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工具手册(上册)(二八八)草书(六)

 百了无恨 2018-09-15

草书(六)


关于章草


章草是汉字草书中的一体,也可以说是最早的有规范草书体系。


“草”(本文“艸”)的本义是草本植物的泛称,转而作“便略”、“粗放”解,进一步把文书的起稿也称作“起草”。“草书”,是与“正书”相对的一种为书写方便而采用的简略粗放的书体,这种书体在篆书、古隶书中就已出现,但不具有独立的系统性,只能说是一种潦草的篆书或隶书,即“草篆”或“草隶”与正书并行、相对独立的草书体系。它最为流行的时期,大体在东汉到西晋之间。章草是一个与隶书并行的草书体系。它的来源是隶书,在结体上,它由隶书逐步向楷、行书过渡。特别是在一字的内部,运用了连绵的点划,这是对隶书的否定和变革。但在用笔上,则保留了隶书的圆笔中锋和未笔上挑的波磔。同时,字形大小整齐连带,每字各自独立不相连带,这也是章草的一个特点。


为什么叫“章草”?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为汉章帝喜欢和提倡这种书体,所以用他的谥号来命名书体。有的说是因为这是用来起草章程用的书体,所以叫章草,即“章程草”成“章表草”之意。这些说法各执一端,但也都无法确证。近年范样雍同志在《书法》杂志上提出一说,认为“章”应作“程式”“法式”解,“章草”意即合乎法式和规章的草书。这种说法可能比较合乎实际。


章草遗迹的流传。首先,可从出土的汉代简牍中来窥见当年汉代章草的真面目。其次,从历代传刻的丛帖中保留了一部分章草作品,如传为吴皇象书的《急就篇》、传为晋索靖书的《月仪帖》、《出师颂》等。虽未必是本人或当代原迹,但亦可从中窥见章草的结体和运笔。至于元代赵孟频、明代宋克等人所写的章草,均为摹拟前人之作,可以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章草的原迹看待。


近世和当代书法家中,善章草的有沈曾植(寐叟)、郑诵先、王世镗(鲁生)、张继、王蘧常等,他们的作品,也可以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