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

 藏书阁509 2018-09-14

 53—56  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舞剧《白毛女》是上海舞蹈学校根据同名歌剧创作的,于1967年5、6月间在北京参加汇演。剧中描写贫农女儿喜儿在地主家受尽虐待,被迫逃往深山老林,苦熬三年,头发变白;八路军来到村庄,救出喜儿,清算了汉奸恶霸地主的罪恶,为受苦人报了仇。该剧以民族化的舞蹈语汇和鲜明的音乐形象,突出主题,抒发情感,在当时产生很大轰动。

    1973年3月6日,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报告,决定恢复邮电部;同年6月1日,邮电部恢复。本套邮票是邮电部恢复后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志号:53—56   全套面值:32 分    全套枚数:4 枚

01 贫农杨白劳的闺女——喜儿  8 分           发行量:414.75 万枚

02 盼东方出红日  8 分                       发行量:347.05 万枚

03 愤怒诉说  8 分                           发行量:405 万枚

04 八路军战士——喜儿  8 分                 发行量:355 万枚

设计者:尹定邦  杨白子     齿孔度数:11.5 度     版别:影写整版枚数:50 枚

邮票规格:(第1、4图)31 × 38.5 毫米    (第2、3图)38.5 × 31 毫米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发行日期:1973年9月25日

 

57—62  熊猫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熊猫是中国也是世界的珍稀动物。200万年前,熊猫曾广泛分布于毗邻中国的南亚地区以及中国的南部、中部、向北直到北京周口店附近。后几近灭绝,只有少数幸存于中国西南的横断山区,故有“活化石”之称。熊猫体态似熊,尾短小,头圆吻短,脸廓象猫,四肢粗短,前后足都是五趾,栖息在2000-3500米的高山森林中,喜食箭竹,性格孤僻,一胎只产一仔,成活率低。据估计,目前世界上大熊猫不超过1000头。

  1961年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时,特选熊猫的形象作该会会徽。世界各大动物园每种有灭绝危险的珍稀动物前均悬挂此徽志。

    本套邮票共6枚。票面用国画大师吴作人所作的熊猫图作主图,图中的熊猫笔墨简练,廖廖数笔便形神毕现。眼睛仅以两块墨镜似的眼斑来表现,虽简不缺,在中国画技法中很常见。

志号:57—62 全套面值:93 分 全套枚数:6 枚

01 熊猫  20 分        发行量:355 万枚

02 熊猫  10 分        发行量:355 万枚

03 熊猫  8 分         发行量:355 万枚

04 熊猫  8 分         发行量:355 万枚

05 熊猫  4 分         发行量:355 万枚

06 熊猫  43 分        发行量:355 万枚

设计者:徐彦博    原画作者:吴作人

邮票规格:(第1、2、5、6图)30 × 40 毫米    (第3、4图)40 × 30 毫米

齿孔度数:11.5 × 11 度     版别:影写     整版枚数:50 枚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发行日期:1973年1月15日

 

 63—65  中国妇女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1910年,根据蔡特金的提议,在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上,决定把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以纪念1909年美国芝加哥女工的罢工和团结各国妇女共同斗争。聪明、勤劳、勇敢的中国劳动妇女几千年来受尽了各种压迫,地位极其低下。中国妇女于1924年在广州第一次举行纪念“三八”节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方面,都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3月8日为妇女节,妇女放假半日。

    这套邮票选取了女矿工、女委员和解放军女通讯兵三个代表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妇女在工作和领导岗位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妇女解放的结果,同时它也表明中国妇女是有能力、有做为的。

    另:1973年3月6日,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报告,决定恢复邮电部。同年6月1日,邮电部恢复。本套邮票是由交通部发行的最后一套邮票,交通部共发行了15套66枚邮票。

志号:63—65     全套面值:24 分     全套枚数:3 枚

01 矿山新兵  8 分          发行量:355 万枚

02 女委员  8 分            发行量:355 万枚

03 我是海燕  8 分          发行量:355 万枚

设计者:张源  杨白子     原画作者:潘家峻     邮票规格:30 × 40 毫米

齿孔度数:11.5 × 11 度     版别:影写     整版枚数:50 枚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发行日期:1973年3月8日  

 

66—77  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中国邮票1970-1973编号邮票(三)编号53--77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与政治相去甚远的考古也无例外地受到冲击。但是,在此期间考古发掘工作并未间断。“文化大革命”后期,一批珍贵文物出土,在文物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图:“青花凤首扁壶”,1970年10月在北京市旧鼓楼大街路豁口东元代窑藏出土。壶嘴作凤头状,腹部绘两翼,其下填以缠枝莲花,椭圆形小圈足,设计构思别致巧妙。

  第二图:“鎏金舞马衔杯银壶”,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外形仿皮囊样,腹两则各有一马,马身涂金,颈系飘带,嘴衔一环,昂首扬尾,似作舞状。

  第三图:“黑彩马”,1971年在河南洛阳关林唐墓中出土。除头部、马蹄及尾部是黄色外,通体都是黑色。马前站着一个身材不高的驭者俑,对比之下,马的体形显得更加高大雄健。

  第四图:“泥俑”,女俑面部丰腴,眉清目秀,发髻高耸,两手合抱,系在腰间的飘带向前飘动,形象生动喜人。

  第五图:“石雕柱础”,1965年山西大同市东郊石家村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屏风柱座,上部为扁鼓状,中部为柱孔,四周高浮雕蟠龙和山形,下部为方座,浮雕忍冬云纹及使乐童子,座四角各立雕一使乐童子。柱础造型优美,雕工精细,具有雄浑、华丽而又刚劲的装饰风格。

  第六图:“铜奔马”,1969年甘肃省武威县雷台东汉墓出土。原称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后经考证,该马所踏并非飞燕,而是古代传说中的风神龙雀,足见马非凡马,故正名天马。该马造型矫健优美,姿态完全合乎力学平衡的原理,不仅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而且在畜种上也是从未发现过的良马模型。

  第七图:“鎏金镶嵌铜砚盒”,1969年5月在江苏省徐州市东汉墓出土。兽形,角有两翼,可能是史籍中所说的“辟邪”。自口部经下腹至臀部一剖为二,上为盖,下为砚盒。通体鎏金,镶嵌红珊瑚、绿松石和青金石。

  第八图:“长信宫灯”,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西汉墓出土。灯的设计十分精巧,灯盘可以转动,灯罩也可以开合,可随意调整灯光的亮度和照射的角度。宫女的右臂为烟道,使烟容纳于器身之内,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因此宫女头部和右臂可拆卸,以便清理积留烟尘。

  第九图:“鸭纽盖铜鼎”,鼎盖上鸭纽造型极其生动,整座鼎器精巧玲珑,一改殷、商、西周鼎沉重、威严、神秘、雄奇的风格。

  第十图:“曾中游父方壶”,1966年7月在湖北省京山县郑家河水库出土。壶颈长,壶肩有两个伏兽衔环,体形扁方,有盖,盖上有高耸的莲瓣形装饰,颈腹饰环带纹,壶上有曾中游父自作器的铭文。

  第十一图:“青铜提梁卣”,1970年2月在湖南宁乡黄材公社出土。口部以犀角装饰,上有两尾龙纹,下为虬纹,腹部为鸱图案,具有神秘风格,卣盖内和底部各铭一“戈”字。

  第十二图:“彩绘红陶鼎”,1974年4月在山东邹县城南野店村原始社会晚期遗址出土,属于中期大汶口文化。陶器呈浅腹平底钵形,无耳,近底处向外伸出三条鸭嘴形足,以平稳支撑,用于炊煮架烧。陶鼎口外沿绘网状纹一周,是鱼网的艺术再现。

志号:66—77     全套面值:147 分     全套枚数:12 枚

01 青花凤首扁壶  4 分                 发行量:700 万枚

02 鎏金舞马衔杯银壶  4 分             发行量:700 万枚

03 黑彩马  8 分                       发行量:1000 万枚

04 泥俑  8 分                         发行量:1000 万枚

05 石雕柱础  8 分                     发行量:1000 万枚

06 铜奔马  8 分                       发行量:1000 万枚

07 鎏金镶嵌铜砚盒  8 分               发行量:1000 万枚

08 长信宫灯  8 分                     发行量:700 万枚

09 鸭纽盖铜鼎  10 分                  发行量:700 万枚

10 曾中游父方壶  10 分                发行量:650 万枚

11 青铜提梁卣  20 分                  发行量:150 万枚

12 彩绘红陶鼎  52 分                  发行量:10000 万枚

设计者:吴建坤     邮票规格:31 × 38.5 毫米     齿孔度数:11.5 度

版别:影写     整版枚数:50 枚

印刷厂:北京邮票厂     发行日期:1973年11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