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天马行空_一画 2018-09-15

来源:陈焱 相艺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作品

在巨人的肩膀上

——何志勇其人其画

独立艺评人 陈 焱

在我认识的画家朋友里面,何志勇是一位非常敏感、非常有个性、非常有艺术天赋的中青年画家。其笔下山水画卷,笔法墨法章法谨严,洋溢着清逸灵动、意趣横生、自然平淡的审美向度以及平中见奇、淡中求味的清逸趣味。尤其是作品中一些现代元素的运用,彰显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从普通工人到职业画家

如果把何志勇的从艺经历写出来,绝对可以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现代版本的励志故事。

何志勇,1966年生人,属马,家住成都,中等个头,清瘦脸庞,披头长发,与人交谈时不时习惯性地甩甩披头长发,颇有几分当今艺术青年的范儿。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 《丹喦佛窟》

早年,何志勇是成都青白江一家国企化工厂工人,但从小喜欢画画,少年时代就跟随当地颇有名气、传统功力深厚的一位名叫刘燕微的老先生研习绘事。他的这个爱好一直保持到离开工作岗位,成为职业画家。

从18岁进入一家化工企业工作,二十多年间何志勇干过电工、值班长、生产调度等。简单而单调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这让他感觉自己就象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单调而乏味,也让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工作是为了生计,但这不是自己要的生活,更不是自己的爱好。于是,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坚持自学国画,心中一直燃烧着做一个职业画家的愿望和梦想。虽然没有名师指点,缺乏专业训练,在艺术道路上蹒跚而行,摸索前进,走了不少弯路,但他凭着自己对国画的那份挚爱,把研习国画这个爱好顽强而执著地坚持了下来。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作品

在成为职业画家之前,何志勇虽然也很努力地临摹传统经典名画,也表现出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但终究没有导师指导,没有经过美术学院系统而专业的基础训练,一直停留在误打误撞的“自发”状态,也鲜有真正意义上美术作品问世。

为此,很长一个时期,他非常郁闷和纠结。

直到2010年,经朋友引荐认识山水名家刘朴,并拜刘朴为师,这种状况才得到根本改变。

从“自发”到“自觉”

2010年,何志勇报名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刘朴山水画高研班学习研修,特别是几年后经刘朴先生推荐,到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课题班学习进修,由此开始走向传统学习与写生创作相结合的艺术道路,他真正的职业画家生涯也由此开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 《云水禅心》

这个时期,是何志勇的创作旺盛期。他的一些在当代山水画坛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比如《云水禅心》、《丹岩佛窟》、《方外高台晋九重》、《禅心妙与物圆融》,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精品力作。

这些作品,笔墨精到,山峦丘壑巍峨壮观,寺观庙宇幽然雅致,颇有几分宋元遗风。从中不难看出,何志勇浸淫中国传统绘画典籍久矣。难能可贵的是,何志勇没有一味模仿承袭古人先贤,不拘泥成法,不囿于某家某派,也没有在师承上亦步亦趋,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和偏好,走自己的创作路子,随心所欲,爱我所爱,我画我心,画自家山水。因此,清逸灵动,自然平淡。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作品

他的山水十分讲究笔法墨法章法,在笔法上讲究篆籀用笔,以线立骨,以线造型,追求一股脱俗的淸逸之气;在墨法上讲究皴擦点染,绝不拖泥带水,胡涂乱抹,追求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在章法上讲究布局经营,虚实得当,疏密适中,浓淡相宜,追求艺术张力和视觉冲击力;在审美上追求平中见奇、淡中求味的逸趣。尤其是作品中一些现代元素的运用,彰显出强烈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黄宾虹在致老友黄居素的信函中,曾论及书画之道。他说,“书画之道不外笔法墨法章法三者。用墨之法全视笔中而出,一笔之中有数色之墨,一点墨之中有干湿互用。研求墨法惜留传无多,至董玄宰谓师北苑,其墨法不过以兼皴带染为工,非用墨之正法(古人多用点不用刷与拖,此其异也)。四王多袭董貌。不能媲美元人,以笔力柔弱耳。石溪、石涛、新罗、两峰,稍能悟元人墨法,遽享大名。以其时元画尚易见,不为四王所囿,故能超凡入胜。仆拟著笔法墨法章法论,印成篇帙贡诸艺林。”(摘自黄宾虹致黄居素信函)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扇面作品

由此看来,何志勇的山水画创作是颇为得“道”、得“法”的。

从2010年先后拜师刘朴、范扬门下至今,不过短短8年时间。就是这8年间,是何志勇绘画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和飞跃,更是他的中国画创作从“自发”到“自觉”的跨越与再造、涅槃与重生。

严格地说,何志勇从刘朴先生那里学到的不是技法技巧,不是美术史论知识,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老道哲学,是认识世界观察事物的方法,是中国画创作的理念和经验,是“画理”、“画道”,甚至是“功夫在画外”方面的生活感悟。对何志勇来说,这种循循善诱启蒙式的教学方法或许更受益,更管用,对他的创作帮助或许更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作品

他跟刘朴学画,不是一味模仿承袭老师,照葫芦画瓢,而是学习先生的“艺道”和“画理”。比如,刘朴在学术上追求中国画之人文精神与艺术家的独立个性,审美上追求雄浑与静穆的价值取向,强调画家的情趣涵养,提倡创作时投入感情,以情动人,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刘朴的学术追求和审美取向,给予何志勇绘画创作以深刻启示。

艺术家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情感”投入较易,但“趣味”难求。就像幽默并非人人具有的天分一样,有趣味的作品总是令人愉悦。齐白石笔下的一些人物和禽鸟鱼虫,不仅充满趣味,能够引人入胜,而且彰显出画家对于生命的赞美与怜爱的人文情怀。关良的戏曲人物作品和陈子庄的山水画更是情趣盎然。虽然趣味不是衡量一件艺术作品的唯一标准,但是,趣味,情趣,都是意趣,而意趣却是中国画传统精神必不可少的画格。意趣高雅才能远离俗气或化俗。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作品

如果说8年前拜师刘朴门下,是何志勇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么,进入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进修的三年,则是他真正进入艺术殿堂的一个开端。

当代中国山水画坛,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几位山水大家,他们以自己的艺术主张、创作理念和教学方法,各自吸引、聚集了一批优秀山水画家,成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坛一大景观。其中最为活跃、影响最大的,当数贾又福、龙瑞和范扬。因此,中央美院贾又福是“一极”,中国国家画院龙瑞是“一极”;范扬是“一极”。所以追随范扬者众,门生甚多,影响较大。作为范扬的学生和门徒,何志勇从范扬学到的更多是对于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捕捉能力,用写生捕捉大自然的韵律美与动感美。范扬最具特色的教学特点是“言传手授”,也就是一边讲解,一边动手示范,在课堂上如此,写生现场更是这样。这种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受益匪浅。何志勇自然也不例外。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作品

范扬强调写生面对物象时的主观感受,更强调用线去表现物象,这个过程中,画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笔墨之中,使作品生动鲜活起来,作品往往也因此具有了丰沛的情感、热烈的温度和氤氲的味道。

从学者到名家

经刘朴先生推荐,何志勇2014年开始到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研修。研修期间,先后参加高研班组织的安徽、衡山、普陀山等系列采风写生与教学研修活动。这期间,何志勇既是范扬工作室的研修学员,也是课题班的访问学者。经过3年的学习研修,2017年9月,以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名家课堂:何志勇写意山水画法》为标志,何志勇跨入中国山水名家行列。

从学者到名家,虽然只是一个称谓的变更,但是,反映的是何志勇在艺术道路上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也是他求艺探道过程中的一个成长轨迹和自强不息的真实写照。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范扬题字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写生作品

在范扬工作室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何志勇跟随范扬走遍中国,搜尽名山打草稿。泰山,黄山,衡山,青城山,峨眉山,蓥华山,每到一处,都有不一样的发现,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作品呱呱堕地。这个时期,是何志勇山水画创作的“高峰期”,也是他的“收获期”。宝顶山摩崖石刻写生,苍南写生,青岛写生,蓥华山写生等写生活动,何志勇创作出《公婆石》、《崇左石林》、《卫城古韵》、《古塔》等一大批写生优秀作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写生作品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写生作品

位于什邡市的蓥华山是何志勇多次到访的一座名山,蓥华山集“雄、奇、刚、秀”于一身,独特的峰林断崖地理地貌形成了蓥华山壮阔奇妙的气象景观——看日出、观云瀑、赏佛光、品圣灯、逛花山。民间至今还留传着许多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蓥华山还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山上林木茂密,寺庙众多,这些景物都成为创作取材的极好素材。蓥华山既有北方山水的雄强苍厚,又有南方山水的秀润华滋,加之终日云雾缠绕,具有一种神秘感,很容易让人进入到一种冥想状态。现代绘画大师陈子庄生前更曾在蓥华山留下许多不朽的传世画作。这些都让何志勇印象深刻。虽然何志勇游历过很多名山,但从精神层面说,他感觉蓥华山更接近自己的审美意趣,自己的精神与蓥华山的气息是相通的。置身蓥华山,何志勇能够深切感受并进入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每次到蓥华山写生,何志勇都是随兴,随意,随性,“随机生发”,想象力异常丰富,创作热情高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写生作品

何志勇坦承以前虽然也非常认真地临摹古画,创作作品,但“所得仅技巧而已,笔墨里面所蕴含的生命信息太少,缺乏温度”。而在蓥华山等地的写生作品,大自然的信息、历史信息、文化信息等含量大,画面渐渐有了生动鲜活的质感。《雨洗空山雾里看》,《山上长松接天,自是清幽宜人》;以及取材于成都青白江凤凰湖畔东山景物的《东山翠岭》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作品。

“生动起來,丰厚下去,”这是他经刘朴、范扬诸位老师指导点拨的结果,更是他对自己绘画艺术的要求和追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何志勇其人其画

何志勇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何志勇近年来还创作了一批诗意画。他根据一壶山人的诗意创作的一批山水画作,不仅笔墨精到,浓淡相宜,虚实得当,位置经营独具匠心,而且情景交融,自然而然,大有抒发心中块垒,聊写胸中逸气之味道,颇有大家风范。有意思的是,跟大多数画家选择文化历史名人的诗词歌赋作为创作诗意画的题材不同,何志勇创作诗意画,选择的却是一些无名氏的诗词入画,这多少反映出何志勇的机灵和诡异之处。

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这是中国画家成长的必经之路。何志勇也不能例外。

在我看来,作为当代山水大家刘朴、范扬的弟子,何志勇已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但他自己能否成为巨人,还需拭目以待。

好在何志勇值得期待。

2018年6月26日凌晨初稿,于五龙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