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要不要读古诗,几岁可以读古诗?随大流前,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

 zhsht16 2018-09-15

最近看见好多文章在说背古诗的事儿,好多妈妈参加了讨论,说“小学会考古诗啊,所以还是带着孩子背一背”,还有的妈妈说:“邻居家的娃4岁就会背20首古诗了,看着孩子出口成章的样子,真想赶紧督促自己的娃多背一些”。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我还从来没说过关于古诗的事情呢,正好就这个文章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不过,光说古诗,太窄了。我想说的,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长远打算,就是:作为一个处于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这一届孩子,究竟要掌握什么能力?只有从这个高度分析了,我们究竟要不要学古诗、怎么学古诗,答案才昭然若揭。


这也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现在有一些模糊的答案了,想给大家分享。



这一届孩子要掌握的能力有两个:逻辑的思维力,

和人文的感受力。


这两种能力缺一不可



逻辑的思维力,和人文的感受力,将是这一届孩子的左膀右臂,缺哪一种能力都不行。


最近儿童编程的课程大热,为了更好的教给毛豆,我先好奇的去自学编程scratch了,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感想。其实,在最早期的编程,一点都不神秘,只要你学会了里面的逻辑链条,剩下的内容真的不多,最多就是点点按钮,美化背景。所以,编程里面的内容,99%是逻辑顺序。


与其让孩子很早就学编程,不如帮孩子学一些逻辑知识,逻辑能力强的孩子,一旦学习编程,上手会比那些早早学编程的孩子更快。


逻辑化思考能力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是孩子立足于世界的根本。孩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判断利弊、做出决策、预测未来,这些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每一步都离不开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


有着强大逻辑思考力的孩子,学什么都能学以致用,以一当十,能对思维混沌的孩子,形成碾压式降维打击


(教育并不是教思考事实,而是教孩子思考方法)

 


除了逻辑思维能力之外,人文感受力是必不可少的。人文感受力,就是不用脑子去思考,而用情感、用心、直觉去感受的那部分,这一部分能力,是孩子应对未来的机器智能时代最好的准备。我们读文学作品、感受音乐、体会人与人关系的微妙之处、处理人际关系的情商,都属于这部分内容。

 


这两部分能力,也基本构成了我对毛豆的教育提纲(是的,家庭教育我也要列个提纲,我这个老母亲是多么认真。我对毛豆的教育,基本上就是从这两方面展开。


我训练毛豆质疑、反思、归纳的能力,也培养他阅读小说、看艺术作品。我训练毛豆的大脑,但是更注重培养他的心。理智的大脑让他在未来竞争中保持清醒,丰富易感的心灵则让他有机器人无法超越的优势。



古诗,是第二种能力,

所以我们不用背诵方式去学



明确了孩子的教育目标之后,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古诗,属于哪种能力呢?


很明显的,描摹风土人情、心灵感受的古诗,是属于第二种,也就是人文感受力的部分。


既然是培养感受和情感的部分,那么,古诗用“背诵”的方式,就不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情境性感受”。就是先让孩子对眼前的环境有感而发,被美所震撼,然后再带孩子一起感受古诗的情感。


我们大概是这么做的:


上次带毛豆去杭州的时候,秋天我们住在西湖旁边山里的民宿。坐在山顶阳台边的木椅子,我们向下望去,翠绿的山林一望无际,秋天的桂花香气袭人。这时候,我从手机调出来李白的诗:(因为我也忘记怎么背了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古诗的韵律是自带音乐效果的,毛豆是看到山水如画的景色,那一刻,他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山晓望晴空”。


然后,我又搜出李清照的写桂花的诗词: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毛豆的鼻子里充满着桂花若有若无的香气,他兴奋的对我说:我努力闻的时候,就闻不见,不去努力闻的时候,就又有了,这太奇妙了。我念着诗句,让他体会到大千世界的精妙之处。


对孩子来说,是先有生活体验,再读得懂古诗。光是背诵,并不是学古诗的好办法。


我带毛豆去新疆的时候,和朋友一起带他爬了塔克拉玛干沙漠。一望无际的沙漠,黄土连着天,这时候他才看到了什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昼伏宵行经大漠,云阴月黑风沙恶。”


并不是一定要在旅游中学习古诗。生活中有很多情境,可以自然给孩子引入古诗。


而且,古诗还有语言的韵律之美,好的古诗犹如一曲动人心魄的音乐,出生之后就可以给孩子朗读古诗了,只不过孩子背不背都看孩子自己 ,是顺其自然的事儿。



古诗不光要背诵,更加要反思



有的妈妈觉得,既然古诗是祖先留下的财富,那么就应该一字不差的背下来,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不容反思和质疑,但是其实这是不对的。


这一届孩子,面对的首要机会就是全球化。很多孩子会出国留学,不出国留学的孩子,海外游历、游学机会也会特别多。所以,孩子的视野,一定放的长远,最好站在有世界眼光的高度,而不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最最好”的盲目自信,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所以,古诗也是必须要接受孩子们质疑和发问的教学材料。我记得在游览苏州的时候,对毛豆说:“一千年以前,这里有一个人,写下了非常美的诗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毛豆问:“这是什么意思?他在做什么?”


我说:“他在想家。”


毛豆想了想说:“他可以把船头掉个方向,这样就可以回家了啊!”弄的我哭笑不得。


古诗一定不光是背诵的,而是要“理解”的。而理解透彻,才能发问。“理解”才是“质疑”的前提。在孩子真正理解了古诗的含义之前,在孩子感受到古诗的美好之前,我觉得不必要求孩子硬背古诗。



有时候,我们要牺牲短期利益



有的人会问:可是,我们小学必须要考古诗,还有古诗词背诵大赛,孩子不背不行,怎么办?


我的看法是:孩子的时间也是有成本的。孩子从进入幼儿园接受最早期的教育,到初高中奠定未来学习的方向,这十几年的时间,其实转眼就过。时间用在A处,就不能用在B处。既然觉得用缓慢、感受和理解的方式学习古诗更有益,那么我就决定放弃短期看来“孩子会背100首古诗”的荣耀和利益。


我估计毛豆上小学以后,成绩应该也不会是那种拔尖的。他不会拼音、也没怎么学过加减乘除、总是不满意现成答案、很清晰别人和自己的界限、对别人无凭无据的要求他很不配合,这些都不是老师眼中的乖乖好学生形象。但是,我相信,我思考过后的两大教育方向:逻辑能力和感受力,会在之后漫长的人生中逐步释放出更有后劲的能量。既然如此,我就不纠结孩子用小学标准衡量优不优秀、考了第几名了。


古诗,也不过是孩子的学习材料之一。孩子从中学到了什么,全看我们怎么教。在随大流让孩子背古诗之前,希望大家把这些问题,先仔细思考清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