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严九重静,窗幽一室闲。好是修心处,何必在深山

 雪梅常在 2018-09-14

门严九重静,窗幽一室闲。好是修心处,何必在深山。

【禁中】白居易  

 
 

禁中   拼音jìn zhōng  注音ㄐㄧㄣˋ ㄓㄨㄙ

基本释义

1、禁令所及范围之内。

2、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

3、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引证详解

禁令所及范围之内。《墨子·号令》:"有匿不言人所挟藏在禁中者断。"

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①《史记·秦始皇本纪》:"於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②《汉书·孔光传》:"上於是召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 ……皆引入禁中,议中山、定陶王谁宜为嗣者。"③汉 蔡邕 《独断》卷上:"汉天子正号曰皇帝……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④汉 蔡邕 《独断》卷上:"禁中者,门户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⑤唐 王昌龄 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⑥《新唐书·柳芳传》:"芳始谪时,高力士亦贬巫州,因从力士质开元、天宝及禁中事,具识本末。"[1] ⑦清 昭梿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大内太监多河间诸县人,有刘金、刘得才等,其家即素习邪教者,选入禁中,遂与茶房太监杨进忠等传教。"


禁中月

《禁中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轮明月从海边升起一直到照射在禁中池塘的全过程。全诗直白如话、轻快自然、循序渐进。这首诗虽然表现出诗人孑然一身的寂寞孤独,但诗人也流露出自己同明月相伴,心情自然亦同明月一样明朗清净。

作品原文

禁中月

海水明月出,禁中清夜长。

东南楼殿白,稍稍上宫墙。

净落金塘水,明浮玉砌霜。

不比人间见,尘土污清光。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禁:宫禁,皇帝的住处。

2、稍稍:渐渐地。

3、金塘:此喻池塘被月光染成金色。

4、玉砌(qì):玉石砌成的砖瓦。

5、清光:清亮的月光。

白话译文

一轮明月从海水里升了起来,在这皇宫中清净的夜晚便显得悠长。

月光照亮了东南的楼殿,然后又渐渐地照上了宫墙。

月光明净地照射在池塘里,水面上的光冷清得像玉石、寒霜一般。

这月光跟尘世上的其他光亮相比,没有被尘土污盖掉清净的光芒。

创作背景

唐贞元十九年(803)春,白居易与元稹等人以书判拔萃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唐永贞二年(806)罢校书郎。此诗或作于任校书郎其间。题为"禁中月",即为白居易在皇帝住处看月亮,由所见所感作此篇。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首联写月从海升,宫上夜长。"海水明月出,禁中清夜长。"明月的升起是夜晚变得悠久漫长,"清夜长"说明诗人是孤单一人。在这禁宫之中,想象着明月从海面上冉冉升起,清静的夜晚,只有月亮默默地陪伴着他,此时诗人必然是孤单又寂寞的。

颔联写月上宫墙。"东南楼殿白,稍稍上宫墙。"时间在逝去,月华也在流转。"楼殿白"表明月光的明亮。毕竟月光不是一下子就转动的,而是慢慢地变动。所以诗人用"稍稍"一词,贴切形象地描写了月亮的移动、月光的流转。

颈联写月入池塘。"净落金塘水,明浮玉砌霜。"月光射入池塘,水面却是冰冷的泛着月亮的光。"净落""明浮"再次强调了月光的清冷明亮。

尾联写月光同诗人的心情一样明朗。写禁中清静无尘,梦中的月光比其他地方的月光更加清亮。

自古以来,明月就是各路文人骚客咏怀的对象。明月以它的皎洁美丽吸引了无数的目光,白居易是喜爱月亮的,他也写下了很多跟月亮相关的诗作。这首诗便是白居易描写月亮的佳作之一。

名家点评

山东大学教授张忠纲《全唐诗大辞典》:"白居易通过对宫中夜晚月亮升起时楼殿,池水的描写,衬托出禁中月色的明亮、皎洁。诗从侧面着笆,并不刻意雕琢,反衬的手法使得意境更加蕴藉空灵。"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白居易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公元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对好友的无限思念、无限关心之情。

 

【原文】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心绪万端书两纸,

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鸣后

一点窗灯欲灭时。

 

【注释】

禁中:宫中。

五声宫漏:表示天快亮了。

 

【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公元810年(唐宪宗元和五年),当时白居易三十九岁,在朝中任左拾遗,兼翰林学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寂寞,和对好友的无限思念、无限关心之情。但这一切并没有明确说出,作者只是写自己写完书信后,将信纸装入信封;又觉得似乎还有许多话尚未说完,似乎还应当补充或修改些什么,于是又把信取出来重读了一遍;但却又不知道该补充什么。因此心潮不定,思绪万千,茫然不知所从。诗人这时具体都想了些什么,我们大体上可以从其他诗中推断出来。例如,这里有作者对元稹生活起居的关心,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所说的: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更有作者对元稹不幸遭遇的同情和他对朝廷里那股恶势力的无限愤慨,正如作者在另一首诗中写道:况在名利途,平生有风波。深心藏陷阱,巧言织网罗。此外也有作者对自己从前思想行为的总结回顾,和自己日后究竟当怎样生活、怎样处世的展望。因为作者写了《秦中吟》,已经使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由于作者写了《登乐游苑望》又使执政柄者扼腕矣;而《宿紫阁山北村》更使握军要者切齿矣。今后自己的路子该怎么走,这些也是该和老朋友一起商量的;当然眼前最重要、最迫切地还是为元稹申冤,自己定当竭尽所能为之申说,但是朝廷里恶势力很大,寡不敌众,正不压邪,元稹的事情恐怕也难以很快解决,这是愧对老朋友的,如此等等。这些话,有的也许已经在那书两纸上写了,也许有的没有写,因为引起了很多联想和回忆, 这封信看来是写了好长时间,也可能是写了又撕,撕了又写,以致直到五更天气,已经快到上早朝的时候了,他还没有装上封好。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寒灯欲灭时,诗人迟疑茫然的神情与一盏光焰摇曳,奄奄欲灭的寒灯相映衬,显得多么空旷、多么沉寂、多么凄清啊!然而更鼓也提醒他,作者的思绪必须从几千里外的江陵收回来了;这封信也必须立即收束封缄了;眼前这种尽管寂寞但却可以自由地驰骋自己对朋友思念之情的环境气氛,也马上就要消失了;那个被权势、被名利扭曲了的社会马上就要复苏起来、活跃起来了。这些不由地又使诗人的心头涌上一层漠漠的焦躁与哀愁。

  这些都是读者的分析与推测,诗中并没有明说,实际上其中所包含的思想还要远比读者所说的这些更深沉、更微妙。白居易的诗有许多因为直白而被人批评指责,而这首《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却是异常含蓄的。作者只给读者描绘了一种环境气氛,一种饱含感情的生动形象。至于这个形象在想什么,诗人根本没有说,一切都在不言中。而这种不言,却恰恰是作者在《琵琶行》中所说的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诗王"之称,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词条标签: 诗词 文学作品 书籍 中国文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