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开放系统」的方式运营人生

 aiaiweiwei 2018-09-14

昨天收到一个朋友骆大哼的微信消息,她说:

加辉哥很久了,一开始觉得辉哥说的都“自以为是”、乱下结论,后来慢慢看到坚持的力量,比起观点,活出来的样子最有说服力。

再到现在,看到其实只是一个非常积极思考这个世界的人把自己内心所有所想写出来,这点很不容易,很多人不敢,包括我,脑袋里有很多很多想法,但是有时依然会觉得自己观点不够好,要等到更成熟才敢说。

再到现在他把自己完全变成一个开放系统以后,每一个观点的准确性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个系统以及正在积极形成自己的系统这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对此,我既开心,又平静。开心是因为发现自己平日的点滴分享能对一些朋友有如此大的影响,对他们的人生有启发。平静是因为这也是意料之中,合情合理的事情。很多只有一面之交甚至只是网络之交的朋友,对我的最初印象都很一般,有些甚至有负面印象,认为我「说的多,做的少」。但他们有所不知的是,对于一个「布道师」而言,他最大的「做」就是要持续说。

我不仅持续说,而且持续「说心里话」,并且是实时记录实时分享。如果内心中想到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就会随时记录并分享出来。我知道这种瞬间的想法可能不完美,甚至是错的,但这又有什么问题?如果追求说话的完美,大多数人都不会公开说话,因为你会不断发现自己昨日的不足之处。怎么在大家面前保持「完美」的形象?一般有如下几种做法:

  1. 少说甚至不说 —— 言多必失,与其说多了犯错,不如不说。

  2. 不断的删掉昨日的言论 —— 因为害怕他人来「挖坟」,所以把说过的那些不完美的言论删掉,只留下还正确的部分。

  3. 抄别人的 —— 社交网络上的抄袭行为很多,太多人把别人的话,别人的照片拿来直接发,但从来不提出处,看起来就像自己原创的内容。

我的做法正好相反。

第一只要任何时候有明确的想法,就会随手记录并分享在朋友圈和知识星球。那些真正的朋友会持续关注你的言论,而不是基于片言只语做判断。

第二、很少删发出去的消息,哪怕当时的言论在今天看起来很犯傻,也不会删。因为这些消息综合起来看可以观察到我成长的过程。如果把往日的很多言论都删掉,那么我就像一个好看的充气娃娃,徒有外表,缺少内涵,这与现实世界的人是两种境界。

第三、99%都是原创内容,无论是文字还是照片。如果需要转载其他人的言论,一定会注明出处。我只有尊重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其他人才会尊重我的。

每到周末,都是我天马行空的时候,尤其是周末的清晨,更是思如泉涌。我一般会在清晨早早的起床,坐在桌子前,任思绪流动。首先把睡觉时想到的想法先记下来,发在朋友圈和知识星球。在写的时候如果又想到了什么,会继续记下来,发出来。如果某个朋友的评论引发了我的进一步思考,我还会记下来,发出来。

刚过去的周日早晨,我大约花了四十分钟胡思乱想,发朋友圈和知识星球,然后快速把想法整理出五篇文章的草稿。这些会绝大部分成为本周的微信文章,而且可以确保篇篇精彩(注:本文恰好是这五篇之一)。这样的写作方法,很有趣,也非常高效。

这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开放系统」去运营的一大好处。

太多人只愿意把自己英明神武的一面给大家看,但我愿意把更多的东西拿出来,很多回头看是「很傻很天真」的观点。但这又有何妨?真实是最重要的,而「透明」是开放系统的前提。回顾几年的过程,你我都能看到一个人真实的成长经历,这正是「开放系统」的乐趣所在。

能快速的认识到自己一个月前「很傻很天真」,能大大加快成长速度,这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开放系统」去运营的另一大好处。但很多人都为了可以保持「伟光正」的形象而放弃了这种成长的机会。

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朋友「骆大哼」的来信,她又发了一张截屏并补充了一个朋友对此消息的评论,如下:

「当一个人在远处的时候,你会关注他的观点你是否认同、他的论述是否有漏洞;当他在近处时,真正打动你的是他是否真的帮助到你,令你的生命发生了改变。」(摘自@Lily Qin朋友圈)

的确如此,如果看我单篇的言论,我只是在说而已,如果把很多天的言论串起来,你会发现所谓的分享只不过是我日常行为、状态和思考的随时记录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