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器的辨别精品(仅供参考)

 儒艺斋 2018-09-15

“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指的是官器,这两朝的官窑瓷器,无论造形与釉色和艺水平在当朝都达到了历史顶峰。成化朝青花器的淡雅、斗彩瓷的艳丽,每一件官器制作都不惜工本,要求极高;而雍正帝治国严谨、保守帝业的同时在制瓷方面也很严格,亲自审核制瓷图稿,指派督窑官监烧瓷器,要求上贡瓷器质量必须精益求精,精细之瓷直追成化朝。

明成化除官器精细外,民窑生产的瓷器也有不俗的表现,这与当朝帝皇的高标准审美有关,上层所好、下有仿效,成化帝对瓷器的偏爱也促进了民窑瓷的良性发展,从而精品不断涌现。


成化:花草庭院青花碗

图为成化年间民窑烧制庭院花草纹青花碗,碗呈深腹,器形饱满小巧轻盈,主题突出花草庭院,纹饰构图简洁,青花淡雅绘画流畅,绘画采用勾勒渲染手法,釉面洁白肥润,是一件上剩之作,是民窑里不可多得的青花精品。

成化朝瓷器主题突出,绘画采用双勾点渲平涂手法,纹饰大多留白,图案细弱,摆脱了明早期勾勒小笔点渲和繁密风格,从而形成了明中期瓷器鲜明的风格。缠枝莲纹饰运用在青花瓷器上,最早出现在元朝青花瓷上,明早期青花纹样以缠枝莲为主题很普遍,到明中叶也是众多主题图案中的一种纹饰,直到明代晚期以缠枝莲为主题的瓷器就急剧减少,此时出现的缠枝莲纹样图案简单化,只有形而不求精,这与当时的社会局势有关,而以人物庭院作主题纹饰的青花瓷器较少见。晚明政治不稳定,国家处于动荡之中,诸多因素也体现在瓷器生产上,开始简略生产程序,降低成本,质量从而变的粗糙,主题纹饰变的世俗化,瓷器从此走向衰落,所以晚明就有了粗大明之说。粗大明只是个慨念,而不能代表明代晚期的所有艺术和工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