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卦本义是什么?是天文星占。它的本义是这样的: 乾字的写法: ![]() ![]() 从图中可以看到“九晶”字样。大家不知所以,有人猜测晶与三有关。其实晶与三没关系,是“曑”与“叄”有关。参、參、曑字被假借为“叁”,写作“叄”、“曑”。 先看看商星(心宿二)是什么样子的: ![]() 再看看參星(猎户座腰部三星)的样子: ![]() 參星宿为西方白虎七宿之一,在西方天文学中属猎户座。商星为东方苍龙七宿之心宿之心宿二,即大辰、辰星、“大火”。《诗经》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火”,就是大火星即此商星。心宿二在西方称天蝎座α星。参宿在西,心宿在东,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后人多用參与商寓相距遥远、此生永不相见之义。如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唐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我觑着那珠翠金银,我可便浑如似参辰卯酉。” (2) 潜龙勿用:不是潜水的龙不能用,是指冬天苍龙七宿在地平线下。 乾卦显有五龙、隐有一龙。解乾卦,不得不从先解“龙”字开始。《说文解字》: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实乃龙星即东方苍龙七宿也。 1909年,法国法学家德沙素,在荷兰《通报》发表《中国天文学史源流》,指出《周易·乾卦》龙为龙星、为东方青龙。德沙素的文章广被中国近现代天文学者引述。 “龙”的样子之一: ![]() “龙”的样子之二: 徐刚 王燕平合著《星空帝国》步天图的局部(2016年8月出版) ![]() (3) 见龙在田:不是龙来到了田间地头、走向新生活,是指春分(3月22日)之后,苍龙七宿出现在地平线上…… ![]() 九二“见龙在田”、九四“或跃在渊”和九五“飞龙在天”均有“在”字。《说文》:“在,存也,从土才声。”《说文系传》:“在,存也,从土才声。此与坐同意。”《汉语大字典》“在”有十四义:存在、居于、留在、所在、由于、存问、省视、通“载”、通“哉”,介、副、助词及姓。将“在”理解为“坐”、坐落、座落,应是其本义。 ![]() (4)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不是说君子要天天奋斗同时还要小心警惕,是指北斗终日指向代表姬周祖庭的南斗建星,很不吉利,但如果月阳在戊曰厉,则没有关系。“夕惕若厉”实为“月陽若厉”。 ![]() 先从误读最甚的“夕惕若厉”开始。九三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从古至今,皆认为无关天象、无关龙,是在告诫世人君子,要日日勤恳、振作向上,但同时要小心警惕,这样方能处事无虞。此真谬议也。实际上,九三爻辞仍是天象。 沂、泥、惕 今 本: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 马王堆帛书字体有篆、隶之分。据考证,篆书的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 (公元前196年)左右,隶书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此时,正是中国汉字由篆到隶的转变时期,出现“沂”、“泥”、“惕”等多个版本,表明抄写者对此字的分歧。“夕沂”、“夕泥”与今本“夕惕”虽一字之差,但这可能正是关键所在。 “夕惕”乃“月陽”也!“夕惕若厲”乃“月陽若厲”也。 “夕即是月” ![]() 月陽在戊曰厲 ![]() 乾卦爻辞除了贞卜结语,全是天文星占。没有一句说教。但是今天我们随便翻开一本周易注释,没有一句不是说教。古人占星最初是为了观象授时,并不是在搞封建迷信,对于农耕民族来说,观象授时意义重大:要么丰收要么颗粒无收。各位在读历史甚至世界历史,要懂得把握真谛,谨防读到西方伪史。 综上,“君子终日建建,月陽若厲,无咎”全句含义就是:北斗斗柄始终指向象征祖庭的建星,这看似不吉利,但如果月陽在戊为厲的话,就没有关系。九三爻辞仍全为天象,具体为古代北斗星占。后人早已不识。 (5) 或跃在渊:不是又跳进了深渊里,而是苍龙七宿横跨银河。 在春分之后,银河慢慢在夜空升起,龙星横跨银河。此当为二千多年前文王演《易》的夜空星象。 ![]() 陈久金、夏含夷、何新等都将“渊”理解为银河,但很可惜的是,夏含夷认为是龙星跃出了银河,而陈久金先生认为这不合理(原本龙星就没藏在银河里啊),不认同夏含夷的解释。何新呢,干脆把“或跃在渊”解释成跳进了天上的银河里面、看不见了。 再说“渊”,最初也认为“渊”为天渊星。但是经过推演星图软件,我觉得应该是整个银河。因为天渊星的亮度不足,在夜空应该没有横亘的银河更显眼。但是二者也不矛盾,二者临近,或许天渊星也是命名源于此。 (6) 飞龙在天:是指苍龙七宿横亘夜空。 闻先生将九五飞龙在天释为春分之象。夏含夷认为是六月天象。陈先生依据“初昏大火中”,大火在龙星之心宿,认为“飞龙在天”为五月夏至天象。之所以有五月与六月之异,是因为存在“岁差”的缘故。 ![]() (7) 亢龙有悔:不是骄傲的君子会后悔,而是苍龙角宿隐入日光的余晖中,仅见亢宿。 “亢龙有悔”说亢奋的龙会后悔,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晦”在古代天文中有特定的含义。 从星图模拟来看:在夏至过后,随着日期的推移,龙星角宿在傍晚逐渐隐入落日的余晖中而不可见;当落日余晖转暗,角宿也就已落到地平线以下;此时西天仅可见亢宿与丝许余晖。笔者不才,不能推算望朔,不能确定此时是否也是“朔”之前一日,是否也盖为“亢龙有晦”。用星图略加示意,如下: ![]() 我学习乾卦时,最不忍读前人对“夕惕若厉”与“亢龙有悔”的解释。“夕惕若厉”我在前面已经解读了,其被误读的关键在于“月”字被隶变为“夕”字了。而“亢龙有悔”之所以被误读,也在于,原本描述自然现象的“晦”字,被讹传或通假为“悔”,人为得加入了主观色彩,最终描述天文的爻辞又变成了一通说教。 再者,对于“亢龙”的解释,我非常奇怪为什么前人都没有将它解释为“亢宿”,甚至连陈久金先生也没有解释为“亢宿”,除了一个老外夏含夷。夏含夷将“亢龙”解释为龙的脖子,其实这就是亢宿的本义。我的印象中,好像冯时教授也没释为亢宿(不确定)。 (8) 群龙无首吉:不是一群龙都不争强好胜就吉祥了,也不是说你当了头儿之后,要对部属平等相处。是指苍龙七宿的角、亢等宿在黄昏时已落入西方地平线下。 ![]() 殷商其实是一段非常独特的存在:我们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但他们却驾乘中国最早的马车,杀入羌戎、百濮文化圈,留下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周人说大邑商“有典有籍”,但直至今日我们还尚未见到。或许过去的答案在未来。 在学习古代二十八星宿的时候,发现古人在星宿名中藏有语重心长的告诫。这个似乎一直被我们后世子孙忽视了。将四象二十八星宿按太阴、少阴、少阳、太阳顺序排列: 北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斗牛女虚危室壁) 《周易》分析有象释和义理。但不管如何,应该将这些天文星占的本义先告诉我们,然后再自圆其说。有吗?没有,完全没有。虽然《周易》贵为十三经之首,可是它的本义二千多年来一直失传!直到闻一多! ![]() 儒家以人文入世的观点来解释周易,是立身处事、自立立人与君子修德进业的指针,开导了儒家修养之说的先声。与文王本意是否一致,我们不得而知。 “乾,元亨利贞”:天的功能是万物创始的伟大根源,而它无所不正、通行无阻、祥和的。所以为人做事时要动机纯正,并且持之以恒,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潜龙勿用”:德才兼备的强者,在自己力量还不够强盛的时候,不宜过早地施展自己的才华,要等待时机。 “或跃在渊,无咎”:德才兼备的强者,当他走出潜伏状态,在常规露脸活动中有所表现,小圈子内有一点名气,是受人看好的苗子,但消沉与上升,前进与后退之路尚未决定,不为邪不离群故无咎。他具有不可限量的作用和价值,抓住时机则可飞腾在天,失去机会,智在恶则为妖,藏经阁的“扫地僧”就没有了。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德才兼备的强者在具有一定的基础后,利于向外发展,寻找无限量的活动空间,去一展抱负,居于尊位是理想和吉祥的。古代雄才大略的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伟大人物应该造福万民。有作为的人应追随伟人,子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 ![]() “见群龙无首,吉”:“潜龙、现龙、惕龙、跃龙、飞龙、亢龙”六龙谁也不居谁首,在乎本位,只有平等自由共存,大吉无凶。一个人具有智慧之后,必须能客观地分析环境的变化因数,不要反被变化所迷惑而拘束,如此方能无往不利。 我们应效法大自然的运行规则,领悟从无到有,由盈到亏的一个法则性。正所谓“居易以俟命”,在通达时要自惕自省,不要过分追求满足,须注意乐极生悲,大自然生态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坚守纯正,方能祥和安全。 乾卦六龙,听起来高深莫测。“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这不是金庸笔下最上乘的武功之一“降龙十八掌”的招式吗?不错,这就是丐帮的镇帮绝学,乔峰、洪七公、郭靖等人就是凭借这几招威震武林的。而这些招式名称,其实出自《易经·乾卦》。 ![]()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 “夕惕若厉”: “或跃在渊”: ![]() “飞龙在天”: ![]() “亢龙有悔”: ![]() “群龙无首”: ![]()
按班固《白虎通》载孔子云:蓍之为言耆也。老人历年多,更事久,事能尽知也。也就是说,和用龟甲一样,古人认为蓍草寿长,有灵性。据《易纬·乾凿度》引古《经》说:“蓍生地,于殷凋殒一千岁。一百岁方生四十九茎,足承天地数,五百岁形渐干实,七百岁无枝叶也,九百岁色紫如铁色,一千岁上有紫气,下有灵龙神龟伏于下。”这些当然是传说,不足为信。其实蓍草又叫“一枝蒿”,20多年前我的一个邻居,喝下自己用一枝蒿泡的酒,整夜哀嚎,差点断肠。灵性没有显现,毒性倒是很大。 何为揲蓍法? 首先,筮者要准备五十根蓍草合拢在一起,取出一根,横放在正前方,象征浑然一体的“太极”,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保持不动。真正进行运算的,是为四十有九。 第一次运算: 1.任意分四十九根为两组,甲与乙。分而为二以象两,象征宇宙分成了天和地。 2.从甲组中取出一根,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挂一以象三,天地人三才也,象征又产生了人类。 3.甲组以四除之。(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4.甲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若无余数,则取出四根)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归奇于扐以象闺) 5.乙组以四除之。(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6.乙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所余者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第二次运算: 1.将所余之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2-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次的重叠。此时余数应为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第三次运算: 1.将第二次运算所余之数,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2-7,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两次的重叠。此时余数应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 3.最后留在桌上的余数以四除之,得到九或八或七或六。九与七为阳爻,八与六为阴爻。 经过以上三次运算得到初爻,知其为阴爻或阳爻,阴爻记为虚线“——”,阳爻记为实线“一”并且记下数字(九或八或七或六),如此,再“重复”五次,得到由下往上的五爻。六爻共需十八次运算,是为“十有八变而成卦”。所形成的卦是为“本卦”。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本着“物老则变”的原则,九、六为可变之爻(阴变为阳,阳变为阴);七、八为不变之爻。经过九由阳变阴与六由阴变阳,再形成“之卦”。本卦与之卦配合,提供所占之事的线索。 乾卦解 为六龙御天之卦,广大包容之象。判曰:乾者健也。大哉乾元,荫复不偏,元运造化,万物资始,云行雨施,变化不言,东西任意,南北安然。 卦 辞:阳刚创造,象征天道。日光普照,万物孳生,有健之意。天的功能,万物资始,通行无阻,利于正道,万国安宁。 初九爻下中:神黯黯,意悠悠。收却线,莫下钩。 九二爻上上:得意宜逢贵,前程去有缘。利名终有望,三五月团圆。 九三爻中下:意迷心不迷,事宽心不宽。要知端的事,犹隔两重山。 九四爻中中:欲行不止,徘徊不已。藏玉怀珠,片帆千里。 九五爻上上:芰荷香里许恩材,桂魄圆时印绶来。从此威名山岳重,光辉玉节位三台。 上九爻下下:心戚戚口啾啾,一番思量一番忧,说了休时又不休。 Tsz.zlxxx.rjf147. 2018年9月13日 |
|
来自: 天行健w4m7st8j >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