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具体来说就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当这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其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从而产生地震现象。 据统计,世界全部里氏规模6级以上的地震中,超过二成都发生在日本。然而地震袭来,日本也很少会出现大面积房屋倒塌的情况,那么日本房屋抗震的效果真的这么好吗?笔者根据自己对日本的了解研究以及网上搜寻到的资料得出的结论是:真的非常好。 具体的背景及原因可以总结如下:一、国家对建筑物的抗震标准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根据日本《建筑基准法》的规定,一个建筑工程,为获得开工许可,除了设计、施工图纸等文件外,还必须提交《抗震报告书》。主要内容是,根据地震的不同强度,计算不同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大小,进而确定建筑的“梁”、“柱”位置、承重以及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规格和配比。而抗震级别低于7级的建筑是不被允许的。 二、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运用。 在日本的建筑施工中,在抗震方面有三种构造概念:耐震、制震和免震。
从建筑材料的角度来看,抗震建筑材料必须具备轻质、高强、高韧等特性。所以国内比较常见的砖结构建筑在日本几乎不再被使用,建筑中普遍使用的新型材料的共同特征是质量轻、强度高。比如木、轻钢、钢、钢筋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可弯曲的混凝土复合材料、碳纤维等。这些材料建成的房屋即便倒塌坠落,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安装方便。 近年来,日本还研究出包括地基设水槽、滑动体基础、弹簧地基、房缠“绷带”等的多种新方法,不断提升建筑物的抗震功能。对于建筑物会严格进行的定期“体检”和维护,则避免了抗震性能在建筑老化过程中的下降。其中的代表者为普利策奖获得者伊东丰雄。由他设计的仙台媒体中心由十三根摇摇晃晃似的“水草”形管柱牵拉和支撑,六块巨型地板分布其间,称为“钢骨独立轴结构”。仙台市距离9.0级的311地震福岛县只有100多公里,即使在这种强震的摧残下,建筑物依然丝毫未损。 三、日本人对任何事一丝不苟,除了建设前的申报,建设中的真材实料,另外在建成后如出现任何问题追责也是丝毫不马虎的。 2005年震惊日本的“稻城大舞台”事件爆发。“ 稻城大舞台”由日本建筑师姐齿秀次设计,该房屋虽然能抵御小地震,但碰到中等强度地震就会坍塌,于是该建筑被政府列为“危楼”名单。可怕的是姐齿秀次所在的事务所曾参与设计日本22个县府的194处建筑,这一下在日本引起了轩然大波。最后设计师“姐齿秀次”被判处5年徒刑,相关的及开发商、承包商、房屋设计审查公司均被一一追责,同时日本政府还紧急对全国所有建筑实行抗震复查,此后半年内,全国没有一项新工程获准开工。行业内部的自律也为房屋质量提供了保证。 以上这些造就了日本房屋的强抗震性,无论哪一条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其实我国古代就对房屋结构和抗震就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见解和操作方法,自从汶川地震以后,人们对建筑抗震又有了新的认识,国内对抗震防灾规划以及建筑防灾设计规范也都进行了重新修订,再加之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相信日后国内的建筑在抗震方面会做的越来越好! |
|
来自: 昵称32353910 > 《人生故事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