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木鱼村三组有个王庭新,今年47岁,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是贫困户,还不是一般的贫困户。18岁那年,他在劳动中失去左手,成为一名重度残疾人,爱人语言障碍残疾。 2014年建档立卡时,他家的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500元,通过3年的努力,去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8126元,彻底摆脱了贫困。 从贫困到摘掉“穷帽“,他靠的是什么?7月18日下午电话预约,19日早上7点40分,笔者见到他本人。 > > > 每天扛100坛重达2500多公斤的液化气罐 目前,王庭新有一份送煤气罐的工作。 夏季,木鱼镇数万名避暑游客涌入小镇,他的工作量开始陡增,每天早上8点半开始工作,晚上9点多才结束,一天要送100多坛液化气罐。 “只要接到电话,哪家没有煤气,我就迅速赶往那里给用户换好。有的用户所住楼层高,没有电梯,就只能一步一步往上扛,一坛50多斤,每天要扛100多坛,累计就是5000多斤,还是很累的。但领导和同事们越是信任我,我越是要把工作做好,保证不出半点差错,不让用户等。” 一年要送350天,平均每天40罐,行走在居民楼间要送14000罐。一份简单工作,一个重复的扛上扛下的动作,他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他的左手截肢,用力靠右手,长年累月煤气罐在他左肩上磨出了厚厚的茧。 > > > 政府拉我一把,我自己也要争气 除了这份工作,王庭新还经营着一家农家旅游农庄。 说起旅游农庄,他说:“现在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和帮助,靠的是遇到好时代好政策。” 为了风情街项目建设,王庭新积极配合政府,主动搬离原居住地国源宾馆附近的3间土瓦房,拿到政府的搬迁补偿款。拿到政府的搬迁补偿款,他没敢乱花一分钱,通过政府帮扶、亲友的帮助, 2016年建成了三层毛坯房。 2017年,毛坯房装修完毕,开办起来“瑞和客栈”农家旅游农庄,年纯利润8万元。 回忆建房时的情景,他记忆犹新。 2016年建新房,他只要把上班事情做完,有空余时间就赶回家,在工地上忙着搬砖、背砂、和水泥浆,只要能够做的可以做的都争分夺秒。“哪怕是挑一担砂,搬几口砖都是好的,就是图个心里踏实啊!” 他说爱人也是如此,只要她能做的,一直在做,总是不停地做,很少看到她休息,总是看到她跑上跑下,忙前忙后的身影。 “说实话,那个时候,我真的做梦都是想好好休息几天,但是政府拉我一把,我自己也要争气使劲奔,没到该休息的时候,所以只能是咬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 > > > 不劳动,再大的家业也会败光 “国家政策再好,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如果自己不勤快,总是依靠政府,那只能管一时而管不了一世。”王庭新发自肺腑地说。 2017年,王庭新被授予木鱼镇“自强不息道德模范”。“人穷志不穷,自己挣来的才吃得香。”这是他参加“和谐村镇·自强不息”巡回演讲,面对木鱼镇8村3社区群众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很多人问他,“你现在一年收入也有大几万了,漂亮的楼房也有两三层了,何必这么辛苦?”他憨憨地笑道:“不劳动,再大的家业也会败光的。只有勤劳,才会给家人带来持续的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