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众心理:那个女孩在街头被刺了几十刀,却没有一个人为她报警

 LEON波格 2018-09-15
 

各位亲爱的慈怀共读小伙伴们,早上好,欢迎收听慈怀读书,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共读阿伦森的作品《社会性动物》。

1964年,一个名叫基蒂.珍诺维丝的年轻女子纽约遇刺,消息一经传开,整个美国都为之轰动。

这并不是因为案件本身有多曲折离奇,而是在珍诺维丝遇害的过程中,至少有38位邻居都走到了自家的窗前看到了她被歹徒袭击的场景,从珍诺维丝开始呼救到倒在血泊中失去了呼吸,至少过去了三十分钟时间,犯案的歹徒甚至先后三次返回来攻击她。

可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来救助她,所有人都只是呆呆的看着,甚至没有报警。

案情的爆发震惊了整个美国,媒体大力渲染邻居们的自私,指责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受歹徒的袭击而选择了不作为。

如果说邻居们的沉默是明哲保身,在第五大街购物中心发生的另一件事,却更加让所有人费解。

一个女人失足跌倒在第五大街购物中心的门口摔断了腿,当时正是白天,她以休克状态躺在原地长达四十分钟。

在这个没有危险的情境中,有数百名路人都发现了她,但他们只是呆呆的看上一会儿,然后继续走自己的路。

为什么这些路人不愿伸出援手?他们是不是骨子里冷漠且麻木不仁的人?

美国一家电台节目对珍诺维丝遇害事件中的旁观者做了一期专门的访谈,得到的答案让人非常震惊。

旁观者的无动于衷,并不是因为冷漠,怕事儿或者毫不关心,大多数人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因为其他人都没有动。

心理学家根据他们的答案得到了一个更令人信服的解释:

如果有大量的人看到了危难的发生,那么受难者可能更难得到帮助。

这一方面是由于责任的分散,每个人都寄希望于其他人会采取行动,但另一方面,这种不介入的态度也是一种从众行为。

在我们的社会中,“不冷静”往往是一项缺点,因此,当你看到其他人都显得很镇静时,你也会无意中掩饰自己的关心和慌乱,努力让自己看上去更坦然,更轻松。

这样的态度像是在人群中飞快传播的感冒病毒,让所有人都染上一种冷漠的镇静。

为了证实这个推断,心理学家们在大学生中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个女孩先跟学生们聊天,然后经过一个没有上锁的门回到隔壁房间,临走时说她会马上回来,几分钟后,这位女孩上演了一出事故。

留在房间里的学生们先是听到了一声尖叫,然后是椅子倒塌的声音,紧接着就是女孩的声音和呼救声,声音大概持续了一分钟,然后便渐渐消失了。

参与实验的学生被分为两组,第一组的人跟其他人待在一起,第二组的人则单独待在房间里。

实验的结果证明,在那些单独待在房间的学生中,有70%的人都向女孩提供了帮助。

但在那些与陌生人共处的学生中,只有20%的人伸出了援手,被问起原因时,他们都说自己认为事故并不严重,因为房间里的其他同伴也没有采取行动。

这就是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而在生活的常见场景中,你更容易察觉到它的存在。

比如你本来想吃米饭,但周围的同事都选择吃面,你可能就会放弃自己的想法跟大家一起。

而你本来非常讨厌某位明星,但如果周围的人都很喜欢他,你可能也会说服自己改变态度,也转向喜欢这个明星。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

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一事实使得我们生活在两种准则相互矛盾的状态中——一种是与个性有关的准则,另一种是与从众有关的准则。

获得他人喜欢和确保自己正确是人类的社交本能,而从众心理正好完美的迎合了这个契机,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校正自己的反应,以便能被其他人所接受,或者避免因为持反对意见而招致别人的反感。

那么,如果你在人群中遇到紧急事件,该如何打破从众心理的枷锁,为自己赢得帮助呢?不妨从以下几个小技巧开始:

1.声明自己所处的情况非常严重,需要立刻帮助。你不是在拍戏,不是在开玩笑,而是需要紧急的救助,这样的声明可以打消很多人的顾虑,为你增加获救的几率。

2.求助时尽量选择特征明显的人,并说出他的特征。比如:那位穿蓝色T恤的大哥,三楼亮着灯的那位邻居。一旦这个人发现自己被你选中,他就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相比起其他人,他会更愿意帮助你。

3. 简短的告诉对方你需要他做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呼救。有时候,不清楚救助的内容和代价也会让一个人在目睹他人困境时止步,比如你在街头摔倒了,围观的人可能不清楚你只是需要他们打个120还是需要他们将你送去医院完成所有检查,如果是后者,很多人可能会因为赶时间而不愿意帮助你。明确的讲出你需要对方做的事情,会更容易帮你找到救兵。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