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98年3月清朝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青岛成为了德国的租界,所以这里也移植了很多的德国文化和德式建筑。这里的街道利用自然丘陵之美而建造,绿树红瓦相映成趣。从观象山远眺青岛城区,高耸的浙江路天主教堂非常醒目。 ![]() 繁华的山东路,路上车来车往,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德国人曾把这里作为重要防区,修建了不少的军事设施。 ![]() 远望加藤岛。德国占领时这里叫阿尔科纳岛,易手日本后改名加藤岛,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琴岛。 1938年后,这里成了日本的军事基地。 ![]() 聊城路,旧时青岛有名的“日本街”。1938年后,这里也同其他被无数废墟淹没的街市一样,逐渐的恢复了往日的生气。 ![]() 平坦的大平路街景。绿色的行道树和优美的建筑,甚至人行道上铺设的石块,都是德国想把这里打造成一张德国的东方名片,度假胜地,而煞费苦心的痕迹。这边上的浴场被日本人更名为舞鹤滨海水浴场。 ![]() 日据时,这里叫忠海海水浴场,在游泳的季节,这里将被人群淹没。 ![]() 与忠海浴场相邻的海滨公园,就是今天的鲁迅公园,园内有著名的水族馆。 ![]() 青岛小港,相对于西南方一里外的大港,主要停泊民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