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过牛车过海吗?海南乐东莺歌海独有的渔耕文化!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9-15


今天的画风为啥呈灰白色调?

仿佛昨日的历史重现……

然而这不是过去发生的老故事

而是当下的“莺歌海渔耕文化”展现

“据说国内海上用牛车运输

唯独海南莺歌海才有”


作者:渔家子民 编辑:小琴台


    自宋未期,几十万闽南的莆田人为了逃避战乱一直南迁徙,几经辗转,历尽万水干山,背井离乡,从雷州半岛横渡琼州海峡登陆琼山,再从琼山迁徙到莺歌海。



    一代又一代莺歌海人,驾驭大海和风雨,用粗犷的雄风和倔强的意志,历经了几百年历史的磨难,在铸造莺歌海精神的同时,也积淀了深厚的莺歌海精神和莺歌海渔耕文化。



    特色文化之牛车海上运输



    全国最西南端“莺歌海”地貌独特,海水涨退、流水急,经常风大浪涌,又沒有停靠的渔港,渔船在这种环境中停靠,经常船与船之间被风浪互相碰损,所以造船用的板料都比较厚实,船就加重吃水位深。





    捕鱼回来,潮水一退,因船位吃水深,不能靠近岸,鱼与网具需要人力搬运非常艰苦,智慧的莺歌海渔民,想出一个轻减人力的运输工具(牛车海运),据所了解,国内海上用牛车运输,唯独莺歌海。



    以日落美景闻名全国、加于独秀牛车海上运输无形中成了莺歌海一张名片,每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摄影者到莺歌海采风走读。





手工造木船将面临失传



    科技发达的当今,鱼资源越来越缺乏,渔民捕鱼成本越来越高,造木船翻几倍的增长,玻璃钢壳船与铁壳船逐渐代替这个市场。




    部分渔民己改行去种殖哈密瓜、养殖了,捕鱼的人越来越少,造木船一年几乎一艘都沒有,手工造船工匠己老龄化,后继乏人,手工造船工艺将面临失传。









    莺歌海人在大风大浪这种恶劣环境下,从事传统的定置网作业,在大海的涛声中和流水抢时间形成了,说话大声,性格粗犷,担当团结,有正义感和同惰心,以及男人好客,加以莺歌海女人对家庭的担当,是一方水土特色文化。





   钢管(嘿)地方称言,口经180mm、长度1100mm,钢管一头捆绑浮球。



    作用主要是每张定置网需要二枝钢管,在流力冲向作用下,有捆绑浮球的钢管这头立向上,钢管支撑网口张开,迫使定置网对流而下沉入海底




    在流力几个小时的作用之下,将鱼群推引进网尾口袋,平潮没有流力的时侯,钢管(嘿)将网起浮水面,渔民解开网尾袋收鱼。



    以前是从广西进来的山竹做(竹嘿)3至5支捆绑成一组,每张定置网用二组,需要6~10支山竹做(竹嘿),(竹嘿)在水底深处水的压力后,竹体容易渗入海水,含水份过多造成浮力影响,只能使用3个月左右,就要换新的山竹,因此成本很高。



    可想当时在沒有机械动力起吊,含满水份的(竹嘿)有多重,渔民要换新的竹嘿是件体力活。所以后来逐渐的改变用经济、轻便、耐用的钢管代替了(竹嘿)




乐东·莺歌海


     浩淼的大海,似乎总与浪漫相连,总能让人产生奇妙的联想。不知是远古时精卫鸟填海的壮举感动了大地,在谈笑间把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赋予了她,将她唤作莺歌海。


   莺歌海镇位于乐东西南部。西、南面环海,面临北部湾与越南隔海相望,北靠南方最大的盐场——莺歌海盐场。莺歌海镇是个渔业镇,有造船、织网、维修、海产品加工、冷藏、运输等18处行业等。在莺歌海可以见到“牛车海运”,即用牛车从海里运渔获及渔网的独特人文景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