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纪录片《尘与雪》 家中老父年已古稀,近几年却为痛风所扰,初期发作四肢远端疼热肿胀,痛如刀割,活动受限,每隔一二月发作一次,苦不堪言,发作时服秋水仙碱及若干降尿酸西药,半日内可迅速停止疼痛。
然一二年后,发作次数愈发频繁,到后来甚至每周发作一次,关节处无再发热,只余疼痛难忍,每服西药,疼痛可缓解,但西药的副作用——腹泻,亦令父亲备受困扰。 2017年春,笔者遂出手,父自述其走斜坡气喘胸闷无力,偶发心绞痛,常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夜尿4~5次,偶犯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小腿易水肿,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不详。遂处以独活寄生汤加减合失笑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车前草丹参等,服2月后,家父心力衰竭现象已好转,走斜坡不再胸闷气喘,且有力下地干活;痛风发作疼痛程度减轻,发作次数略微减少,但仍周期性发作,笔者嘱父继服,因煎煮药物实在麻烦,汤药又难喝,且效果不甚明显,父未再继续,吾与父相隔两地,医嘱实难执行,亦无法身前服侍汤药,故暂作罢。
2017年秋,村医嘱父以车前草煮水当茶喝,车前子煮水味道甚佳,清香四溢,类似凉茶,父亲不再抗拒,遂坚持服用三月余,痛风竟不再发作,只在其过食肥甘后偶发。历时三四年的痛风风波才算终结。
我反思自身处方,何以效果不甚明显?现今想来,应是我未以家父小便不利、小腿易浮肿为主症,未专攻利尿,不过当时父亲心脏方面症状更为急迫凶险,吾处方更侧重于这方面,方中亦重用车前草,用至30克,但未能显效,除了方中其他药材的牵制,想必与药品质量亦有关联,父亲后来服用的车前草是自己亲自进山采挖的野生药材。此案给予我很多经验教训,记录在此,供大家参考。 |
|
来自: 意净nheqa1eu3m > 《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