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纪录片《56UP》用56年跟踪记录14个不同阶层孩子的人生轨迹。 在中国,相似的纪录片《出·路》跟踪拍摄了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国际大都市里少女的人生十年。 两个纪录片使人们看到社会阶层的固话、贫困的代际传递……人们也看到不同质量的家庭和启蒙教育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个体命运。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也尝试了相同的记录方式,在青海省海东地区对3个孩子一段长达7年的观察后,企图回答一个问题:学前教育究竟能否拨动底层儿童命运的齿轮? 三个女孩分别是县城的小怡、乡村的晓英和小琳—— 2011年 县城女孩小怡 小怡家住乐都县城,父亲在西宁市做生意,上的是县城幼儿园。 每天清晨,她都在妈妈的呢喃中起床,喝着牛奶、唱着歌到幼儿园。这是县城最好的幼儿园,她和这个县城其他生活优渥的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学简单的英文。 放学后,小怡到家中店铺里玩耍,回家吃奶奶做的饭菜,晚上依偎在妈妈怀里,听妈妈读几本故事书——这个习惯小怡从几个月大起就已经养成。精心照料、用心培养。小怡复制了城市中大部分孩子们的童年时光。八个月会说简单的词语,一岁生日那天迈出了第一步……小怡的每一步成长,都被父母用视频记录下来。 2011年 乡村女孩晓英和小琳 仅在十几公里之外的高山上,与小怡同岁的晓英直到三岁都不会说话。 从县城到晓英家所在的达拉乡黑山顶村几乎全是盘山路,一年中大半年山上大雾弥漫,站在村口望不见自家房门。 “村口”其实是半人高的土墙。几年来,政府鼓励村里人们迁到山下定居,剩下的人家越来越少。晓英的父亲也想带着家人离开,但晓英母亲已连续两次脑中风,晓英和姐姐又都患有过敏性紫癜。父亲无法出门打工,一家人仅靠种庄稼自给自足。 晓英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女儿们送入幼儿园。但公立学前教育不进村,村子里和晓英同龄的孩子只有一个,原本设在村里的小学也因为村民纷纷搬迁、学校生源不足而撤点。 晓英成了那个被“剩下”的孩子。 小琳和晓英的生活境况类似,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出门种地,她就在地里玩,爷爷奶奶在家干活,她就跟着回家玩。 长期隔代养育,在小琳身上打上了烙印。入园前,她胆小、怕生,几乎无法对老师的指令做出反应。 但小琳是幸运的。2009年,甘沟村成为了“山村幼儿园”计划试点村落。小琳2011年在村里读上了幼儿园。 爷爷奶奶远没有想到,“上幼儿园”这件“小事”会给家庭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 沉默寡言、逆来顺受的小琳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意愿”。每天早上,她都会“拽”着爷爷出门,送她到离家五分钟路程的山村幼儿园。 几个月过去,家中爷爷奶奶感受到了小琳身上神奇的变化:吃完饭,她开始主动找水洗手;喝完水会把杯子放在固定的地方。 她开始笑了,也愿意在床上为爷爷奶奶表演他们从未见过的舞、唱一些他们不熟悉的歌。 2018年 七年后迥异的人生轨迹 2018年8月,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又一次去到青海省乐都区,推开了三个孩子的房门。 小怡正在家里练古筝,学习电子琴三个月后,她发现自己的兴趣还是民族音乐。父母尊重她的选择,为她请了古筝老师,每周到家里上课。小怡的妈妈深知“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每次出门工作,她都尽可能将小怡带在身边:“让她看到我是怎么处理问题的。” 七年过去,晓英家依旧家徒四壁。她和父母、姐姐挤在一张炕上,妈妈鞋垫边摆着晓英那支只有大拇指长的铅笔。她已经很久没有拿笔了。刚入四年级,晓英的过敏性紫癜再次发作,不得已在家休学一年——她似乎又回到了上小学前在院子里闲逛、看电视、玩泥巴的日子。 读过山村幼儿园的小琳呢?七年前,山村幼儿园让小琳家人看到了教育带来的改变。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小琳爷爷咬牙凑够了钱,带着她和弟弟下山,在县城租房子上学。推开小琳房门,我们看到她和弟弟在客厅里画画。太阳、绿树、花儿……小琳笔触间充满童真。 晓英和小琳都来自达拉乡偏远山村,都是家中老二,幼儿时期家庭年收入都不超过一万元。但七年过去,二人在认知水平、情绪管理上的差距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山村幼儿园能为孩子和家庭带来什么? 最直观的方式是看成绩,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统计了3个孩子一年级和二年级学期末的成绩排名:
也许,小琳本来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她的成绩进步只是个案。如果将山村幼儿园孩子们的成绩和县城幼儿园、未上幼儿园的孩子进行整体横向比较,情况又会如何? 2009年-2016年,基金会跟踪了青海省乐都县6131名(占全县同年龄段学生总数32%)山村幼儿园受益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学业表现,发现,超过60%的受益儿童进入小学后,成绩排名在全县前40%。 这些孩子的整体成绩优秀率远高于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仅略低于上过县城幼儿园的孩子们。 点击“我要捐款”,让乡村孩子接受学前教育 “山村幼儿园”计划发起至今,已累计为17万儿童提供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这些孩子们来自全国九个省、21个县的偏远贫困山区,他们的命运会因为教育发生改变。 而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花费并不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测算,运营一所能容纳20名儿童的山村幼儿园预算是3-4万元,其中80%是老师的工资。也就是说,每年只需要2000元,一个“晓英”就有可能成为“小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