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妄想症的父母们

 健康慢走 2018-09-15
那些妄想症的父母们

陈丰伟
最经因为来咨询的家属增加,才惊觉即使是中上阶层的高知识分子,对于罹患妄想症的父母,也有浓厚的无力感。面对可能还是把你当孩子、大声驳斥说我没病的父母,有时能做的,实在有限。
标准的妄想症,通常是指出现强烈、明显违背现实的被害妄想、被偷妄想(还有些是忌妒妄想、夸大或宗教妄想),但生活上与妄想无关的部分,并没有受到影响,工作、认知功能没有变差。
这类妄想症占人口比例不高,大约万分之三,大部分在四十岁后才会出现,六十岁以上的比重较高,所以蛮多病人是由中年子女带来就医。
忌妒妄想则常让人当八卦传,忽略无辜的伴侣很容易因此遭殃。忌妒妄想老先生怀疑弯腰驼背的太太每天出门偷汉子,或妄想症老太太觉得无法勃起的老公跟外佣有一腿,子孙觉得好气又好笑,但当事人可能坚信不疑。这时,病人有可能因为被背叛、被欺骗的感觉陷入重度忧郁,也可能一时冲动拿刀想要砍死奸夫淫妇。
这些症状里最轻的被偷妄想,还是常让照顾老人的外籍看护或同住的媳妇百口莫辩。妄想症变严重,可能会带来无法预期的冲突与暴力行为。就算克制得住,每天不停对子女叨念,或到邻居、菜市场重复传播妄想内容,也会带来长期的精神压力,让子女也想看精神科。尤其事业有成的中层阶级,想着可能好好规划退休生涯了,父母发病的意外,重击原本安好的生活。

我上网用“父母(爸妈)妄想症怎么办”搜寻,先出现的反倒是许多简体字网站。这是因为台湾人避讳谈父母老化、接近死亡的问题吗?父母得到妄想症,只会让人感受到无奈、无助与人生无常,而因此加诸在全家人身上的高张力,常会造成夫妻失和、亲子关系紧张。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吗?如果父母原因服药,那就好办,有时一些低剂量的药物就能减轻症状,让子女好照顾。但如果父母不愿意看诊,有时也只能先找精神科或神经科医师询问一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