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神科的家居治疗

 健康慢走 2018-09-15

精神科的家居治疗

精神科家居治疗顾名思义,是由精神科专业人员(包括医师、护理师、心理师等)到病人家中做诊断及治疗的工作(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协调家中人际关系、家庭问题指导等等)。最重要的,要让病人及家属知道他得什么病,该如何治疗,如何预防复发。

一般说来,家属比 病人容易接受有病的事实,但病人往往要治疗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的知道自己病了,缺乏病识感也是精神症状之一。

居家护理师在医师的指示下,定期到病人家里打长效针剂,同时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医病关系,借此给予卫生教育,使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愿意到医院接受更完整的医疗。在确定病人能规则门诊、按时服药后,就不用再家庭访视,只要常打电话关心他们,并积极推展复健工作。

此时的病人,大部分的精神症状已消失,病情稳定,但自信心、人际关系、就学就业的能力尚未恢复,都需要复健。居家治疗小组会与门诊医师或社工师配合,依病情的需要,把病人转介到合适的复健机构。如日间医院、工作坊、劳工局之职训单位、康复之家等等。

另外要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如教导家属如何适当的关爱病人,并鼓励病人加入宗教团体,康复之友协会、病友及家属联谊会等。这些都可以帮助病人早日适应社会生活。

当然已在就业或就学中的病人,常电话关怀,纾解压力,鼓励继续努力,使不间断工作或学业。病人若稳定工作、就学三个月后,居家工作就可结束,当然要告诉病人及其家属以后若有需要还是可以打电话来寻求协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