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圣凯瑟琳修道院列为人类文化遗产,这个位于西奈半岛最高峰下的修道院融汇了基督教,天主教与犹太教的文化基因,摩西带领犹太人在这里创立摩西十诫,这里被以色列人称为圣地。犹太人从这里结束几千年的流浪,在摩西的带领下回归故土,埃及法老多美西斯二世则从这里出发征服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家。 西奈半岛承载着宗教的记忆和政治军事战略要地双重责任,信仰是为了启迪智慧和精神,宗教把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到一个哲学冥思的境界,曾经无数的苦行僧和卫道士及传教者在这里流通亚洲与非洲和欧洲的思想文明。 埃及人摆脱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后,独立建国,西奈半岛成为埃及的一部分,法老们认为这里除了适合流放异教徒,没有什么大用处,于是这里成为思想最自由的地方。西奈半岛的军事价值伴随着英国人殖民统治而被挖掘出来,红海与地中海之间需要一条运河相连来缩短海运距离,英国人拉来了法国人合伙,后来美国人也搅合进来参与苏伊士运河开发,这里成为重要经济军事战略要地。 生存还是死亡,这不是一个问题!1947年联合国决议在中东设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和一个犹太人国家以色列,以色列是美国中东地区重要盟友,获得了更多优质土地资源和社会保障,而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人则被安排到了支离破碎的贫瘠土地上,出于历史上信仰的恩怨情仇和地缘政治利益考量,阿拉伯国家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不希望不信奉真主的异教徒出现在家门前,这不利于国家安全和统治,于是以色列人为了自己生存空间和国家安全决定奉行先下手为强的战略。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决定收回苏伊士运河运营权国有化,同时禁止以色列人通行苏伊士运河,这让正在如火如荼地与阿拉伯联军作战的以色列面临后勤被切断危险,于是以色列人找来苏伊士运河原始股东英国和法国组成联军讨伐埃及,纳赛尔投入30万总兵力与22万联军对垒,以色列采用蛙跳战术空军一个军部队实施战略迂回包围埃及军队,同时以色列利用先进空军发动突袭摧毁了刺激空军,获得制空权。政治强人纳赛尔战败,在苏联人和美国人的调停下签署停战协定,恢复苏伊士运河通行,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 卧榻之旁, 岂容他人鼾睡。1967年以色列人为了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动发动了战争,随后演变为以色列与阿拉伯消耗战,双方停战后各自开始接受美苏的军事装备,为下次战争做准备。但是纳赛尔与老阿萨德都咽不下这口气,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了十七年的准备,十七年期间双方经常搞边境演习,这都是在迷惑以色列人。机会终于来了,1973年犹太人斋月期间,大部分士兵都放假回家了,只有两个团的以色列士兵在象征性执勤,埃及人与叙利亚人突然之间发动排山倒海的进攻,以色列措手不及,西奈半岛的被埃及人占领,戈兰高地被叙利亚收复。以色列人经历短暂的懵圈后,迅速恢复过来,全国动员快速集结部队,同时与埃及叙利亚交战,以色列从美国人哪里得到了大笔军事援助,不久夺回了戈兰高地(至今牢牢控制在手里,实时威慑叙利亚),重新占领西奈半岛部分地区,并且攻入埃及国内。 叙利亚和埃及人发动收复失地的作战,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美国和苏联出于各自利益希望他们和平谈判解决问题,这种政策对两国极为不利,没有人可以在战败的情况下获得谈判桌上优势,第四次中东战争让以色列损失惨重,不得不动用50万预备役部队投入作战,埃及人收复了西奈半岛的三分之二以上领土,随后通过谈判收复剩下三分之一的地盘。 以色列人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迫切需要休整恢复国力,美国人为了维护中东平衡也积极斡旋各方恢复和平,这是美国轻足迹战略政策的展现,中东战争并不是针对美国,只是关乎区域利益,那么需要多国部队和盟国一起应对,况且苏联人积极参与进来,美国不便于单枪匹马应对。同时,西奈半岛6.1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大多是沙漠地区,不利于人类居住,也没有重要资源可以开发,防守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以色列驻军这里除了继续遭受埃及人的仇恨,其他没有什么好处。 西奈半岛注定只是犹太人歇脚的地方,埃及政府全面收回西奈半岛后,鉴于其重要军事政治价值,开始投入巨资开发这里,修建了供水工程和港口建设及基础设施,西奈半岛如今已经成为埃及旅游胜地! 以色列这个国家,号称中东平头哥。人狠话不多,不服就干。但是它的地缘政治确实是太差了!平头哥就算再怎么厉害,扔到狼窝里面它也扛不住。不是有人就说过么:阿拉伯人失败一百次,他们还可以再来第一百零一次;犹太人只要失败一次,以色列就完蛋了。 所以除了武力之外,合理的外交斡旋,合理取舍之道,也是以色列能够在穆斯林的夹缝之中生存下来的必要手段。 所谓的西奈半岛,指得是埃及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亚洲部分国土。全境六万一千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沙丘,气候干燥,缺水。居民中大多数是贝都因人,世世代代都以放牧羊群和骆驼为生。这里历来就是中东国家的必争之地,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就占领过半岛。只不过当时,以色列的实力还不够强,在阿拉伯国家的逼迫下,最后撤走了。 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先发制人,再次发动攻势,占领了西奈半岛。这一次以色列人不打算走了,就在西奈半岛上驻扎了下来。此举导致埃及国内民众耿耿于怀,发誓要收回西奈半岛。于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人也先发制人,摧毁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夺回了一部分西奈半岛上领土,从而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是这场战争双方的损失都很惨,埃及和以色列都其实都没有占到便宜。照这样打下去,对以色列很不利!于是关于归还西奈半岛,以及埃及与以色列的邦交正常化,被提上了日程安排。 在美国总统卡特的调解下,以色列和埃及签署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根据这个和平条约:以色列于1980年1月前,先归还西奈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土给埃及,到1982年再归还三分之一的领土。埃及恢复对西奈半岛的全部主权后,埃以双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埃及解除对以色列的禁运,允许以色列的船只自由通过苏伊士运河,同时允许向以色列出口石油。双方建立正常的经济关系。 那么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到底亏不亏呢?从结果上来说,还真的不算亏,理由有四点: 第一,分化了阿拉伯国家联盟 以色列通过归还西奈半岛,成功的惹怒了整个阿拉伯国家联盟。就在埃以双方签署和平条约后,十八个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代表在伊拉克的巴格达举行会议,通过了对埃及实行政治、经济制裁的决议。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宣布中断同埃及的外交关系!但是埃及为了收复领土,不为所动,仍然坚持恢复了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放弃对以列色的所有禁运措施。 看到这里,小伙伴心里应该就清楚了。以色列用一个西奈半岛,就成功的分化了阿拉伯国家联盟,让埃及选择了中立,不再针对自己。这无疑是以色列外交的巨大胜利,阿拉伯国家联盟外交上的重大失利。 第二、西奈半岛并没有那么重要。 西奈半岛虽然蕴藏有石油、煤、锰、铁、铜等资源,并且其所产石油的产量还占了埃及石油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是西奈半岛几乎都是大荒漠,开发难度很高!以色列也不是靠卖资源生存的国家,西奈半岛的自然资源对它来说没有那么重要。毕竟以色列自己国内也有大量的沙漠地带,自己国内的荒漠都没有开发,哪还有精力去开发什么西奈半岛? 另一方面,如果以色列一直占着西奈半岛不还的话。苏伊士运河则成为埃及和以色列的边界线,这条黄金水道也会这样废掉,不会给以色列带来多少的收入。简而言之,西奈半岛的用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第三、战略性收缩,避免四面为敌。 以色列的国土,本来就是狭长型的,而且还夹在阿拉伯国家中间。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基本上是四面八方全是阿拉伯人的炮火。埃及跟它在西面打,约旦在南面打,叙利亚在北面打,以军三面作战,兵力分散,虽然最后都打赢了,但是自己的损失也不小。这种战争就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跳得再好也是在刀尖上,丝毫没有改变以色列糟糕至极的地缘情况。特别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阿拉伯人复制了以色列的打法,以军被埃及和叙利亚的两面夹击打的手足无措,差点就把没爹给的原子弹拿出来用了。 以色列当时仅三百万人口,周围的国家,光一个埃及就有四千万人口。算上其它的阿拉伯国家,人口是它的几十倍。以色列的军队就算再精良,阿拉伯国家只要以十换一,也足以把以色列军队彻底打光光。 所以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这种多面作战不是办法,必须要改善自己的地缘政治劣势才能生存。毕竟多占几块领土,也没有什么卵用。就算以色列能够将整个地中海西岸的黎巴嫩、约旦、叙利亚都占了,也无法改变它被阿拉伯人四面包围的现实。因此,退还一些不重要的领土,让自己不再四面为敌才是明智之举。 第四,改善国际形象。 以色列的中东平头哥的外号,其实并不是什么好名声。在其它的地区,比如本朝的官媒,那把以色列骂的可不是一般的狠! 战争不是游戏,没有战争是不死人的。对于交战国的双方的老百姓来说,不存在胜利者。以色列主动的示好,可以让阿拉伯国家明白一个道理:整个中东地区不过是美苏两国游戏的棋子,不管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怎么打,吃亏的都是自己。并且这场战争是没有结果的,因为只要美苏两国继续冷战,它们就会竭力保持中东地区的均势。不把中东老百姓的血流干,美苏不会罢手。 埃及总统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他不顾所有阿拉伯人的反对,开启了与以色列人的和谈。以色列当然不能拒绝,因为这是第一个向他们伸出橄榄枝的阿拉伯国家,也是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以来第一个和平机遇。埃及提出的条件就是以色列交还之前占领的西奈半岛,这对于以色列而言,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没有理由不接受。以色列总理拉宾因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的努力,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对于改善以色列的国际形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多一块领土固然是好的。但是对于以色列这种夹缝中求生存国家来说,生存下去才王道。用一个西奈半岛,换取更好的战略环境,这才是符合以色列利益的合理选择。现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已经有了不少的交流和沟通,虽然还是小规模的冲突的不断,但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了。以色列也能够将精力重点放在自身的发展上,现在以色列的人均GDP高达四万美元,妥妥的发达国家水平。 若是以色列当初没有接受埃及的提议,或许等待以色列的将会是第五次或者第六次中东战争中,照这么打下去,以色列就算不会灭亡,也会被阿拉伯国家打的半残,哪有现在取得的经济成就? 作为一个西瓜群众,我个人很庆幸犹太人把复国的地点选在了中东。如果当初犹太人把地点选在俄罗斯远东或者非洲的乌干达建国,那或许现在的以列色国就是一个世界大国了,让人不寒而栗的大国! 以色列两次占领过西奈半岛,分别是1956年和1967年,西奈半岛地理位置显著,联结亚非两洲,另外有苏伊士运河这个重要的运输枢纽,再加上西奈半岛上资源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石油资源以及铁锰等金属资源。对于这么有利的条件,以色列明明占领过西奈半岛两次,为什么又都放弃了呢? (注意上图是半岛南端,这里降水充足适宜居住) 其实没有哪个国家会主动放弃对本国有利的利益的,以色列之所以两次占领西奈半岛最终又都放弃继续占领,实属无奈。 早在1956年以色列就占领过西奈半岛,其实当时以色列是在英法的支持下才敢出兵占领的,再加上当时三国发动的入侵埃及的战争,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对此采取反对打压的态度,其实美苏采取反对意见都是明显的为了本国的利益,美国是为了抑制再次世界大战的兴起并趁机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权,苏联是为了转移世界人民的关注点与西方对抗等等,所以由于美苏两个大国的联合镇压,再加上大国的持续威胁,以色列只好无奈放手自己垂涎已久的西奈半岛。 (占领西奈半岛是全体以色列人的期望,军队尤其如此) 以色列在1967年再一次占领过西奈半岛,其实这次占领是由美苏两个在背后操作的,美国强烈帮扶以色列,而苏联只得帮助埃及,有了大国的依靠,以色列如意的占领了西奈半岛十几年,但是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再一次放弃了西奈半岛。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方面是自从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世界上的舆论压力就很重,导致以色列的国际地位下降,外交也是处处碰壁; (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导致苏伊士运河无法正常使用) 最重要的是在占领期间世界上重要的苏伊士运河不再进行运转,各国的贸易受到威胁,所以纷纷给以色列施压。尤其是美国这个推动全球化的国家,最受不了苏伊士运河被堵,美国带头取消了对以色列的支援,强烈要求它归还西奈半岛;另一个方面由于以色列这个国家本来经济实力、人口数量等在当时都还不算出众,占领西奈半岛后受到阿拉伯国家全所未有的抵制本国的经济遭到重创,所以在种种压力下,以色列再次放弃实属无奈。 两次占领两次放弃,可以看出以色列弱小、无奈的一面。 以色列放弃西奈半岛,主要目的是与埃及实现和平,从而摆脱两面受敌的窘迫。 以色列自从立国之初,便遭到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敌视和围攻,其中,北边、东边紧邻着的是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国,西边则是埃及。对以色列而言,其东、北方向是多数阿拉伯国家构成的集群,西边又有一个面积辽阔、人口众多的埃及,确实比较尴尬。 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埃及出兵支援阿拉伯兄弟,但当时埃及还是在阿里王朝统治下,后台老板英国支持以色列,埃军在前线打得很糟糕。 1956年10月,苏伊士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联合英法入侵埃及,最终却遭到埃及总统纳赛尔坚决抵抗,只能撤军。 1967年,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短短6天内击溃阿拉伯联军,占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对埃及造成严重威胁。 到到1973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叙利亚联手,发动“赎罪日战争”,两路闪击以色列,一家伙打得以色列晕头转向,震惊了整个世界。随后,以色列悍将沙龙发动反攻,击败埃叙联军,攻入埃及境内。这时候萨达特又及时和谈,保持战前的控制线。 这一战双方基本打成平手,埃叙联军的损失比以色列要重,但已经足以让以色列正视埃及的实力了。 此后,萨达特趁机向以色列摇晃橄榄枝。1977年,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在以色列国会发表演说:“和平属于我们大家,属于阿拉伯人,也属于以色列人。”以色列总理贝京回访埃及。1978年,美国、以色列、埃及三方在美国签署《戴维营协议》,萨达特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79年《埃以和约》签订,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正式建交。不久,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岛。埃及通过和平手段,收服了丢失的故土。 对以色列来说,放弃了西奈半岛看似放弃到手的资源,但西奈半岛如果在以色列手上,埃及就必定把以色列视为敌人,使得以色列面临腹背夹击。相反,借着萨达特的善意,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实现了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和谈。这不但使得埃及退出反以阵营,更造成了阿拉伯统一联盟的分裂。萨达特后来之所以被激进的穆斯林刺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此后,以色列得以专心对付东边的叙利亚等过,并从容打击孤立的巴勒斯坦武装。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中,由于没有埃及在西边的牵制,以色列集中兵力击溃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及其盟友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军队。最终,巴勒斯坦被迫以土地换和平,以色列则趁机将巴勒斯坦人限制在零碎分割的“保留地”内。 因此,以色列舍弃西奈拉拢埃及,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一步棋。要是死抱着西奈半岛不放,长期陷入两线作战,那才是利欲熏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