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为什么放弃了西奈半岛这么辽阔而又资源丰富的土地?

 蓝色天空309 2018-09-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圣凯瑟琳修道院列为人类文化遗产,这个位于西奈半岛最高峰下的修道院融汇了基督教,天主教与犹太教的文化基因,摩西带领犹太人在这里创立摩西十诫,这里被以色列人称为圣地。犹太人从这里结束几千年的流浪,在摩西的带领下回归故土,埃及法老多美西斯二世则从这里出发征服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家。

西奈半岛承载着宗教的记忆和政治军事战略要地双重责任,信仰是为了启迪智慧和精神,宗教把人类文明进步发展到一个哲学冥思的境界,曾经无数的苦行僧和卫道士及传教者在这里流通亚洲与非洲和欧洲的思想文明。



埃及人摆脱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后,独立建国,西奈半岛成为埃及的一部分,法老们认为这里除了适合流放异教徒,没有什么大用处,于是这里成为思想最自由的地方。西奈半岛的军事价值伴随着英国人殖民统治而被挖掘出来,红海与地中海之间需要一条运河相连来缩短海运距离,英国人拉来了法国人合伙,后来美国人也搅合进来参与苏伊士运河开发,这里成为重要经济军事战略要地。

生存还是死亡,这不是一个问题!

1947年联合国决议在中东设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和一个犹太人国家以色列,以色列是美国中东地区重要盟友,获得了更多优质土地资源和社会保障,而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人则被安排到了支离破碎的贫瘠土地上,出于历史上信仰的恩怨情仇和地缘政治利益考量,阿拉伯国家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不希望不信奉真主的异教徒出现在家门前,这不利于国家安全和统治,于是以色列人为了自己生存空间和国家安全决定奉行先下手为强的战略。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决定收回苏伊士运河运营权国有化,同时禁止以色列人通行苏伊士运河,这让正在如火如荼地与阿拉伯联军作战的以色列面临后勤被切断危险,于是以色列人找来苏伊士运河原始股东英国和法国组成联军讨伐埃及,纳赛尔投入30万总兵力与22万联军对垒,以色列采用蛙跳战术空军一个军部队实施战略迂回包围埃及军队,同时以色列利用先进空军发动突袭摧毁了刺激空军,获得制空权。政治强人纳赛尔战败,在苏联人和美国人的调停下签署停战协定,恢复苏伊士运河通行,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



卧榻之旁, 岂容他人鼾睡。1967年以色列人为了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动发动了战争,随后演变为以色列与阿拉伯消耗战,双方停战后各自开始接受美苏的军事装备,为下次战争做准备。但是纳赛尔与老阿萨德都咽不下这口气,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过了十七年的准备,十七年期间双方经常搞边境演习,这都是在迷惑以色列人。机会终于来了,1973年犹太人斋月期间,大部分士兵都放假回家了,只有两个团的以色列士兵在象征性执勤,埃及人与叙利亚人突然之间发动排山倒海的进攻,以色列措手不及,西奈半岛的被埃及人占领,戈兰高地被叙利亚收复。以色列人经历短暂的懵圈后,迅速恢复过来,全国动员快速集结部队,同时与埃及叙利亚交战,以色列从美国人哪里得到了大笔军事援助,不久夺回了戈兰高地(至今牢牢控制在手里,实时威慑叙利亚),重新占领西奈半岛部分地区,并且攻入埃及国内。



叙利亚和埃及人发动收复失地的作战,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美国和苏联出于各自利益希望他们和平谈判解决问题,这种政策对两国极为不利,没有人可以在战败的情况下获得谈判桌上优势,第四次中东战争让以色列损失惨重,不得不动用50万预备役部队投入作战,埃及人收复了西奈半岛的三分之二以上领土,随后通过谈判收复剩下三分之一的地盘。

以色列人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迫切需要休整恢复国力,美国人为了维护中东平衡也积极斡旋各方恢复和平,这是美国轻足迹战略政策的展现,中东战争并不是针对美国,只是关乎区域利益,那么需要多国部队和盟国一起应对,况且苏联人积极参与进来,美国不便于单枪匹马应对。同时,西奈半岛6.1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大多是沙漠地区,不利于人类居住,也没有重要资源可以开发,防守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以色列驻军这里除了继续遭受埃及人的仇恨,其他没有什么好处。



西奈半岛注定只是犹太人歇脚的地方,埃及政府全面收回西奈半岛后,鉴于其重要军事政治价值,开始投入巨资开发这里,修建了供水工程和港口建设及基础设施,西奈半岛如今已经成为埃及旅游胜地!

 

以色列这个国家,号称中东平头哥。人狠话不多,不服就干。但是它的地缘政治确实是太差了!平头哥就算再怎么厉害,扔到狼窝里面它也扛不住。不是有人就说过么:阿拉伯人失败一百次,他们还可以再来第一百零一次;犹太人只要失败一次,以色列就完蛋了

所以除了武力之外,合理的外交斡旋,合理取舍之道,也是以色列能够在穆斯林的夹缝之中生存下来的必要手段。


所谓的西奈半岛,指得是埃及苏伊士运河以东的亚洲部分国土。全境六万一千平方公里,大部分是沙丘,气候干燥,缺水。居民中大多数是贝都因人,世世代代都以放牧羊群和骆驼为生。这里历来就是中东国家的必争之地,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就占领过半岛。只不过当时,以色列的实力还不够强,在阿拉伯国家的逼迫下,最后撤走了。

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以色列先发制人,再次发动攻势,占领了西奈半岛。这一次以色列人不打算走了,就在西奈半岛上驻扎了下来。此举导致埃及国内民众耿耿于怀,发誓要收回西奈半岛。于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人也先发制人,摧毁了以色列的巴列夫防线,夺回了一部分西奈半岛上领土,从而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

但是这场战争双方的损失都很惨,埃及和以色列都其实都没有占到便宜。照这样打下去,对以色列很不利!于是关于归还西奈半岛,以及埃及与以色列的邦交正常化,被提上了日程安排。



在美国总统卡特的调解下,以色列和埃及签署了《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根据这个和平条约:以色列于1980年1月前,先归还西奈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土给埃及,到1982年再归还三分之一的领土。埃及恢复对西奈半岛的全部主权后,埃以双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埃及解除对以色列的禁运,允许以色列的船只自由通过苏伊士运河,同时允许向以色列出口石油。双方建立正常的经济关系。

那么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到底亏不亏呢?从结果上来说,还真的不算亏,理由有四点:

第一,分化了阿拉伯国家联盟

以色列通过归还西奈半岛,成功的惹怒了整个阿拉伯国家联盟。就在埃以双方签署和平条约后,十八个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代表在伊拉克的巴格达举行会议,通过了对埃及实行政治、经济制裁的决议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宣布中断同埃及的外交关系!但是埃及为了收复领土,不为所动,仍然坚持恢复了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放弃对以列色的所有禁运措施。

看到这里,小伙伴心里应该就清楚了。以色列用一个西奈半岛,就成功的分化了阿拉伯国家联盟,让埃及选择了中立,不再针对自己。这无疑是以色列外交的巨大胜利,阿拉伯国家联盟外交上的重大失利。



第二、西奈半岛并没有那么重要。

西奈半岛虽然蕴藏有石油、煤、锰、铁、铜等资源,并且其所产石油的产量还占了埃及石油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是西奈半岛几乎都是大荒漠,开发难度很高!以色列也不是靠卖资源生存的国家,西奈半岛的自然资源对它来说没有那么重要。毕竟以色列自己国内也有大量的沙漠地带,自己国内的荒漠都没有开发,哪还有精力去开发什么西奈半岛?

另一方面,如果以色列一直占着西奈半岛不还的话。苏伊士运河则成为埃及和以色列的边界线,这条黄金水道也会这样废掉,不会给以色列带来多少的收入。简而言之,西奈半岛的用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第三、战略性收缩,避免四面为敌。

以色列的国土,本来就是狭长型的,而且还夹在阿拉伯国家中间。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时候,基本上是四面八方全是阿拉伯人的炮火。埃及跟它在西面打,约旦在南面打,叙利亚在北面打,以军三面作战,兵力分散,虽然最后都打赢了,但是自己的损失也不小。这种战争就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跳得再好也是在刀尖上,丝毫没有改变以色列糟糕至极的地缘情况。特别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阿拉伯人复制了以色列的打法,以军被埃及和叙利亚的两面夹击打的手足无措,差点就把没爹给的原子弹拿出来用了。

以色列当时仅三百万人口,周围的国家,光一个埃及就有四千万人口。算上其它的阿拉伯国家,人口是它的几十倍。以色列的军队就算再精良,阿拉伯国家只要以十换一,也足以把以色列军队彻底打光光。

所以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这种多面作战不是办法,必须要改善自己的地缘政治劣势才能生存。毕竟多占几块领土,也没有什么卵用。就算以色列能够将整个地中海西岸的黎巴嫩、约旦、叙利亚都占了,也无法改变它被阿拉伯人四面包围的现实。因此,退还一些不重要的领土,让自己不再四面为敌才是明智之举



第四,改善国际形象。

以色列的中东平头哥的外号,其实并不是什么好名声。在其它的地区,比如本朝的官媒,那把以色列骂的可不是一般的狠!

战争不是游戏,没有战争是不死人的。对于交战国的双方的老百姓来说,不存在胜利者。以色列主动的示好,可以让阿拉伯国家明白一个道理:整个中东地区不过是美苏两国游戏的棋子,不管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怎么打,吃亏的都是自己。并且这场战争是没有结果的,因为只要美苏两国继续冷战,它们就会竭力保持中东地区的均势。不把中东老百姓的血流干,美苏不会罢手

埃及总统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他不顾所有阿拉伯人的反对,开启了与以色列人的和谈。以色列当然不能拒绝,因为这是第一个向他们伸出橄榄枝的阿拉伯国家,也是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以来第一个和平机遇。埃及提出的条件就是以色列交还之前占领的西奈半岛,这对于以色列而言,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没有理由不接受。以色列总理拉宾因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的努力,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对于改善以色列的国际形象,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多一块领土固然是好的。但是对于以色列这种夹缝中求生存国家来说,生存下去才王道。用一个西奈半岛,换取更好的战略环境,这才是符合以色列利益的合理选择。现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已经有了不少的交流和沟通,虽然还是小规模的冲突的不断,但大规模的战争没有了。以色列也能够将精力重点放在自身的发展上,现在以色列的人均GDP高达四万美元,妥妥的发达国家水平。

若是以色列当初没有接受埃及的提议,或许等待以色列的将会是第五次或者第六次中东战争中,照这么打下去,以色列就算不会灭亡,也会被阿拉伯国家打的半残,哪有现在取得的经济成就?



作为一个西瓜群众,我个人很庆幸犹太人把复国的地点选在了中东。如果当初犹太人把地点选在俄罗斯远东或者非洲的乌干达建国,那或许现在的以列色国就是一个世界大国了,让人不寒而栗的大国!

 

以色列两次占领过西奈半岛,分别是1956年和1967年,西奈半岛地理位置显著,联结亚非两洲,另外有苏伊士运河这个重要的运输枢纽,再加上西奈半岛上资源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石油资源以及铁锰等金属资源。对于这么有利的条件,以色列明明占领过西奈半岛两次,为什么又都放弃了呢?

(注意上图是半岛南端,这里降水充足适宜居住)

其实没有哪个国家会主动放弃对本国有利的利益的,以色列之所以两次占领西奈半岛最终又都放弃继续占领,实属无奈。

早在1956年以色列就占领过西奈半岛,其实当时以色列是在英法的支持下才敢出兵占领的,再加上当时三国发动的入侵埃及的战争,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对此采取反对打压的态度,其实美苏采取反对意见都是明显的为了本国的利益,美国是为了抑制再次世界大战的兴起并趁机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权,苏联是为了转移世界人民的关注点与西方对抗等等,所以由于美苏两个大国的联合镇压,再加上大国的持续威胁,以色列只好无奈放手自己垂涎已久的西奈半岛。

(占领西奈半岛是全体以色列人的期望,军队尤其如此)

以色列在1967年再一次占领过西奈半岛,其实这次占领是由美苏两个在背后操作的,美国强烈帮扶以色列,而苏联只得帮助埃及,有了大国的依靠,以色列如意的占领了西奈半岛十几年,但是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再一次放弃了西奈半岛。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方面是自从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世界上的舆论压力就很重,导致以色列的国际地位下降,外交也是处处碰壁;

(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导致苏伊士运河无法正常使用)

最重要的是在占领期间世界上重要的苏伊士运河不再进行运转,各国的贸易受到威胁,所以纷纷给以色列施压。尤其是美国这个推动全球化的国家,最受不了苏伊士运河被堵,美国带头取消了对以色列的支援,强烈要求它归还西奈半岛;另一个方面由于以色列这个国家本来经济实力、人口数量等在当时都还不算出众,占领西奈半岛后受到阿拉伯国家全所未有的抵制本国的经济遭到重创,所以在种种压力下,以色列再次放弃实属无奈。

两次占领两次放弃,可以看出以色列弱小、无奈的一面。

 

以色列放弃西奈半岛,主要目的是与埃及实现和平,从而摆脱两面受敌的窘迫。

以色列自从立国之初,便遭到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敌视和围攻,其中,北边、东边紧邻着的是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国,西边则是埃及。对以色列而言,其东、北方向是多数阿拉伯国家构成的集群,西边又有一个面积辽阔、人口众多的埃及,确实比较尴尬。

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埃及出兵支援阿拉伯兄弟,但当时埃及还是在阿里王朝统治下,后台老板英国支持以色列,埃军在前线打得很糟糕。

1956年10月,苏伊士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联合英法入侵埃及,最终却遭到埃及总统纳赛尔坚决抵抗,只能撤军。

1967年,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短短6天内击溃阿拉伯联军,占领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对埃及造成严重威胁。


到到1973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和叙利亚联手,发动“赎罪日战争”,两路闪击以色列,一家伙打得以色列晕头转向,震惊了整个世界。随后,以色列悍将沙龙发动反攻,击败埃叙联军,攻入埃及境内。这时候萨达特又及时和谈,保持战前的控制线。

这一战双方基本打成平手,埃叙联军的损失比以色列要重,但已经足以让以色列正视埃及的实力了。

此后,萨达特趁机向以色列摇晃橄榄枝。1977年,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在以色列国会发表演说:“和平属于我们大家,属于阿拉伯人,也属于以色列人。”以色列总理贝京回访埃及。1978年,美国、以色列、埃及三方在美国签署《戴维营协议》,萨达特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79年《埃以和约》签订,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正式建交。不久,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岛。埃及通过和平手段,收服了丢失的故土。

对以色列来说,放弃了西奈半岛看似放弃到手的资源,但西奈半岛如果在以色列手上,埃及就必定把以色列视为敌人,使得以色列面临腹背夹击。相反,借着萨达特的善意,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实现了以色列和埃及之间的和谈。这不但使得埃及退出反以阵营,更造成了阿拉伯统一联盟的分裂。萨达特后来之所以被激进的穆斯林刺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此后,以色列得以专心对付东边的叙利亚等过,并从容打击孤立的巴勒斯坦武装。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中,由于没有埃及在西边的牵制,以色列集中兵力击溃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及其盟友黎巴嫩真主党和叙利亚军队。最终,巴勒斯坦被迫以土地换和平,以色列则趁机将巴勒斯坦人限制在零碎分割的“保留地”内。

因此,以色列舍弃西奈拉拢埃及,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一步棋。要是死抱着西奈半岛不放,长期陷入两线作战,那才是利欲熏心。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西奈半岛是位于亚洲和非洲交界处的三角形半岛,人口约60万,面积6.1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是炎热干燥植被稀少的沙漠,人口承载能力非常有限。

戈兰高地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以色列40%的淡水来自于戈兰高地;战略高地,易守难攻,只要守住了戈兰高地,最有战斗力的叙利亚部队就无法进入以色列,是天然屏障。

第二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战胜埃及,夺得西奈半岛。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战胜叙利亚,夺得戈兰高地。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战胜埃及、叙利亚,粉碎了他们夺回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的企图。

以色列在第四次中东战争获胜后,向败者埃及退回西奈半岛原因如下:

1、从国际角度来看,以色列通过战争手段占领西奈半岛,本身就是违反国际法的。不可能把它变为自己领土,放弃是必然的。

2、如以色列想同时占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则四面楚敌,北是黎巴嫩真主党,东北是叙利亚、东面约旦,西南是埃及。以色列为了长期和平,就要消除,至少要减少敌对国家,和埃及媾和可以解决以色列长期面对的两线作战态势。

3、西奈半岛的沙漠荒漠地形决定了它承载人口的能力有限,经济上会消耗以色列大量资源接济几十万半游牧的阿拉伯人;,以色列国内军队规模有限,以色列内的盖夫沙漠和西奈沙漠对以色列的防御构成压力。政治上树了埃及这个强敌、军事上就必须消耗大量资源防守埃及,不利于消化已经取得的戈兰高地和巴勒斯坦各个居民聚居区。

4、以色列是美国等为避免伊斯兰教国家发展成欧盟之类的同盟体而安插在阿拉伯世界的一颗钉子,以利于美国掌控中东地区石油资源。地中海是欧洲的后花园,苏伊士运河是欧洲经济的生命线,所以以色列不可亡国。以色列放弃西奈半岛更符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群体的利益。

5、当时以色列羽翼未丰,虽侥幸打赢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认识到和阿拉伯国家长期对质,不利于以色列的发展。美国因长期深陷越南战争,也无力再支持以色列对抗阿拉伯国家。埃以双方合好,符合中东的长远利益。

1978年9月6日一9月17日,美国总统卡特,埃及总统萨达特,以色列总理贝京在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以色列交还了战争中占领的西奈半岛,埃及承认了以色列。中东迎来了和平的第一道曙光,奠定了土地换和平的基础。

 

以色列,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了。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对以色列这个国家是没啥好印象的,毕竟官媒宣传的都是以色列如何挑起战争之类的。

说起以色列,可以称之为中东小霸王了,把周边的阿拉伯国家摁地上打的死去活来的。

连续几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联盟都没占到什么便宜。

说到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由来已久了,原本犹太人确实是定居在巴勒斯坦地区原住居民,不过那也是很久远的历史了,后来被罗马灭了国,所以犹太人也就成了无国家的民族。

可是随着二战等等的事件发生,犹太人兴起了复国运动。

复国运动一兴起,阿拉伯人不乐意了。虽然曾经你犹太人在这个土地上生活过,但是被消灭了,这块地现在是我们的,你们是有钱,买我们的地可以,但是要用我们的地建国就过分了。

然后加剧了矛盾就开始犹太人所说的独立战争。当时犹太人刚刚建国,都是民兵组织,可想而知战争初期是被阿拉伯国家打的死去活来。

最后以色列挺不住了,找联合国要求停战几天,就用短短几天时间,全世界的犹太人财阀都动了起来,源源不断的高科技军备被运进中东,包括美国的各种先进装备。

可想而知,阿拉伯国家的下场有多惨。

自那以后以色列就正式建国,然后以后发生的中东战争基本上都是把阿拉伯国家摁地上打。

在战争期间以色列不是没有扩张曾占领了西奈半岛,但是迫于国际压力和埃及的反击,不得不还了回去。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是中东唯一一个发达国家。连年战乱,以色列是越打越有钱,越打越凶猛。

而这几个老对手阿拉伯国家,一个个是成了歪果裂枣,逐渐衰落。

不得不说背后有浓重的大国背景。而且美国对以色列也不是单纯的照顾小弟,美国让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在别人的国家建国,并且支持它这样的小国研发核武器,最新最先进的军备给它用。

美国总统换了一茬又一茬,不管哪个总统在政策方面和以色列的关系都是如胶似漆。

可以想像在美国的犹太人有多大的影响力,从政治精英到华尔街金融大鳄,或是好莱坞媒体大亨,都有犹太人的影子。

虽然说以色列是个小国,而且迫于种种原因,无法去开拓净土。

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阿拉伯国家完全不是这个小国的对手,并且日渐被其削弱。




 

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只是它的一厢情愿,它既没有守住西奈半岛这份“家业”的能力,也没有与“世界为敌”的胸心,因此,最后留给以色列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把来之不易的西奈半岛,原封不动的还给埃及。(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在西奈半岛上,很多人对于以色列完璧归赵的举动不理解,看不透也看不懂,西奈半岛是以色列现有领土的三倍左右,同时资源丰富,甚至有人畅想以色列当初占据西奈半岛不归还的话,现在它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要超过英法等国。

但这只是想想,因为世界上的领土很大,比以色列大多少倍多少倍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关键还得看理所应当该你的是多少,就像日本当年发动侵华战争一样,在小日本眼里,世界都是他们的,但这不是睁眼说瞎话的吗,世界是世界的,怎么可能是小日本的。


西奈半岛是以色列重兵打下来的不错,但他还真守不住,尤其是在多国干涉还“西”的情况下,以色列根本无力应对,就连他的美国爹都说了:“以色列,你这事办的不对,西奈半岛是埃及的,你得归还它,不听话,以后谁打你都不管了!”

苏联也说话了:“以色列,埃及是我的好朋友,你这样子是不对的,你得把你非法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

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如果美国和苏联共同不认可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基本上就没有做成功的可能,何况苏联还撂下狠话,英国要是在这件事再不咧咧,就叫他吃原子弹,搞得以色列心虚无比,西奈半岛简直成了不得不脱手的烫手山芋。

东西再好,总归不是自己的,以色列最后只能无奈的将西奈半岛还给了埃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