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柑橘树上有蜗牛怎么办?大神给你支招了!

 陈家山家庭农场 2018-09-14

今年各柑橘区雨水较多,同型巴蜗牛危害日渐严重,逐渐上升为柑橘主要害虫之一。同型巴蜗牛属腹足纲柄眼目巴蜗牛科,在我国柑橘产区均有分布。以成虫、若虫用齿舌吸食柑橘嫩叶、嫩枝、嫩茎及果实的皮层。叶被咬成缺刻、穿孔或仅留叶脉,果被咬成孔洞,形成疤痕果。我们需正确认识同型巴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型巴蜗牛危害嫩叶


 叶片上受害状


果面受害状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形与颜色多变,扁球形,壳高12毫米,宽15毫米,具5-6个螺层,顶部螺层增长稍慢,略膨胀,螺旋部低矮,体部螺层生长迅速,膨大快。壳质厚而坚实,壳顶较钝,缝合线深,壳面红褐色至黄褐色,具细致而稠密生长线。体螺层周缘及缝合线处常具暗褐色带一条,个别见不到。壳口马蹄状,口缘锋利、轴缘向外倾遮住部分脐孔。脐孔小且深,洞穴状。

(2)卵:圆球状,直径约2毫米,初为乳白色,后变浅黄色,近孵化时呈土黄色,具光泽。


二、发生规律

同型巴蜗牛1年发生1代,以幼螺和成螺在草丛、落叶或浅土层里越冬。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活动,白天躲在草丛、土缝或树干上,阴雨天和晚上则在外或爬上树活动,并取食为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螺在树盘表面、枯枝落叶下或浅土层内产卵。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一生可多次产卵,每次产卵30—60粒,每一成螺一生可产卵30—200粒。 卵表面附有粘液,许多卵粒粘在一起。4—10月均可见到卵,但以4—6月卵量最大,每月1次高峰期:4月上中旬、5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其中前2次高峰期卵量大。卵期14—31天,若土壤干燥,直接露出土面的卵则引起爆裂而死亡。卵自4月下旬开始孵化,有3个孵化高峰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下旬和7月中旬,其中前2个高峰期幼螺量大。刚孵出的幼螺群集为害,以后逐渐分散。蜗牛性喜潮湿,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最多。 阴雨天白天晚上都会为害,在干旱条件下,白天潜伏,夜间活动。


三、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当发现蜗牛为害时应立即捕杀,不分大小一起捉光。

(2)养鸡鸭啄食:也可在蜗牛发生前,放鸡鸭等动物到柑橘园啄食。

(3)中耕暴晒:在蜗牛产卵盛期进行中耕松土,使卵暴露后而死亡。

(4)石灰驱杀:用石灰粉、草木灰等,于傍晚时撒在柑橘主干周围的泥土上驱杀。

(5)化学防治:应在同型巴蜗牛大量出现而又未产卵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大量上树前的5月上中旬进行。每亩撒施国光四聚乙醛200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