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古小讲堂:“蛙”系文化的起源

 金色年华554 2018-09-14

今天蛙儿子回来了么?


最近风靡一时的《旅行青蛙》在各大平台刷屏,自“四个野男人”之后,广大妇女又开始养“儿子”,被“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感充斥着内心。

之所以这款游戏能达到如此热度,其一是能够激起广大人民潜藏已久的母性光辉,这里偷偷养蛙的男同志们不要惭愧,男人也是有母性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这“儿子”实在是太让人省心了,只需要把一应事物准备好,便自己出去交友旅行,在家的时候吃饭看书也乖巧得很。

所谓“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叫“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要总出远门。如果出远门,必须要有明确的去处。而蛙儿子时不时寄回来的明信片,一方面叫“空巢老人”们放下心的同时,也别有一番安慰的情愫。

而今年轻人大多出门在外,今天是腊八节,在翻看蛙儿子寄来的明信片的同时,给家人发一条消息问候一声,也会在隆冬腊月中增一分暖意。



上古的青蛙崇拜


其实把蛙当儿子养,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内涵的,这就要从上古时期的青蛙崇拜开始说起。


在原始社会中,人是生产力的全部,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着部落的兴衰。而当时的人们,并不了解人体的构造,认为妇女诞下子嗣的过程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对妇女的分娩十分重视,同时也产生了生殖崇拜,也由此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图腾。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青蛙崇拜和蛇崇拜,因为这两者的生殖能力和存活能力都很强,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女娲,身上便有这两者的影子。


早年间因为《仙剑奇侠传》的传播,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深入人心,在出土的许多文物上女娲也都以这种形象示人,这是先民对于蛇的崇拜的表达。

而女娲的“娲”,在古时候通“蛙”,联系到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绳子沾满泥土,随着甩动,上面的泥点便落在地上变化成人。这与青蛙卵的形态也极为相似。

也正因为青蛙代表了生殖和繁育,所以在夏商时期根据“蛙”发明了“娃”字,这样看来,养蛙儿子倒也恰如其分了。

——  ——


【闻古知新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