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江龙:用25年修炼一把紫砂壶

 摩旗谷 2018-09-14

文字经编辑整理



一栋颇有些江南风情的三层小楼,一片尽收眼底的茶园,夫妻俩在僻静的小镇里耕耘着茶园和陶艺。在陶艺大师朱江龙看来,这不仅仅是生活,更是为了陶艺创作而进行的修炼。


两年前,朱江龙将工作室从南京城搬到僻静的宜兴丁蜀镇。这里是宜兴紫砂的发源地,有最适合制作紫砂的土壤、水源和经受上千年熏陶的紫砂文化。


三天前,朱江龙与夫人高英姿联名举办的「澄映心池」陶艺创作展在台湾开展,展出了回归宜兴紫砂发源地后,潜心修炼而成的最新作品:



《不系》等系列紫砂壶,表达了自由和感性的塑形技艺,展现当代紫砂陶艺创作的个性抒发和精神追求;


《炻花》、《众生》系列,型制古朴,表面布满自然柴烧肌理,颜色变化深沉丰富,并且以运用于生活空间为创作目的,表达出在现代社会中对于平静质朴生活美学的追求;


《田园系列》紫砂壶,清新俊朗,演绎现代人文风。


问渠那得清如许


陶艺大师朱江龙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是写在此次「澄映心池」展览介绍中的第一句话。在朱江龙看来,朱熹的《观书有感》与自己的“做陶有感”相通:“似水流年中有感而发所作生活陶艺,紫砂壶,柴窑器,片纸之言,茶酒笔墨,应该都是我们心池中的天光云影吧?”



而生活,正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


譬如于亲自种茶做茶中感悟,进而将对茶文化的理解融入创作中;茶器、花器、香炉等日常用器,都表达出对于生活美学的理解,「澄映心池」正是他陶艺创作的思想和生活的美学定位。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回到兴紫砂的发源地,

朱江龙开始寻找紫砂泥片法起源的源头

——慢轮拍打成型法。


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竹拍子、牛角明针、铁尖刀等制壶工具,大大小小几百件。


“其实紫砂壶就是‘打’出来的,通过拍打,让紫砂泥的分子结构呈网状一层层排列,呈现外紧内松的理想状态。而且,拍打时人的精神和情绪是集中在器型上的,一张一弛的线条和形体是随着心跳一起呼吸而成长的。但是现在一些年轻陶艺师只注重器型和设计,却忽略手工艺本身的韵律节奏。”



在这种宜兴古老的慢轮拍打成型法中,朱江龙体悟到紫砂泥的活力、塑造形体的张驰节奏。为了掌握这种节奏,他一直在练习绘画。


画画,与线条的对话,线条的粗细和间距有着清晰的韵律和节奏,需要心如止水、平稳精准地把握。而他将这种领悟融入制壶的各个细节,从而形成了带有他个人设计语言风格的作品。


近几年来,朱江龙把更多时间花在书画、制茶、访古窑、阅读上,并且在院子里种豆采瓜,通过劳动让内心更靠近统制壶技艺的原点。



2015年,朱江龙开始关注柴窑紫砂,并在工作室亲手建了一座柴窑。


明代紫砂诞生,工匠用匣钵装紫砂壶,让它避免灰和火的侵扰。而将柴窑陶艺运用于紫砂,让古老的紫砂泥与火焰亲密接触,使得泥性展露无遗。种种偶发的效果,激荡出令人惊叹的心跳和力量。也许这就是回归原点带来的生命力吧!


落款工作室“澄映堂”的名字,是朱江龙设计的壶;刻有“龙”字,是朱江龙设计和制作的壶。


有人说,学习制壶,

模型的只要三两天,手工的需两三年。

可是,作为陶艺大师,

朱江龙能有如今的手上功夫,

他已经努力了整整25年。


紫砂壶里的技艺和记忆


朱江龙《吉金壶》


朱江龙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桂珍。周桂珍的悉心指导,加上工艺美术专业扎实的基础,朱江龙进步很快,通过自己的悟性,融合传统技艺法则,创作出抒发当下内心观念和情感造型形式的作品。


但他的创新是建立在不断仿古打下的坚实的传统技法的基础之上的。


朱江龙《龙生九子


「仿古也是一种传承,

因为只有在仿古的一拍一揉中

才能清晰地体悟到前辈们融入作品中的技艺。

做传统的东西其实就是学习传统里面的法则,

如造型法则、工艺法则,

还有原料和工具的运用等,

只有通过做才能感悟到。光看没用!」


朱江龙《鸣远东陵瓜式紫砂壶》


通过不断地仿古,不断探索,朱江龙渐渐形成他独具一格的风格,获得专家和爱好者的广泛认可。之后,他几乎每年都会受邀参展。


朱江龙先后参加了2000年清华美院邀请展、2003年日本陶艺家学术交流展览、2006年台北茶文化博览会茶壶展,2010年在南京博物院傅抱石艺术馆举办《澄映心池》作品展等,并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金奖、民间艺术山花奖银奖等奖项。


朱江龙《不系》紫砂壶 


陶泥,从出矿到变得柔软可塑,需要时间的澄练、淘洗;陶艺创作就像这澄泥练泥的过程,需要岁月的积累才能。


数年的沉淀,朱江龙与夫人高英姿联名办展,沿用《澄映心池》展览主题,并带着对紫砂和传统技艺、对于陶艺表现方式的新思考和新作品登陆台湾。希望大众可以留意到与11年前第一次在台湾展出时的不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