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言传不如身教(聪明智慧系列专题四)

 星辉斑斓之星星 2018-09-15

本文参加了【我喜爱的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

陪着孩子读书

 那日,我翻看孩子的书橱,很多书买来了,放在上面怎么样还是怎样,几乎没有动过,孩子因为上学,上辅导班,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回来要写作业,即使读书也读必读名著,哪有心静下来读我们认为的好书。读书成了孩子的奢望,这点想法都不会有。

我觉得我能做的应该是陪着孩子读,听孩子读,孩子今天告诉我了,我又读《简爱》30页,我说你读过了还读什么呢?

“读完又忘记了。”

这样,我在思考,一个中学生到底能读几本书呢?

既然不能读这么些书,我们强调多读书有什么用呢?

但是,孩子不读书,那笔下能写出什么来呢?

这些矛盾纠缠着我,于是我决定和孩子一起读

 

今天我读一篇《两头牛的故事》和孩子分享一下,也许能提升一下我们的人文情怀吧,这是丁立梅《十亩间》里的一个故事。

​   和孩子读书要选择好时机,比如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学会引导,比如这篇文章真特别,这个悲剧故事为什么我也入迷,难道我喜欢悲剧。愿意和我一起看吗?

这是讲两头牛,一头公牛,一头母牛之间发生的事情。

两头牛打小就生活在一起。

​    春天满山开满了鲜花,他们曾经在桃花下走过,沾了一身的花瓣。

​    夏天他们从秧田里走过,一排排的稻苗立在水里微笑。

 秋高气爽,瓦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清爽的田野簇簇菊黄,枫叶红了,流水清澈,他们到水边饮水,山川明朗,倒映在水面,像一幅画。

 冬天,他们在牛棚里相互取暖。

​    他们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干活在一起,无论多么辛苦倒不觉得累。他们还年轻,慢慢的咀嚼着杂草,在哪,哪儿就鲜活了起来。

可是,光阴的脚步近了,慢慢的,从身边溜走了,两头牛一无所知,因为他们看不到容颜的变化,但是人发现了,牛不勤快了,做事少了,只剩下一身的皮肉,于是将牛卖给屠宰场。

先宰杀的是公牛,那是一个冬天的清晨,空气中布满了凝重的霜,人都包裹得严严实实,而牛从春到秋已经适应了寒冷,只觉得饥饿,公牛被牵出来的时候,还以为是平常的喂食,或许是一顿美餐,可是只有他一头牛,母牛没有跟着出来,它有点不安,哞哞的叫着,似乎等待母牛的回应,也似乎有了不祥的预感,然而缰绳紧紧的拉着他,这么多年都是这样,只好给缰绳牵着。

​   这段场景很逼真,“读这个怕么?”
​   “有点。”
​   “想读么?”
​   “还行”
​   “那就继续吧。”

快到了,这里有忙碌的人,烧好一大锅洗涮的热水,热水上方,热气蒸腾,像要把牛烤化,公牛这才明白,那大锅是自己的最后的葬所。它从那冒着热气的道具里,看到刀叉棍棒,绳索,看到了死亡的血腥和恐怖,它变得狂躁,哞哞的叫着,像在抗议,无人听懂它的哀嚎,终于,它挣脱了绳索,一路狂奔,见人顶人,见牛顶牛,见门撞门。

人说,牛疯了,这头牛疯了。像魔鬼一样,人们对牛再次追捕,公牛拼命向村外跑去,它要见母牛最后一面,告诉母牛,人的真面目。它想和母牛一起私奔,偌大的原野,总有葬身之地,劳碌了一辈子,下场不过如此。

然而,警察的枪响了,它的头部连中五枪,血流如注,然而它继续狂奔,奔向村外,身后一路血痕。

 

村外,河水结了厚厚的冰,河边的枯草只剩草根,母牛被固定在树桩上,安静的啃着干草,咀嚼,它安静了下来,远远地望着公牛,收敛了狂躁,缓缓地走上前去,眼睛里,蓄满温情,唤一声哞。

​   
母牛惊喜地回过头来,回应了一声哞。
​    两头牛又依偎到一起,但是这次不一样,公牛身上一股血腥味,母牛舔舔公牛的脸,公牛吻了母牛,他们脸贴着脸,似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说起,公牛的眼睛里,满是大滴的泪珠,滚动在母牛的脸上,滚动在草地上,成了最后的告别。

 

太阳照在它们身上,洒上一层金色,有人求情,留下来吧,被这头痴情的公牛感动了,不久,母牛被宰杀了

母牛在最后的时刻陪在公牛身旁,那仿佛也是母牛的宿命吧。

读完,我的心很沉重,能把动物写到如此沉重的地步要有多少勇气啊,那么我们能否写一篇动物故事呢?

我们往往要求孩子读书,但是孩子读书是如此痛苦,不如我们找点这些带有情节性的,我们喜欢的故事,带着孩子寻觅读书的感觉,这样内心就不这么荒凉了,知道世间还有同情,还有心动,我们的心是否动了一下下。丁立梅老师用一双温柔的手和优美的笔,以动物为主人公,以爱为纽带,连接了你和我,为世间的美好情画上圆满的句号,故事结束了,但我们心中是否感受到同情与悲悯。如果有请珍惜自己的拥有,如果没有可以读下一篇。

 

关于牛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难忘那一年的低眸》。在书馆里可以搜索到。 

难忘那一年的低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