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后期药物治疗偏方

 循天园 2018-09-15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或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经期错后”或“经迟”。一般认为要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才称为“月经后期”,如仅延后三五天,且无其他不适者;或偶见一次延期,下次仍然如期来潮者,不作月经后期病论。或青春期初潮后数月内或于更年期月经时有延后,无伴其他证候者,一般不属病症。

本病辨证,应从经色、经量、经质及全身症状,辨其虚实。一般以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为血寒;量少、色淡黯、质清稀、小腹冷痛、喜暖喜按为虚寒;量少、色淡、质稀薄属血虚;后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小块、小腹胀满而痛者,属气滞。

(1)血寒证

典型症状表现: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偏方1

【组成】 干姜20克,艾叶10克,红糖30克。

【功效】 温经散寒。本食疗方对血寒引起的月经延后、月经过少、闭经等尤为适宜。

【制法】 先将干姜、艾叶分别拣杂,洗净。晒干后切碎。同放入沙锅,加水浸泡片刻,煎煮2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留汁放回入沙锅,加入红糖,用小火煨煮溶化,拌匀即成。

【服法】 每日2次,每日1料。亦可在保温杯中开水泡15~20分钟服食。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2

【组成】 生姜10克,白胡椒子7粒,红糖3匙。

【功效】 温经散寒调经。本方适用于血寒月经后期者。

【制法】 生姜洗净,切成薄片,白胡椒子打碎,将红糖、生姜、胡椒倒入小钢精锅内,加冷水半碗,小火烧开3分钟后离火,滤出糖汤,弃渣。

【服法】 饮糖汤。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3

【组成】 当归30克,肉桂6克。

【功效】 温经散寒调经。本方适用于血寒月经后期者。

【制法】 用甜酒500毫升浸泡1周以上。

【服法】 每日服30毫升,每日2次。

【来源】 《单方验方》。

偏方4

【组成】 鲜月季花15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

【功效】 散寒破瘀,活血补血,调经。适用于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者。

【制法】 先将生姜片水煎10~15分钟,再入月季花煎2~3分钟,去渣,调入红糖即成。

【服法】 每日1剂,于月经来潮前连服7日。

【来源】 《传统民间偏方》。

偏方5

【组成】 大枣20枚,益母草10克,红糖10克。

【功效】 温经散寒。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月经后延,月经过少等症。

【制法】 上3味加水炖汤。

【服法】 每日早晚各1次。

【来源】 来自民间。

(2)虚寒证

典型症状表现: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无血块,小腹隐痛,喜热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细弱。

偏方1

【组成】 当归9克、生姜6克、延胡索4.5克。

【功效】 扶阳散寒调经。适用于虚寒型月经后期者。

【制法】 水煎服。

【服法】 每日1剂,连服3~5剂。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2

【组成】 红花100克,白酒、红糖各适量。

【功效】 温经散寒调经。适用于虚寒所致月经后期的患者。

【制法】 红花以白酒(60度为佳)500毫升浸7天,以酒红为度。

【服法】 每次服10毫升,每日2次,不能喝酒者可兑入红糖水20毫升。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3

【组成】 当归12克,熟地黄、枸杞子、杜仲各10克,肉桂、炙甘草各6克。

【功效】 温经散寒调经。适用于月经后期虚寒证。

【制法】 水煎服。

【服法】 每日1剂,早晚分服。

【来源】 《单方验方》。

偏方4

【组成】 艾叶9克,醋香附15克,淡干姜6克。

【功效】 温经散寒,行气调经。适用于气滞型月经后期者。

【制法】 将3味共制粗末,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服法】 每日1剂。

【来源】 《传统民间偏方》。

偏方5

【组成】 红花75克,党参45克,玫瑰花20克,红糖30克,白酒750毫升。

【功效】 补气活血,化瘀调经。主要适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及闭经。

【制法】 党参去杂,捣碎或切片,与红花、玫瑰花一起装入纱布袋中,扎紧口,浸于酒中,加入红糖,充分搅拌,密封31~35天(其间每天摇动1次),开封后取出药袋,即可饮用。

【服法】 温服,每天2次,每次10~15毫升。

【疗程】 连续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偏方6

【组成】 当归45克,肉桂10克,米酒或黄酒750毫升。

【功效】 活血温经。适用于月经延后者。

【制法】 当归与肉桂洗净,晾干,制为粗末,入纱布袋中,扎紧口,浸于酒中,密封,文火隔水煮60分钟,离火,静置6天,开封后取出药袋,澄清即可。

【服法】 每天3次,每次15~25毫升。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3)血虚证

典型症状表现: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无块,或少腹疼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脉细弱。

偏方1

【组成】 焦白术30克,生地黄30克,川芎15克,升麻3克。

【功效】 健脾养血。

【制法】 水煎服。适用于脾虚所致月经后期、血少者。

【服法】 每日1剂,日服2次。

【来源】 《医学集成》卷三。

偏方2

【组成】 黄芪、熟地黄、当归各24克,香附、党参各20克,赤芍、川芎各16克,肉桂7克,黄酒2 000毫升。

【功效】 补气养血,活血通络。主要适用于月经延后者。

【制法】 上药去杂,制为粗末,入纱布袋中,包好,浸于酒中,密封,隔水文火煮沸,离火,静置13~15天,(其间每天摇晃1次),开封后取澄清酒液饮用。

【服法】 每天2~3次,每次10~15毫升。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偏方3

【组成】 阿胶6克,黄酒50毫升。

【功效】 养血调经。本方适用于血虚经行后期、量少、色淡、小腹空痛者。

【制法】 将阿胶用蛤粉炒,研细末。

【服法】 以黄酒兑温开水送服,每日1次。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4

【组成】 当归30克,党参20克,肉桂6克,甜酒600毫升。

【功效】 养血调经。主治血虚所致的月经错后。

【制法】 上药浸泡1周。

【服法】 每次服50~100毫升药酒,每日1次。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5

【组成】 当归10克,红糖30克。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适用于血虚型月经后期。

【制法】 将当归制为粗末,与红糖一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30分钟,代茶饮用。

【服法】 每日1剂。

【来源】 《传统民间偏方》。

偏方6

【组成】 茯苓、白芍、当归、川芎、熟地黄各36克,白参、黄芪、山药各25克,白酒2 000毫升。

【功效】 益气血,通经脉。适用于女性气血虚弱所致的月经延后、经量偏少、色淡等症。

【制法】 上药去杂,制为碎块,入纱布袋装好,扎紧口,浸于药酒中,密封14天(其间经常地振摇酒瓶),开封后取出药袋,澄清后饮用。

【服法】 温服。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25~40毫升。

【来源】 《中华药酒养生大全》。

(4)气滞证

典型症状表现:经期延后,量少,色黯红或有小块,小腹作胀,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脉弦。

偏方1

【组成】 大砂仁、大佛手、大山楂各30克,黄酒或米酒500毫升。

【功效】 理气行滞调经。本方适用于因气滞所致月经后期者。

【制法】 将前3味洗净置酒瓶中浸泡3~6天。

【服法】 视酒量大小,每次15~30毫升,早晚各1次。

【注意事项】 不善酒者可以好醋代泡,服时加冰糖适量减酸。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2

【组成】 陈皮20克,新鲜橘叶20克。

【功效】 理气活血调经。本方对气滞血瘀所引起的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先后不定期等症尤为适宜。

【制法】 先将新采摘的鲜橘叶择洗干净,与拣杂后的陈皮一起切碎。放入沙锅,加水适量,中火煎煮2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即成。

【服法】 代茶,分上、下午2次。频频饮用。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3

【组成】 鲜橘叶20克,苏梗10克,红糖15克。

【功效】 理气调经。本方适用于月经后期,兼见少腹胀痛者。

【制法】 将上3味放入保温杯中,加盖开水泡15分钟。

【服法】 代茶饮用。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4

【组成】 紫苏梗12克,红花、月季花、何首乌各10克,红枣15克,蜂蜜适量。

【功效】 理气调经。适用于因气滞所致的月经后期。

【制法】 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

【服法】 每日3次。

【疗程】 连服7日为1个疗程。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5

【组成】 月季花3~5朵,黄酒10毫升,冰糖适量。

【功效】 理气活血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后期。

【制法】 将花洗净,加水15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去渣,加冰糖适量,黄酒10毫升。

【服法】 温服,每日1次。

【注意事项】 血热、血虚者勿用。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6

【组成】 丹参60克,黄酒适量。

【功效】 理气活血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月经后期。

【制法】 丹参烘干研粉。

【服法】 每服丹参粉6克,黄酒送服,每日2次。

【注意事项】 亦可用丹参15克,加水15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加白糖温服,每日2次,或丹参100克,加水500毫升,煮取400毫升,加白蜜1 200毫升,每服适量,每日2次。亦治痛经、闭经。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7

【组成】 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

【功效】 理气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后期气滞证。

【制法】 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

【服法】 趁热饮,不拘时服。

【来源】 《单方验方》。

偏方8

【组成】 新鲜益母草120克(干品减半),红糖15克,蜂蜜20克。

【功效】 行气活血调经。本方对气滞血瘀所引起的月经延后、月经过少、月经先后不定期等症尤为适宜。

【制法】 先将益母草拣杂,择洗干净,晾干,切成碎小段,放入沙锅,加水浓煎2次,每次30分钟,过滤,合并2次滤汁,回入沙锅,用小火浓缩至300毫升,调入红糖,溶化后稍凉,再兑入蜂蜜,拌匀即成。

【服法】 早晚2次分服。

【来源】 来自民间。

偏方9

【组成】 陈皮10克,益母草15克。

【功效】 理气健脾,活血调经。适用于气滞型月经后期。

【制法】 将上2味共制粗末,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服法】 每日1剂。

【来源】 《传统民间偏方》。

偏方10

【组成】 鲜橘叶20克,苏梗10克,红糖适量。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调经。适用于气滞型月经后期。

【制法】 将上3味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

【服法】 每日1剂。

【来源】 《传统民间偏方》。

偏方11

【组成】 砂仁、佛手、山楂各30克,黄酒或米酒500毫升。

【功效】 疏肝理气调经。本方适用于因气滞所致月经后期。

【制法】 将前3味洗净置酒瓶中浸泡3~6天。

【服法】 视酒量大小,每次15~30毫升,早晚各1次。不善酒者可以好醋代泡,服时加冰糖适量减酸。

【来源】 来自民间。(赵勇,杨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