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壁矶头说东坡

 识香寮 2018-09-15

                                   方赛霞(湖南  永州)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这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轼离开黄州两年后所作的《如梦令》。其时,苏轼身居要职,任翰林院学士,得到了朝庭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但因与司马光、程颐等人政见不同,常兴归耕之念。身在开封的他不时怀想起他人生之旅的上一站——千里之外的江南黄州和黄州城外他亲自躬耕并取名“东坡”的数十亩地。


  划地东坡    
  于苏轼,江城黄州是一座特别的城市。这座城市的灵山秀水给了他无数灵感,成就了他的才顷天下。这座城市的知己友人给了他精神食粮和灵魂慰藉,成就了东坡的灵性风华。


  因为黄冈的山水,子瞻将真性灵融于山水、寄情于景,写下了无数景中有情、情中有意的佳诗妙句。因为黄冈的浓郁文化氛围,他开创豪放派词,以雄奇奔放、大气磅礴之作扭转当时盛行的柔婉绵长式词风,也同时创作了许多空灵隽永、淡雅韶秀的经典词赋。因为黄冈的竹林,他画墨竹之技日臻纯青,还提出了反形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士人画概念。因为黄冈的民间奇士,数次遭贬的他仍关心民间疾苦,一面潜心研究“平常心是道”的佛家思想,一面享受与农同耕之乐。


  于苏轼,黄冈也是一座温暖的城市。


  在黄冈,佛印和尚从千里之外赶来与他煮酒谈佛,好宾客的“妻管严”龙丘居士陈季常邀他于山林赏曲与其惺惺相惜,惜才如命的黄州太守徐君猷划地东坡与其情同手足。在江潮呼啸的江边,有好客、爱才的黄冈友人为他兴建居所“雪堂”,与其谈书论画。在东篱脚下的酒肆,有黄冈的美食控们与其一起煮汤弄羹,钻研厨艺。


  在江城,他留下了空前绝后的“赤壁怀古”和“仍传语,江南父老”的殷殷感念。东坡常与友人聚安国寺内竹林小亭,感念黄州太守徐君猷之德绩,李报黄冈人之好客,作《遗爱亭记》。在友情住所“雪堂”,他与黄冈的书画控们奋战数月研究自制笔墨,研制出了轰动一时的“雪堂义墨”。在鱼米食庐,他首创了流传至今的美食东坡肉、东坡饼和东坡羹。


  就连苏东坡的东坡之号,也来自黄州。为感念黄州太守徐君猷的相知之义和划地之恩,他将日日徘徊、朝夕相对的那块地取名为“东坡”,并为自己取号东坡居士,纪念他在黄冈的那段生活。


  于黄冈,苏东坡是一种风雅的存在。


  四年躬耕,一世东坡。在黄冈生活的四年里,苏东坡将他的名士风雅留在了黄冈,成就了黄冈独特而非凡的文化气息。


  历经九百余年,在黄州城,依然能尝到苏东坡创意的美食;在沿江路,依然能听到江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渺渺词音;在由他的诗名命名的遗爱亭广场,依然散着如莲的清廉仁爱。大宋东坡居士的翩然气度和绝世才情依然回荡着这座古老的江城。在这座城市里,你还可以看到无数远涉重洋的东坡爱好者和研究者在这里寻幽探秘,在苏轼的足迹里寻找东坡的创作之灵和江城赤壁的恢弘之气。


  大江东去    
  苏东坡在宋词流行柔媚之风时,自树一旗,开创豪放派词,每作一阙,常“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场面壮观,气概豪迈,都散着豪放词鼻祖势不可挡的文艺风范。


  不但苏东坡名满天下的“东坡”之名来自黄州,黄州的文赤壁之名也来自苏东坡,来自那阙著名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贬谪到黄州。在人生地疏的异乡,苏轼为排解心中郁气,常与黄冈友人到城外的江边赏景散心。浩荡东流的江水奔腾直泄,在赤壁矶处波浪浸灌,江水深碧若海,赤壁矶头江波浩瀚汹涌的自然景象打开了他内心英雄气格的开关。他静立江边,心潮澎湃,如同眼前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他想起了三国时名高累世的诸位英豪——“千古风流人物”。于是,他以赤壁矶为景,借三国的风云人物之志,抒发了内心的爱国热忱和忧国愁绪,传达了欲扭转乾坤兼济天下的强烈愿望。文思泉涌时,他又想起自己的境遇和朝廷时局,于是一声轻叹,以言近意远的“一樽还酹江月”结尾,留下了被人千古传诵的妙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一词既出,雄浑昂奋的豪情顿生,将军“公瑾”与美人“小乔”相映生辉,整首词愈加磅礴宏大。有人说此词应由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演唱,方可唱出东坡词的大气象和高格调,极其恰当。


  从此,世人都知道黄冈有赤壁,甚至许多人以为三国的真正战场赤壁就是黄冈的赤壁。一块名为赤壁的石头因此名扬天下。苏轼的才情成就了黄冈和赤壁。苏轼在词中言之凿凿地称其为赤壁,赤壁矶就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赤壁。

 

  世事一场大梦    
  苏东坡一生无所拘束、心胸开阔,但木秀于林常遭排挤,仕途曲折、经历坎坷,其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中透着大伤感与大伤心。


  元丰三年初,苏轼就任黄州团练副使——一个位卑权无的小职位。那年中秋时,距外调前“乌台诗案”入狱之时将近一年。秋月当空,身在异乡的苏轼对月独酌,回首往事,百感交集,愁绪升腾,于是蘸墨挥笔,作词解忧,写下了《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一场大梦,几度新凉”的叹息声中,悲愤与沉重显而易见,失意与寂廖倾泻而出。忠于朝庭却遭陷害排挤,思亲念友却与之别离。眉头鬓发与中秋孤光将他的忠肝义胆化为凄然北望的一阙长叹。


  这是苏东坡在黄冈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清秋的悲戚触动了苏东坡的愁弦。月明被云遮,才高遭人妒,在本应欢度佳节的中秋明月夜,苏东坡独在异乡,顿觉孤寂落寞、凄凉痛苦。他将沉沉的伤感和浓浓的凄凉写进了词中。融景出情,缘境出悲,一阙《西江月》在宋时的雪堂发出戚戚的悲凉之音,散在黄州的清秋月夜里。


  我欲醉眠芳草     

  在黄州的生活安然适意,常令苏东坡日后不时怀念。在那段愁肠百结的愁闷岁月里,黄冈给了他战胜人生阴霾的勇气,给了他新的人生希望与一段光芒万丈的诗意才思。黄州四年,他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勤于躬耕、寄情山水,写下了许多寄情山水的绝妙诗文。


  一个春天,他和朋友们一道前往黄冈附近的蕲春县蕲水河边游玩。春游结束后,一行人骑马代步到酒家用餐。其时天色已暗,弯月初升,东坡居士和朋友们酒后微醺,踏着夜色离开。一路看到春日芳草的蓬勃美好,他赞叹不已,写下了《西江月顷在黄州》一词。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看到春夜美景,溪水轻流,清澈见底,天宇寥廓,月色皎洁,芳草翠绿如毯。酒酣微醉的东坡写下了“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的佳句。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溪水的水面上呈现着水月交辉的美丽景象,像极了珠玉。于是,他柔声念道“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黄冈的春夜,水月静美,夜雾朦胧,恰如东坡微醉时美妙而祥和的心情。词中景语皆情语,景美情亦美,溢荡着东坡的旷达和洒脱。词人在蕲水河边赏月观溪,心欢满怀,于是高声一叹“我欲醉眠芳草”,要与天地草木同眠,尽享自然的清新美好。


  大宋的芳草如此美,东坡静赏春夜欲醉的感觉如此美,我们若能穿越至那时赏那景,也会生出“不醉也欲眠芳草”的兴致吗?也许并不能。因为,这是苏东坡的灵思闪现,这是黄冈独有的春好月夜。


  时与晒渔蓑    
  在黄州生活四年多,苏东坡赢得了一些一生中的密友和知己。友情冲淡了他南迁客居的悲苦,让他拥有了一段旷达适意的静好岁月。


  一天,他突然接到了来自北宋朝廷的移近安置到汝州的调动命令。这意味着,他即将离开黄州,到离京城开封稍近一点的另一个城市做跟黄州团练副使相同级别的小吏。远行在即,思绪万千,命运无法掌控的失败与忧伤深深袭来,苏东坡一面为离开这么美好的黄州恋恋不舍,一面又为前路无知而迷茫。茫然之际,他写下了《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想起,即将离别这一座给了他许多温暖与灵感的城市,前往另一个前途浩渺人心未知的地方,他哀伤而茫然。他问自己:“归去来兮,吾归何处?”对黄冈的留恋之情如月辉般倾洒了一地。西山听佛、赤壁怀古、爱遗亭喝酒、江中泛舟、湖中网鱼,昔日度过的美好片断都深深植根于脑海。此时,他已将黄冈当作了第二个故乡。浓烈的离乡之情,对仕途失意的悲苦,让他感慨万千。他用极婉转含蓄的语气在词中诉说着别离,诉说着对黄冈和黄冈父老的依恋,那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越字而过,触动了读者的心扉。


  结尾处,他轻叹两声,轻轻写道“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他用一阙清词与黄州告别:我要走了,地处江南的黄冈的父老乡情们,你们要记得常出来将渔具蓑衣晒干。我希望能在未来的某一日重返黄州,跟你们一起重温昔日的生活。也许我还需要你们陪同,去江边垂钓,去湖边网鱼。


  不久,那阙《满庭芳》,那句“仍传语,江南父老”就传到了江南黄冈,穿越了大宋时空抵达千年后的现在。


  遗爱亭边,还有人在轻歌欢唱。竹林间,还有人在休憩闲谈。夕阳渐下,城郊的东坡依然静穆;日落云归,江边的赤壁依然肃立。他们都在静听千年前东坡谈文论世的清音。那些独属于黄冈的诗意似携着东坡的身影,在这座城市的上空盘旋,未曾改变,一如从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