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人感觉做农业不行

 良见 2018-09-15
本帖最后由 wlj1967 于 2018-9-15 11:41 编辑

      据9月14日的《北京日报》报道,近日,北京推广的水果玉米新品种上市,凭借其口感甜香,皮薄无渣、可生食熟食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来自通州的小丁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丁瑞永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今年夏天,他与河北廊坊的农民合作社对接合作,在当地推广种植了3000亩新品种水果玉米,并通过电商和线下渠道销售,每日利润可达5至6万元。
      
       这是一条令人兴奋的好消息,让人思考,给人启示。很多人习以为常没有多大兴趣的玉米,却进入了“小丁家”的眼界,他们敏锐地捕捉到了“水果玉米”这一很有市场前景的新品,并迅速地通过与农民合作社合作的形式把它推向市场。他们对农业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与当下一些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时下,一些人对农业的态度还是有点悲观,感到茫然无措,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田土撂荒,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的现象,不少做农业的亏损不赚钱。记得有一次回老家,与堂兄谈及这个问题,他一席话总结起来就是“种什么亏什么,养什么亏什么”,当时虽然觉得他过于悲观,但却又说服不了他。

       农业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什么?不外乎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以及吃得更好的问题。市场经济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这一使命,只不过更“挑剔”而已。遭遇发展的瓶颈,需要的不是垂头丧气,无所作为,而应该是“认输”但不“服输”。入市场难,但市场在,也没有萎缩。有一首歌唱道,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可是在农业上,它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你悲观我悲观,大家都说不好做不去做而放弃,就会有人来迅速地占领留下的市场空白,悄无声息地做了,闷声发大财。如果我们都自己主动放弃,不是主动改造提升自己,不积极参与竞争,那这个市场最终就会抛弃我们。

       我们要勇于承认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的落后和差距,适应市场能力差,劳动生产率低,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经营的方式“很传统”很落后,很多还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难以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有的地方的生产方式、工具还很原始落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二是理念上的落后,就体现在具体的品种上的老化等方面,总是与先进发达的地方“慢半拍”,自然在市场上就不受待见。听说今年老家农村的枇杷3、4元一斤,太便宜了!而成都龙泉驿的枇杷,十年前就卖到近10元一斤。一打听,原来是枇杷的品种的问题,还是以前的老的品种,各方面都差,卖出去就不错了,怎么卖好价钱呢?三是农业与市场对接的手段传统保守,真正引入电商的,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一是量太少,二是压根儿就不重视电商这一平台渠道。承认落后差距不是给自己找一个“退场”的理由,而是要奋起直追,迎难而上,勇于取胜。

       导致农业发展上农民“厌世”、跳槽的问题,原因还是出在认识上。最主要的还是没有意识到农业有一个大市场而过于注重一个“快”字,想“快发展”,快挣钱,快致富,对农业这样的来钱慢、见效慢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就有所疏忽。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而这需要往往是通过市场反映出来。人们注重的是市场,为了抢占市场,很多商家前期不惜烧钱,对农业这个有大市场的大产业,遇到市场的考验和瓶颈,怎么能轻易放弃呢?应该积极挖掘和发挥其优势和潜力。

       农业的发展,遭遇到市场经济这一新的考验和瓶颈,但也不能在市场面前乱了方寸,失去了基本的自信和判断,不相信自己有适应市场的能力,有不断改进提高的能力,有在农业市场中掘金的能力。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一个市场问题。在各类市场日益饱和的今天,农业市场的体量和成熟度、开发度,就使它变得格外诱人,怎么还放弃呢?有问题并不可怕,落后并不可怕,改革开放就是在落后中奋起直追。悲观放弃,任何事都不做,对个人来说问题不怎么大,对一个社会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还要正确看待问题。比如养猪,长期观察,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关键是,要做适合自身的事情,所谓“因地制宜”,发挥在市场上的优势。不适合种植某种东西的地方硬要去种植就不行。要通过改进生产组织形式、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互联网+”等先进的营销手段、引进新品种等,在农产品生命周期进入成熟期即将走下坡路的时候,延长产品寿命,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应该加以引导,在农村广泛发展。既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也要积极引导、鼓励与支持。农产品的生产,要像工业品一样,进行生产,质量检验,包装,搞好服务。农业企业要真正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形成市场号召力。我们要有信心,敢于补齐短板,敢于竞争,发挥优势,像北京农企“小丁家”一样,敢于出新,不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不断获得发展。

                                                                                       王良炬   2018年9月15日   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