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儒学家风 2018-09-15

我们的文化,断层了很长时间,读古文,已经艰涩难懂。但真正懂了,比现代文学更有力量。

借《论语》孔子三句话讲一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这三句话:

1讲了人不理解我,我该怎么办?

2人不理解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了解别人。

3理解了解别人的方法在哪里。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几千年来,都是别人难理解我们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不能生气。

所有的冲突,都别人不理解我们,我们生气才引起的。

反过来,我们不理解别人,别人的修养不足,一生气也起冲突。

我们要修养自己,别人不理解我们,我们不生气。这样,别人不理解我们,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要能理解了解别人。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了解别人,对比别人了解我,太重要了。你就能根据别人的情况,去做好一切事。


人与人之间,快速了解的途径在哪里?

言语。语言是最直接的沟通途径。

想要理解了解别人,明白语言,就明白了对方。

反过来,要让对方明白我,自己也要在语言上下功夫,语言的逻辑,组织,重点,语言的礼仪语气,都是重要的。

不会明白语言的人,也不会明白别人,平常的学习,积累,就很重要了。

言语的功夫,如果另外拿来讲,这也是一门很庞大的学问。

人,要让人了解理解,也有一些不能让别人全部掌握我们的。你让别人全部了解,其实也等于你给别人掌握了。


如何办?这也是要在言语上下功夫。选择该放出去的,保留不该说的,儒学这里讲就要“慎言”。

知言与慎言,不知言,如何能慎言?


要了解理解别人,那就要多听别人说的。“贵人语迟”,并不是贵人小孩子时慢学会说话,而是,一个人先听后说的人,一定是能力高的人,也就是会富贵的。当然,一个小孩,如果幼年就懂得先听明白别人,然后自己才说,“慎言”的说,将来的成就,绝对不是简单的。那也是贵人。


懂得了这些法则,到社会上去看。

言语匆匆忙忙,说了半天都不知道他的重点在哪里的,这样的人,成就怎么样都不会很大。

那些,不急于开口,先与人客气礼貌,听了别人的话,自己再说的,自己说话又很有逻辑条理重点的,这样的人,一定是能人,是贵人。

人生,要是能与三个能人贵人知心真诚相待,自己想衰落,也没有多大的机会了,更何况自己会求上进。


看,明白了《论语》这三句话的人,连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也知道了。

《论语》三句话,用“三生万物”的原则来讲,讲一天也有得讲。

我们要读书,但怕读死书,略讲一二,《论语》是很活的。

宋太祖的宰相赵普,说了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真正读得好的,三几句也终身受用无穷。


三句《论语》,也可以受益。

不信可以去证。

老板和能力强的人,言语是不轻浮的。

贵人语迟,说话也不抢着说。

我们急于表达自己,说起来就是我们有问题。

先听听,听明白了,再说不迟。

开讲《论语》,把这样的修养,教给孩子,会害了他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