠。而这个孩子太敏感了,他(她)无法理解裴老师也就体会不到她的好,而一个孩子的敏感,足以让他从不理解一个老师到放弃一门学科。


 

 

美国心理学博士伊莱恩·N·阿伦在《敏感的人》一书中提到,这一类人平时喜独处,爱伤感,在社交场合出现时,常与扫兴的阴影同行;他们仿佛被自卑的魔影缠身,心理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很难自得其乐。他们其实多半具有非凡的创造才能、出众的洞察力和理解力,遗憾的是他们从没意识到自己敏感的个性,是上天赋予的独有的一份财富。

 

这一类人一旦被忽略,自己就能毁掉自己,杯弓能变成蛇影,全世界似乎都在和自己为敌。这让我想起自己班上的一个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数学成绩一直都是第一,后来突然冒出一个期末考试总能考满分的抢了他的风头,不管他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对方了。一次考试讲完试卷后,他跑来质问我:“为什么我后面有三道大题空着,你都没有骂我,我故意空着没写,就是希望你能狠狠骂我一次,好让我找到新的动力,你是不是都没注意到?”

 

我被问得哑口无言。因为我一直以为学生都讨厌凶悍泼妇型的老师,却不曾想有的人要在这样的老师的咄咄相逼下才能获得动力,找到自信。 

 

最初的时候,我也会骂学生,后来政教处待久了,看惯了那些“无可救药”的孩子被训得狗血淋头之后,恨得牙痒痒地走出大门,我猜他们怎么也不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真的错了,最多是抱怨自己倒霉被逮住,气盛的那一瞬间还会想日后怎么报复训他的老师,那些被学校安排参与训导的体育老师;我站在四楼,总能看到无数个这样的场景,学生迟到了,被班主任喊到门外,一边低头不语,一边唾沫横飞,至于成效,楼层太高我看不到。


 

 

我后来不怎么骂学生了,学生却更加怕我,至少被谈过话的都变得服服帖帖。长期以来,每个学生的痛处我都深谙于心,一击必中,不管是以我过来人的经历,还是同为农村人的感同身受,或者是父母浓得化不开不点破他们却无法懂得的爱,换一种语气降一些分贝都会更催泪。有些人的谈话是撑破喉咙的“死了都要爱,不说到淋漓尽致不痛快”,而我只愿我的谈话是一首舒缓的轻音乐,我和你四目相对,说到动情之处不自觉就潸然泪下了。

 

《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而要“治服”一个学生,这招很管用。当然,攻心并不是趾高气扬地以某种身份作教训状,用语言的利刃将对方大卸八块,而是要用爱去交换爱,用心去温暖心。

 

“言语的暴力胜过一切枪支弹药,带来的伤害胜过一切跌打损伤。”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都该自重,学生才不会气急败坏地说“老子信了你邪”。

 

周三的晚自习给学生放了一部电影,《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讲诉一个10岁的孩子凌晨4点出发扒火车横穿北美大陆去参加他的演讲会。故事以一种慢吞吞的节奏展开,却自始至终都温暖如风。主人公TS是个10岁的奇才,酷爱制图学和科学图解,开学前一周被告知获得享有盛誉的贝尔德奖,因为对孪生弟弟的死耿耿于怀,长期被家人“忽视”,便独自踏上了远方的旅途。这样早慧的孩子,身体的限制伴随着心灵的敏感,从而导致了各种压抑的情绪。作为观影人,既对他的独立和判断力表示佩服,也因他追求自我理想而不得不面对柔弱的身体所带来的限制而心酸。


 

 

天才的TS和那个不理解班主任的学生一样,都活在一个不现实的世界里。TS把自己需要被倾听和理解的憧憬投向远方,不惜来一次自作主张的大冒险,最后的结果比他预想的更糟糕:自我世界和周遭世界不可和谐的痛苦,孤独时候内心的脆弱,面对暴力的无援,被一群不理解但是掌握了话语权的人摆弄。

 

所谓孤独,是一群人的时候却如同一个人的时候。我想最初登上火车的TS,并不觉得一个人上路和坐在学校上课有何区别。那个因为太累而睡着被班主任一直骂的学生,也不会觉得自己睡不睡觉有什么区别,反正自己不漂亮或者不帅,成绩不好,一样会被忽略。

 

生而为人本已孤独,所以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只是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想要融入试着接近,不过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能。人是群居动物,需要聚集,需要取暖,需要交流,需要陪伴。

 

美丽的风景,奇妙的际遇,疼痛和恐慌交织的,就是如同火车横跨的大陆,带来清新,也带来无尽的惆怅。也许有一天,那个不愿意透露名字的学生,经历一些吃饱上顿没下顿,不是碰壁就是掉坑的日子后,在踏入比学校还不讲理的现实社会后,他会想念出发的地方,想起那个从梦中被叫醒而没被骂醒的午后,想起数学老师之后给他分析的种种,想起那个其实很公平的班主任,可是却再也回不去了。

 

人生步履,每一步都走得艰辛,再回首时,每一步都迎着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