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护士喊你补的「冲管」医嘱

 昵称2530266 2018-09-14

不少临床医生尤其是刚进科时都被主班护士老师召唤过:xx 床病人怎么没开冲管医嘱?赶紧补!


补一个冲管医嘱很简单,但搞清楚冲管的禁忌和要点,就没那么简单了!


临床上当注射剂序贯静脉滴注,前后两组输液药物成分存在配伍禁忌时,输注完一组液体后残留在管壁的药物会和下一组药物在输液管中发生不良反应,产生沉淀、气泡、变色等而改变药物性质,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引发医患纠纷。所以在药物使用间隔充分冲洗输液管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1. 每次输液之间都要冲管吗?


答案是不一定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如果在连续输入的两种药液会发生反应,如浑浊,沉淀,变色等情况时,需冲管,冲管一般选择生理盐水;


(2)如果有的药物之间配伍禁忌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即使冲管了,接着输液仍有可能在体内产生不良反应,这时候就要综合考虑,是否把输液间隔时间延长;


(3)如果不是药物配伍禁忌,只是贵重药品,为了充分利用,也可以在输液后冲管,避免造成药物浪费。


2. 儿科常见药物配伍禁忌有哪些?


(1)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


氨溴索与下述药品存在配伍禁忌,在使用时应分别输注,间隔输少量液体 (0.9% 氯化钠或 5% 葡萄糖) 冲净输液管中的药液;


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包括: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头孢匹胺、头孢呋辛钠、等多种抗菌药物及中药制剂清开灵、痰热清注射液等;


(2)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与多种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物。


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包括:头孢替啶、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曲松钠、头孢硫脒、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钠。

(3)西咪替丁、奥美拉唑


头孢匹胺钠与奥美拉唑混合产生白色浑浊,头孢哌酮与西咪替丁连续静滴时出现白色糊状物。


(4)维生素类


维生素 C 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能分解、破坏维生素 K1,减弱其药效;其它还有维生素 B6 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配伍禁忌,混合使用产生粘稠、乳白色溶液。


(5)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


如果使用同一根输液管连续给药,必须在两次输注之间使用适当的可配伍的液体彻底冲洗输液管;


(6)注射用阿昔洛韦


其溶液 pH 值为 10.5~11.5,显强碱性,若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者序贯滴注时,其酸碱度发生变化,会导致药物析出,联用时应充分冲洗输液管。


(7)血制品


比如红细胞,白蛋白,血浆,丙种球蛋白,输完后需要用盐水冲管。


临床上还有很多药物宜单独滴注或者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联用时都应注意药物输注的间隔时间以及输液管的冲洗。


3. 不同换液瓶方式及比较


方法一:先调节好莫非压滴管内的液面,更换液体瓶(袋)后不必用手捏滴管调节液面,减少两种药物的相混合机会,或者可待前一种药物下降至莫非压滴管液面以下平面,再接下一种药液,并挤压莫非滴管,促使药物下降,然后放尽输液管内的空气,避免两种药物直接接触后产生反应。


方法二:连续输液的两瓶药水之间用 50~100 毫升左右生理盐水冲管,避免两种药物发生反应。


方法一似乎操作简单,并且节省了一瓶生理盐水的成本,但不推荐,原因如下:(1)输液管壁上仍残留上组药液成分,仍可能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断开密闭环境,无菌观念差,可能增加感染机会;(3)排除剩余药物及新一组药液,必然造成药液的浪费。


4. 冲管液体量多少及时间多久?


  • 一般用生理盐水,50 毫升左右。一方面把输液管里的药物冲干净,另一方面对血管内药物也起到稀释作用,防止两者发生反应;


  • 冲管时间一般 3~5 分钟;


注意:如有需要多次冲管或新生儿,或存在心肺功能不全、水肿等患者,需要严格限制患者入量,冲管量也要严格限制,需要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的患者,要把冲管量也记录进去。


5. 如果出现配伍反应怎么办?


  • 一旦药物出现变色、浑浊、沉淀、絮状物应立即停止输液,重新更换输液器,检查输液瓶及输液管内有无异常,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并通知医生做相应检查;


  • 保留更换下来的液体、输液器、以备检测;


  • 记录配伍反应药物的名称、厂家、生产日期、批号、及时上报。


6. 总结


在用药过程中应清楚药物特性,及时查阅配伍禁忌表及药物说明书,根据药物配伍禁忌及要求,严格执行不同药物输液间冲管。更换药液时应密切观察输液药物反应及病人情况,预防和减少医源性不良事件的发生。


本文作者:深圳龙岗中心医院 郭凯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