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就是襄汾!

 昵称53841381 2018-09-14

这里的故事

要从十万年前甚至二十万年前说起

汾河湾里

黄色人种的繁衍生息

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这里的故事

要从五千年前讲起

崇山脚下

挺立起“最初中国”的城邦

上演着“尧舜之都”的瑰奇


这里,关乎中华文明起源 

这里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的“老家”


 

这是一片被称为“金襄陵 银太平”的沃土

东有崇山巍峨

西凭姑射耸峙

汾水穿流其间


抓一把泥土便可攥出文明的汁液

这,就是襄汾


 

 


襄汾县丁村

遗存有明、清时代的民居院落40多座

烟火气延续至今

 

 

这里的两百多户人家

似乎被定格在明清之际

最老的房子

距今已有四百多年

这座完整的的古村落

当之无愧地成了国宝文物

  

丁村民居砖雕木雕保存完好


未到汾城镇

先闻其“铁打的太平城”之说

汾城古建筑群

见证着太平古邑的繁荣与沧桑

被称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群之一


县衙、鼓楼、文庙

古往的繁华富庶似在耳边



仿佛

一代大儒王通正在传道

一代名将尉迟敬德正在“跑马开渠”

乾德宝钱庄正在兑换银票

城隍庙里正在上演教化的大戏

……

 

 

掩映在村庄和绿树之中

巍峨的殿宇

重修在汉代的基础之上

彩绘的雕塑一个个栩栩如生

山门的木瓜树相传已有1900多年

通明宫、大雄宝殿、药王殿

神、儒、佛各得其所

这里是普净寺


 

行走间

说不完的历史烟云飘至如今

襄汾人精心创造着新家园

 

飞檐翘角的房屋

勾栏瓦肆的戏台

仲夏时节盛放的一池芳华

这里是荷花小镇

 


峪深十数里

山道盘旋,峭壁嶙峋

两旁几十处摩崖石刻

彰显着文人骚客的笔锋

这里是龙澍峪

 


前湖平而阔,中湖而雄,后湖秀而幽

这里有野趣十足的湿地景观

清秀娇美的湖光水色

这里是双龙湖湿地公园

 


有的玩,也有的吃

“中华美食在山西,饼子就是其中一”

襄汾烧饼

色泽金黄,外酥里嫩

正宗“晋襄酥 ”等你来品

 

襄汾县晋襄酥烧饼创新技能大赛


美食当然要配美酒

尧京酒庄

地处北纬35度的葡萄种植黄金地带

这里有汉代名相张良的优美传说

龟山蒸霞

竹林曲径的自然风光


3500亩的葡萄基地

先进的葡萄酿造工艺和设备

酿造出属于国人的雨露佳酿

 

 

 



4300多年前

这里是“万国林立”的“天下之中”

一代圣王,观天授时

“垂衣裳而天下治”

建立起“最早中国”

 

陶寺观象台

 

陶寺遗址

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相当于4个故宫

 

 

那座面积近13万平方米的宫城

以及宫殿基址、门道上残存的路土

向人们无声的传递着

生活其中的王者足迹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盘

朱书扁壶

 

2000多年前的东周时期

晋献公肇建“故绛”

从此

晋国85年的风云变幻

赵氏孤儿的忠义大戏

在这里上演

这就是赵康古城

 

 

 

 

 

三个时段60年发掘

“丁村人”牙齿化石、头顶骨化石

人类用火遗迹

……

黄色人种从这里发端

 

 

地厚水肥,山河形胜

鼓乐之源 民歌之源 戏曲之乡

这里是中华文化的根祖之地

……

 

天塔狮舞又称狮子上板凳

从1000多年前的唐代舞起

从一村独乐到他乡狂欢

这一传统民俗正在舞向更大的舞台

 

 

平阳麻笺

襄汾邓庄镇素有“麻纸之乡”的美誉

虽历经千年风雨

仍保留着对古法造纸的匠心坚守

 


跑鼓车、花腔鼓、转身鼓、木版年画

晋作家具、剪纸、面塑

……

在气象万千的文化艺术长廊里

襄汾历经风华

魅力无限

 



近年来

襄汾确定了文化旅游“1168”

“一轴一带六线八景区”的发展思路

以“一城一镇一村”开发为核心

推进研学旅行、全域旅游

打造“最早中国”研学旅行第一县

着力构建文化襄汾

 

5月30日,“折射·丁村剪纸艺术展”在襄汾开展。

2018临汾“尧王杯”马拉松赛参赛选手在荷花小镇领取竞赛物品。

中小学生在陶寺遗址开展研学旅行,听中国社科院高江涛博士讲述“最初中国”诞生。

参加研学旅行的中小学生在汾城镇“试院”体验古代科举考试。

襄汾县“最早中国”研学旅行营地分布

 

借力2018年山西省旅游发展大会

襄汾全力办好

陶寺考古遗址发掘40周年国际论坛

丁村国际艺术双年展

丁村国际剪纸艺术节等

21项文化活动

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