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闽北城市格局——南平市的前世今生

 老张ap7onl1fzp 2018-09-15

今天我们来讲南平。首先就要讲南平的区位。如果单从水运的角度看,综合福建沿海和山区,福建的交通中心是福州。如果把范围缩小到福建山区,那么相应的交通中心是哪里?毫无疑问就是南平。

如果福建是德国,在出海口(福州)被堵上的情况下,南平就是法兰克福。但问题是法兰克福周围是平地。南平周围是大山。所以古代南平市区(延平)并不是以经济见长,而更多的起到军事要塞的作用。还是那句老话,铜延平,铁邵武福建内陆的经济重心则位于闽北腹地的建瓯。

经济地理中的区域中心有两种布局方式,其一是线状布局找靠近市场的城市,这样产品在运输的折损中最少。其二是画个大圈找中心点,这样有利于生产要素的聚集。把这套理论放在福建内陆地区,就可以做很好的解释。选建瓯是基于一,选南平是基于二。建瓯与南平市区相比,在古代更靠近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西。所以这叫线状布局近市场。但如果你不计长三角和江西,但从福建内陆来看,南平市区是整个闽江流域中上游毫无疑问的交通中心。这个选择就叫画个大圈找中心。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第一个地方。不同的区域中心选址背后隐含着不同的理论。这在后面我们讨论南平市区和武夷新区时,还要继续讲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们讲第二点,就是延平(南平市区)的双重属性。福建的行政区划再解放后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改动。原来归南平(延平)管辖的是这么几个县:尤溪、沙县、永安、顺昌、将乐、大田(后划入永春州)但是建国后南平下属沙县的三元镇修了一个钢铁厂。然后三元镇就牛逼了,变成了三明市。三明市建市,就收购了县城沙县、隔壁的永安、尤溪、大田,还有将乐,原属于邵武管辖的泰宁、建宁,原属于闽西地区的宁化、清流、明溪三个客家县。三明市七拼八凑,然后南平市也变成七拼八凑的。原本应该是管辖三明市的南平去管辖原本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原建宁府地区(建瓯、建阳、武夷山、政和、松溪、浦城)。还有邵武府地区(邵武、光泽),最后成立南平地区(南平市)的时候,只带了一个顺昌小弟过来。

浅析闽北城市格局——南平市的前世今生

福州市的前身是福州府,莆田市的前身是兴化府,泉州市的前身是泉州府,漳州市的前身是漳州府,龙岩市的前身是龙岩州 汀州府,宁德市的前身是福宁州。南平市和三明市的前身?没有。闽北三府七拼八凑出来的。

延平四贤——杨时将乐人,罗丛彦沙县人,朱熹按出生地算是尤溪人,只有李侗是延平人。结果'延平四贤'写在南平名人头条。按照今天的标准应该叫三明三贤和南平一贤。所以把南平市区当做闽北城市是有问题的。福州开个车去武夷山4小时,两个小时就到南平了。

从区位上讲,南平兼有闽北和闽中属性。从文化方言角度,延平区也是闽北、闽东方言兼而有之。南平的这种尬,相信徽京一定是感同身受的。我讲南平的行政区划演变,简单带过,都要讲这么久。很多南平市,闽北地区的小盆友对自家的文化历史认识不清,甚至认识有偏差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新一代人对闽北历史认识混乱,所以就出现了延平、建阳、武夷山大混战的局面。

经济发展最忌什么?最忌内斗。潮汕经济为什么起不来?一方面是广东利用行政力量富集资源发展珍珠三角。第二方面就是因为潮分三市,潮州、汕头、揭阳、普宁互掐。这就叫内忧外患。汕头理论上应该比厦门发达。但就是内斗和逆向财政转移,让汕头变成了经济洼地。都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资源配置是优先次序的,如果都想吃肉,最后大家都喝不着汤。

三明为什么发展比南平好?土地说真的半斤八两。更重要的原因是三明思路很清楚。就是集中发展市区和永安。土地不够了,拉沙县作为补充。南平市呢?我就晕菜了。没落贵族太多了。邵武、建瓯原来都是地级市级别,养不养?建阳是新贵,原来也是地区政府驻地,养不养?武夷山是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养不养?所以容易思路混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解放后福建内陆地区的行政区划因鹰厦铁路而改变。鹰厦铁路串接起了邵武、延平、三明、永安、漳平、龙岩等多个工业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福建内陆地区的行政区划和经济结构。铁路沿线各城市赶上了福建内陆工业发展的第一班车,南三龙三个地级市区都在鹰厦铁路及其支线上。而不在铁路线上的长汀、建瓯则变成了没落贵族。另外一个没落贵族邵武的地位还是很高的,1983年就设立了县级市,属于全国最早设立的一批县级市。为什么呢?因为他虽然是没落贵族,但是门口有铁路。嘿嘿嘿。

虽然延平、邵武两个工业点在80、90年代以前的经济数据还是相当漂亮。但掩盖不了南平市的主体地区,也就是原建宁府地区(建瓯、建阳、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工业起步晚,底子薄弱,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导的问题。这些地区直到1997年才通上火车(横南铁路),鹰厦铁路是1958年建成,一来一去40年,很多发展机遇就错过去了。人口比邵武多,物产资源比邵武丰富,文化比邵武深厚的建瓯直到去年经济总量才超过邵武。所以有的时候,一不小心挖的坑,再想填回来就是件很费劲的事情。

南平地区驻地曾经两迁建阳。为何?就是因为闽北腹地的经济落后了,跟不上鹰厦铁路沿线工业点了。南平经济在改开前虽然号称福建第三,但闽北腹地的经济并不好看。所以延平,还是建阳?就成为了新时代南平市的选择题。随着南平市区开发饱和,南平市认为这题道已经没什么好选的了。于是开始重装系统。这就是武夷新区。隔壁三明市发展经济有板有眼,思路清晰。南平市由于下属的大佬和没落贵族太多,思维容易发晕。纠结到了最后,还是认为重庆(延平)不该开埠,转而退入武夷山中。

但我要说,这是海贼王的时代,延平的优势是福建山区得天独厚的。发展工业,就要羊吃人,但是现在南平市大兴“返璞归真”的返乡经济。前几天在谷歌地球上瞻仰了一下政和工业园区和荣华山工业园区。战术思想其实可以看得一清二楚,那就是沿高速公路布局。至少工业区就建在高速出口旁边。对此我表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浅析闽北城市格局——南平市的前世今生

但是我想说,不懂什么叫不平衡发展理论,什么叫水运优先,什么叫自由市,什么叫羊吃人,才会做出这样的资源配置布局。美国五大湖的万吨海轮,德国莱茵-多瑙运河的两千吨轮,江苏的万吨江轮。芜湖、九江、武汉的五千吨轮。就是长沙的两千吨小轮,合肥的五百吨破轮,也比你几吨的卡车强的太多太多。

纵观整个福建内陆地区,哪里最适合建设五千吨级的内河航道?答案就是闽江干流的南平-福州一线。前面我搬运过一个例子,长江边的安徽海螺水泥,借着内河航运的东风,在福建攻城略地。而南平的船,连水口都过不去。长江万吨轮,苏北运河、湘江、赣江千吨轮,乌江五百吨轮。我们的内河航运已经落后别人太远。

环顾周围浙江已经开始筹划通往兰溪、衢州的钱塘江千吨航道,瓯江也准备复航。即使内河航运条件很差的义乌,也有新开千吨运河接杭州的想法。江苏的内河航运。不要我讲了。即使是南昌、长沙、合肥、成都这种阿列克谢,人家也要搞个小破轮意思一下。南平待建的,过不了水口的五百吨港,跟周围一比,那真的是见不得人。涛涛闽江水你不用,偏爱崇阳小溪。这经济能上的去,就怪了。放眼全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安徽有安庆迁合肥的奇事,就不难理解了南平迁府了。

重庆是沿海城市吗?把长江从地图上遮掉,你说:“不是的。”但当重庆开埠,海轮从千里之外漂洋而至的时候,你怎么能说重庆不是一个沿海城市?一样的问题,摆在南平面前。南平是沿海城市吗?当南平有五千吨级航道的时候,南平人完全挺直腰板说,南平就是沿海城市。

什么是内河航运?海洋向内陆的延伸叫做内河航运。然而,现实很打脸,南平市二十多年没有新修过一座码头。政和高速路旁边挂的广告牌:“政和,闽北离海最近的地方。”五百吨的作业区也只是刚刚批下来。放眼望去,我看到还是闽北继续在拥抱海洋的时代踯躅不前。

当鹰厦铁路、外福铁路、横南铁路沿河而筑,相会于延平的时候,其实闽北经济的答案就有了。蜿蜒曲折,慢的一匹的三条铁路,在今天,或许会被视为衰败落后的象征。但他旁边的江河,其实,并不曾在海洋时代落后过。

对整个南平市来说,那种在整个闽北大地撒胡椒面式的资源配置,其实治标不治本。丽水有瓯江,衢州有钱塘江,上饶有信江。环顾南平四周的邻居,哪一个不是大江大河,通江达海?南平重启系统,却逆势而动,只能让人摇头了。其实,龙岩那种城区独霸的模式,以我看,反而是最适合南平市的。道理很简单,建溪(建瓯、建阳、浦城、松溪、政和)、富屯溪(顺昌、邵武、光泽)是闽江(延平)的支流,支流就是吃撑了,航运等级也不如干流,覆盖的腹地也不如干流,这就是自然法则。

但是如何克服南平市区远离闽北腹地造成的问题?答案就是给南平市区加辅助,这个辅助就是福建西安建瓯。如何克服南平市区土地资源饱和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化整为零,延平区所有闽江沿岸乡镇,有大空地的就建港口建大规模的新区,有小空地,直接沿江修工厂,把整个大市的经济资源由在市区集中,向夏道-炉下片区,王台片区,尤溪口片区集中。

在王台的低山丘陵区填山造地,改造当地的铁路货运系统,建一个比较大的自由市。延平需要一整套的挖山造地的经济体系。利用廉价的内河航运系统,将大量挖山的土石方运往福建沿海需要填海造陆的地方。这你在内陆挖山,就可以在沿海地区收租金。总而言之,就是打造一个山海联动的挖山造地的经济模式。

翻了一下南平的经济数据,简要来说就是一产比重太高,二产增长乏力,三产后劲不足。

一产比重太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先天工业化条件不足。闽北核心腹地错过鹰厦铁路。闽北的重要产粮区浦城县至今不通铁路。规划的衢宁铁路也不过浦城。横南铁路、鹰厦铁路目前都是单线,运力不足,需要改造。但是大家更喜欢建高铁,实际上还是兴泉铁路这种等级铁路实惠。

第二个原因,延平市区的土地供给不足,城市化速度受限。想把一产的比重降下来,你就必须牺牲农业县,牺牲贫困县。所以英国有羊吃人,苏联有集体农庄,以上思路概不赘述。问题是南平全市的工业开始撒胡椒面。工业布局没有重点可言。当然这跟延平市区土地太少也有关系。但是话说回来,从南平老城区到樟湖坂56公里的闽江岸线。就找不出一公里的土地建工厂,建港口,建城市?说到底还是一个发展思路的问题。

说完延平,说建瓯。建瓯是我见过最匪夷所思的福建山区县。城区周围居然还有大量耕地。在房地产疯成这样的情况下。真是个奇迹啊。建瓯全市人口52万,是福建内陆地区(南三龙)最大的山区县。建瓯的历史地位等等,概不赘述。就这么一个重要的城市。居然城区周边有大量撂荒的耕地。我表示很醉。为什么会出这种情况?因为这只巨头没落以后被定位成了农业县。所以,还是耕地更重要一些。所以一产占比太高也是必然。

接着讲建阳(武夷新区)。制约武夷新区发展的几个问题。其一,内河航运等级不够。民国时期汽船能到建瓯。但进不了崇阳小溪。其二,铁路等级不够。横南铁路是单线铁路。做梦的吉武温还没批。其三,人口不够。我之前算过一笔账。建阳人口只有建瓯的六成左右。加上崇安总人口只有66万。2030武夷新区规划人口也是66万。这不是画饼吗?当然非要加上浦城、邵武人口硬比,那我也没有办法。第四,交通通达度不够。建阳老城区大潭建城是因为军事原因,处于南北要道,但东西向交通是受阻的。西向沿麻阳溪修公路能到麻沙再去邵武,这还凑合。东向就是个坑了。崇山峻岭,到南浦溪流域的水吉、小湖只有县道。

即便是高速公路修通,闽北真正的陆路中心也不在建阳老城区,在建阳北部与崇安交界的兴田-将口片区。我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基于这个原理,所以建阳城区可以往北修拉面条。但是面条一拉长就会遇到距离衰减的问题。兰州有兰州新区,就是反距离衰减的活教材。结果只能徒增鬼城。还是那句老话,人战胜不了距离。南林村离将口十公里,大潭离将口二十几公里。

理论上有一种东西可以减少距离衰减,那就是内河航运。所以上海、广州、天津才能长这么大。那是武夷新区的情况是:没有。

讲法国德国,都是要讲一条原则。那就是水运优先。沿海沿江配置资源。再不济,沿铁路配置资源。比如说三明。龙岩。都是严格走这个思路的。一个三明北站直接盘活沙县。再比如说,龙岩各县也都把工业重点布局在赣龙铁路沿线。上杭蛟洋,连成朋口,长汀的策武,河田。再看南平,荣华山跟政和工业园是啥。我只能说是扶贫工程了。

南平逐渐从沿铁路配置资源蜕变为沿高速公路配置资源。伴随着迁府,南平再放弃了港口建设之后,又放弃了铁路枢纽的地位。然后围绕将口修高速公路,这就是所谓的重启系统。

高速公路好不好?跟县道比那当然好了。但是搞工业化,水运千吨万吨,火车几十吨,你一辆几吨的货车怎么好意思跑高速。看那个武夷新区的规划。横南铁路横穿整个建阳工业区。但就是被无视。连个货场都懒得建。大量仓储用地放在将口。你嫌铁路单线弯弯绕可以改造啊。改造能花多少钱。总比修武顺沙这种神高速好吧。这不是土豪,这是严重的经济资源浪费。

政和离海最近。本质上就是优先从高速公路的角度来思考资源配置的问题。政和离海还有一百八十公里。所以根据距离衰减理论。与其把工厂建在政和,还不如建在南靖、长泰、华安、安溪、永春、德化、永泰、闽清,等等。所以对政和来说,除了转移支付,你没有任何富集资源的手段。

同样的问题适用于武夷新区。衢州、上饶能跑船,丽水最起码三条铁路,还有待复航的瓯江。省内三明龙岩起码也玩铁路。你的货车一上路,战争就失败了。因为运费运量的劣势在那里压着。

为什么建阳拉不动铁路?因为本质上武夷新区只是个郡县级别的规划。连省级都不算。而大铁路需要国家出马。民营铁路呢?好吧。我们不是浙江。哈哈。所以只能猥琐流修高速。当然还因为自己的漠视,前面我也提过了。

之前讲那个区域中心布局的理论。选建阳,没错就是按照画个大圈找中心的理论。建阳是老建宁府地区的地理中心。但为什么当年最后选择了建瓯?首先还是线状布局近市场的理论。相对东北而言,关内是大市场。所以选沈阳。相对闽北局部,福建沿海是大市场,所以选建瓯、南平。而在古代,对整个对福建而言,江西、浙江又是大市场。所以古代内陆的经济中心偏向闽北。而选建瓯可以兼顾浙江江西和福建沿海两个方向。所以有了当年建瓯主经济,延平主军事的格局。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看水系。我之前讲了闽有三源,汇于南平。北源建溪又有三源。汇于建瓯。也就是站在闽北的角度看,建瓯其实就是一个小南平。南平可以汇集沙溪、富屯溪、建溪流域的资源。在建溪流域内部,建瓯又可以汇集崇阳溪、南浦溪和松溪的资源。所有进入闽北的要道,沿着河走最后到会到达建瓯。今天的国道规划还是这样。

如果建瓯港通千吨轮船。基本上闽北就没有武夷新区什么事了。如果福建内陆地区交通运输方式以水运为主导,在保证土地供给足够的情况下,那么闽北的资源会向南平和建瓯集中。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建瓯相对于武夷新区,又有人口优势,并且最终会转化为规模优势。

建瓯现在最缺的就是铁路,特别是需要向松溪、水吉、洋口等方向修铁路。如果建瓯开通崇阳、南浦、松溪的水运,那经济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如果建瓯修两千吨的闽浙运河到长三角,接根管子到浙江去。那么福建内陆地区经济基本就是延一建二

接着讲邵武。邵武的相对衰落不可避免。因为他确实离福州太远了。大船上不来。建议邵武退掉一部分重工业。专心做农林相关的产业。邵武的林业在闽北来说还是优势比较大的。如果有闽赣运河,邵武还是可以适度发展的。可以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支线港口。

接着讲一下延平的城市建设。首先我们要明白。没有城市规模,那来的规模经济效益。为什么福建山区中,永安、龙岩的经济相对发达?很简单,他们地大。这就是规模经济的原理。

所以延平要发展就必须舍弃自己沿深山峡谷的串珠状布局,而选择相对地平的丘陵进行挖山造地。前面我提的串珠状自由市是有偏颇的。南平沿江各镇的经济要素也是不同。比如西芹、南山、大横这些乡镇,你挖山造地挖不出什么名堂。在整个延平区那挖出连片较大的地的片区只有三块:一、夏道-炉下片区;二、王台片区;三、樟湖坂(尤溪口)片区

夏道-炉下片区有待建的南平港。虽然目前只有500吨。但有总比没有好。王台片区的旁边是全省最大的货运编组站。来舟车站。尤溪口片区可以对接尤溪、古田两县。修两条快速路到黄田、到洋中。沿线在挖一些工业区。尤溪、古田的经济就活了。

三个片区都有铁路。虽然慢。但是改造一下总是可以的。两个片区有高速公路。尤溪口片区也只要修15公里的连接线就行了。所以还是那句话,延平真的没有发展空间?我看不尽然。

第二个问题,区域经济只是一场只要跑赢邻居的战争。对南平来说,福州厦门泉州太远。不要想太多。打赢这条街的裁缝就可以。那么谁是延平的一战之敌。答案是沙县。沙县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土地储备。而且随着向莆铁路的建设。在陆路交通方面,已经大有赶上的趋势。面对这些挑战,延平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那就是水运,那就是高等级航道。

但是你说南平全市二十多年没有兴建一个港口。这工业、这经济能起的来吗?

所以南平的第一要务就是建港,夏道到尤溪口提高到千吨以上级航道。有港口才能有经济效率,才能节约工业成本,才能给挖山造地提供现金流。

内河航运的第二个套路。就是可以实现山海协作。在福建内陆地区发展经济,虽然说延平是首善之地,但是它毕竟是内陆地区,投资的费效比还是比较高的。那么延平的挖山就要跟沿海的填地结合起来。比方说宁德要填海,福州要填海。南平就可以提供沙土。怎么运?从闽江运出来,我挖的山给你们填海。填好我在你们这里收租金。只要福建坚持以港兴市,以地兴工的战略,那么在比较短的时间就能获得比较可观的现金流。因此这一问题的关键核心是怎么设计玩法,获得足量的现金流。如果福南合伙成本造地二十万,卖出一百六十万。给南平让一点利。那不是难事。哪怕南平只分个三四十万,也好的多。作为回报,如果有福建沿海的企业在夏道、尤溪口投资可以相应减税。

今天看到一个图表说三明是中等工业城市,龙岩是中等矿业城市。南平?没看到南平。这就是城市规模的重要性。但是南平老城区根本没办法再挖。只能另起炉灶。把夏道搞好。南平如果老老实实挖山填山,以他薄弱的财政,很难在短时间内积攒足够的现金流。所以只能依赖山海协作实现弯道超车。当然当你造地的利润足够高。沿海城市让利的代价就会小很多。这对南平来说够用了。当南平的土地资源跟沙县齐平,甚至优于沙县的时候。南平的先天优势就会重新回来。这是因为他的航道标准高,这是改不了的。

南平能竞争过沙县。那能不能竞争过永安龙岩呢?这个是后就需要以众击寡。在搞好夏道的基础。利用自己的现金流搞王台和尤溪口。可以适度分散新开发的土地建新区。但王台和尤溪口内部又是集中和连片开发的。虽然隔得远,但是南平有江。有自己的内交通。拆掉低标桥,把码头修起来。这样你就不是再搞一个沙县的规模。而是在搞三个沙县。

对沙县来说。沙县只有一个。对南平来说,可以有四五个沙县(分块连片开发,河流下游经济效益高)。南平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可以建航运公司,甚至可以在顺昌洋口,古田黄田,水口等沿江地区再做挖山平修港建厂的工作。这样闽北闽中地区的城市化、工业化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了。

关于哪里要挖哪里不要挖,我说的位置不一定准确。闽江流域需要一次经济要素普查。特别是南平到白沙江段沿线。如果闽江干流全线都能建起千吨以上高等级航道,我们就要重新审视闽江沿线地区的经济价值、工业价值。同样,我们就也要重新去审视南平这座城市对于福建的经济价值。

浅析闽北城市格局——南平市的前世今生

最后讲一下南平北部地区(建瓯、顺昌以北的地区)。根据距离衰减理论,这部分区域只能适度发展轻工业。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邵武应该退掉一部分重工业的原因。

这一地区的核心词就两个——农林。在有跨省运河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发展松溪、邵武两地的工业。在交通节点地区可以搞一些十万到二十万左右的小城市。比如浦城、水吉、大潭、兴田-将口、石屯、邵武等等。其余地方就尽量稀释人口。发展集约型农业。

南平北部之于长三角的区位,类似于苏北徐州之于长三角的区位。而且南平北部农林资源在全省来说相对丰富。浦城甚至是被国家认可的产量大县。可以考虑在建瓯或延平建立省一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在延平建立省一级的林产品交易中心。有工业优势的南部地区,利用交易中心的优势,富集农林资源,进行深加工。而有区位优势的北部地区,可以适度发展面向长三角市场的农林产业。

特别是南浦溪、崇阳溪流域土地资源相对开阔的地区。可以先走一步,部分放开土地产权,引入竞争,在局部集约配置农业土地资源。在中国大面积配置土地资源很难,但是在闽北局部就不那么难了。在中国大面积集约配置土地资源很难,目的就是面对长三角搞订单农业。这也是屯长当时给徐州的建议。对浦城、建阳、崇安等地是适用的。

当然这涉及到交通运输的问题,所以铁路建设也很重要。浦城必须去拉铁路了。要不然真的不好混了。

总结一下,说到底就是要给南平设置一个北农南工的产业模型,促进闽北地区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业现代化。

闽北工业乏力,在于发展空间不够。所以需要设计现金流得到发展空间。另外一点,就是矿产资源相对龙三也不够,这就需要内河航运系统,从海洋获取相应资源。农业比重偏高在于一大部分人口被困在农业上,导致城市化进程缓慢。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源配置相对分散,没有突出的中心城市。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南平各区县经济价值。重新设计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就会得到南工北农的模型。最后说三产没什么好说的。南平农业是中国农业的普遍问题。南平工业是老三线工业城市的普遍问题。农业比重大,工业发展慢,所以人口净流出。一个人口净流出的区域时很难积攒人气的。就很难谈第三产业。

最后我就用一句话总结之前的所有内容。南平经济撞墙是福建经济的普遍现象。解决这一方法的核心就是设计现金流获取发展空间。对福建的所有城市都是如此。只是这个问题南平先遇到到了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