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喝一杯水,喝跑全身湿气,整个人都精神了!

 柳家李红 2018-09-14

夏季不仅炎热,且经常会下雨,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很多人出现了头昏脑重,四肢乏力,长痘,头发、脸爱出油等症状。如果你有类似症状,很可能是体内湿气作祟。

湿气的堆积,源于我们自身的生活习惯,常吹空调、吃冷饮、冰镇水果、运动少等都会造成湿气在体内滞留,也进一步让体内湿气变得更严重。

湿气不是一件小事,俗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乃万病之源”。它对人体的伤害缓慢而隐蔽,会直接导致面色变差、身体走形,湿气染身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中医说:夏季是最需注重祛湿同时也是祛湿的好季节。

为了祛除湿气,相信大家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拔!火!罐!我们常常会看到拔完火罐背后印着几个红色的圆印,不但不好看,其实,拔火罐太频繁容易泄露阳气,对身体有损害。

其实排除湿气没那么难,每天早上一杯姜糖水,既能清除体内湿气,还能改善气色,方便快捷。

播放GIF

相传,一千多年前(公元672年、唐初),药王孙思邈行医至河南焦作,看到当地人们面黄体虚、胃寒疲顿,就用当地怀姜加红枣,蜂蜜,红糖等熬制成膏,让人们当茶冲水饮用,因效果显著流传至今。

核心产区,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是怀姜糖膏的核心产区,当地制作姜糖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其考究的制作工艺更是被中央电视台所报道。

播放GIF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怀姜的品质,生长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怀姜

博爱的怀姜姜辣味比一般生姜浓郁得多,怀姜的姜精油含量可达到0.35%,而普通姜只有0.2%左右。

怀姜的膳食纤维丰富,百煮不烂,含硒量更高,也成为中药特有药材。光有好的怀姜还不够,怀姜糖膏的千年制作工艺更是讲究,好的怀姜糖膏用的不是现采的怀姜,而是使用地窖储藏2年以上的老姜,毕竟姜还是老的辣,药用效果更好!

延续1700年的传统工艺制作

怀姜糖膏是古怀庆府特产,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膏方代代相传,广为人知,就连乾隆喝了也赞不绝口,封为贡品

在2006年博爱怀姜糖膏就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用政策性保护传承起来。

在制作工艺上更是不能马虎,选择最优的老怀姜在石臼内捣成姜汁。

按照1:2比例加入红糖搅拌直至糖全部融化,将调好的姜糖汁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约20天,为了发酵消灭有害菌群,增加有益菌群,蒸发姜糖汁中的水份让浓度增加渐渐变成糖膏状。

收膏这一步骤格外重要,都是传承古法熬制的老师傅掌勺,全程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品质好的姜糖膏可以放上十年也没有问题。

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提升,制作怀姜糖膏的老师傅根据一定比例加入红枣,枸杞、蜂蜜、红糖、阿胶等,与姜汁蜜膏结合一起熬制中和了怀姜的辣辣的口感,辣过之后嘴里萦绕的却是一股甘甜,营养价值更高呢!

用一杯姜糖膏水,让身体暖暖的,祛除湿气同时还有效减缓各种小疾病的诱发,照顾好身体,没什么比这更重要。

市面上的部分商家为了节省成本用的是普通姜,这也是怀姜糖膏价格参差不齐、口感也差很多的原因。

正宗的怀姜糖膏,喝起来姜味浓郁,辛辣回甘,喝完从胃到全身都会暖洋洋的。

这一次极好物选做的姜糖膏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食材制作而成。

为了让您们更安心,我们随机抽选样品并送权威机构进行检验,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可以放心食用。

▼取一勺姜糖膏放入杯中,加入6-8倍的温开水搅拌后即可饮用。

播放GIF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和一岁以内的宝宝体质较弱,故不建议食用怀姜糖膏,另外糖尿病患者也不可食用,因为姜糖膏内含有红糖哦!

怀姜糖膏具有暖胃、活络、驱寒、醒酒的作用每天早上起床后和午后泡上一杯,特有的姜味会穿过你的喉咙,渗透到你身上的每一个毛孔,祛除一年中寒气、湿气最重的时候,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1、男士喝:壮阳补肾,补气养肝;

2、女人喝:温经止痛、暖宫助孕、调理气血、美颜瘦身;

3、小孩喝:辅助治疗感冒咳嗽、风寒;

4、老人喝:有助于延缓衰老、风湿、关节疼痛、食欲不振、夜咳等;

5、饭前喝:减少饭量,有益减肥;

6、血糖低:平衡血糖,不再头晕;

7、解酒护肝解宿醉,不头晕,加速分解酒精,保护肝脏

播放GIF

每一瓶怀姜糖膏都有专用泡沫盒包裹防止物流损坏,并且在封口处采用食品级塑料薄膜进行瓶盖封口,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溢出,使怀姜糖膏以完好如初的状态呈现在您面前。

每天早上一杯姜糖水,调理气血·美颜瘦身,一年湿气不缠身

现在上新特惠价格,单罐只要45元还包邮!购买3瓶再送1瓶,实发4瓶哦!超级划算!可送给家人朋友一起用,春夏身体一起养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