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计:2450字 建议阅读:6分钟 写福州房地产史志不能不提到这家房企——融侨集团,在尚未上市的地产闽企中,融侨堪称排头兵。 融侨集团1989年起家于福州,在福州市场进行了多年的深耕发展后,2001年融侨集团进军西部,融侨集团目前在福州、福清、重庆、西安、武汉、南京等地已拥有近万亩储备土地。 要买房,去融侨!能买到融侨公司开发的房产,成为许多福州人一大人生理想。经过十多年努力,“融侨”品牌系列产品,在房地产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合作背景 融侨集团是印尼华侨林文镜于1989年以港资形式在福州投资的房地产公司;而金辉集团则为香港金辉投资集团林定强所创办,业务涉及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酒店开发管理等。 融侨与金辉的合作是怎么开始的呢?这两家实力都不弱的房企为何走向联合?是怎样的合作?又为何分手?是怎样的分手? 近20余年中,融侨的品牌在业界的确具备很高的评价。而这一切,不能不提一个人——黄祖仕。要探究融侨金辉合作时的背景,也无法避开此人。 有着福州地产黄埔军校校长之称、融侨创始人之一的黄祖仕,1989年与林氏集团共同创建融侨,并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是融侨最初十余年来经营上的核心人物,直到2004年从融侨离职。 离开融侨前,黄氏的经营理念在融侨得到了充分发挥。受黄祖仕的战略眼光以及浪漫、理想主义的影响,融侨走了一条打造精品的道路。融侨地产品牌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离不开此人。“为居者着想,为后代留鉴”的口号也是其最早提出。 至于黄祖仕挂冠而去的原委,由于当事人三缄其口,外界不得而知。有人说是黄祖仕在融侨的明星效应掩盖了林氏家族应有的地位,有人说是融侨高层不满黄祖仕引入其兄弟借用融侨品牌开发重庆项目,有人说是由于黄祖仕反对董事会决定投资江阴码头…… 对于黄祖仕树立的精品路线,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林文镜曾在董事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不是土地拿得便宜,谁也赚不了钱。高层在经营理念上似与黄氏冲突,最终导致其离职。其后果是,融侨产品由作品理念摇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开始追求快速制造和高额销售利润。 而这种理念的摇摆似乎也在说明:融侨在致力创建品牌的那段时间并不挣钱。黄祖仕的经营理念是希望先通过打造优质产品塑造良好品牌,以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这种理念的结果可能得牺牲企业的短期经济利益。 合作共赢 黄祖仕退出后,一大批管理人才也相继退出。融侨的人才和资金严重匮乏。这个时候,林定强的金辉开始进入融侨高层的视野。两家企业走向合作的条件已经具备。 知情人士称,早在2004年,融侨与金辉就有了合作意向。2005年,以金辉董事长林定强出任融侨执行总裁为标志,双方以股权置换的方式开始了战略合作。次年,新公司便联手迅速展开全国扩张。 对于此番合作,林文镜看中了金辉扩张的能力、开发项目的速度和盈利能力,而林定强则看中了融侨的品牌、资金实力、资源优势和平台。两者可谓各取所需。 据了解,合并后,融侨金辉的项目扩张主要是金辉的团队在操持。甚至包括财务总监、开发部经理、经营销售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等均换成金辉的人。金辉内部人士向本刊透露,合并后集团中超过90%的人员来自金辉。而融侨更多是作为品牌输出。 从此,金辉打着融侨的旗号,项目开始大卖。而融侨也借助金辉的能力在全国开始了征程。这让两家公司在房地产大好时代大赚了一笔。 2009年对融侨金辉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融侨金辉布局全国11城、挺进全国房企20强、跻身百亿房企。这一年融侨金辉更把总部搬到了北京。有时候甚至直接简称为融辉地产。 分手快乐 强强联合的模式并没有持续更久,合作之后,双方发现都存在着品牌价值被稀释的问题。在项目的实质开发、操作上,双方的经营团队也开始产生意见分歧。另外,内部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融侨员工频频出走,而金辉亦存在品牌出镜率低、市场认可度下降的问题。 林文镜的大儿子可能将接手融侨的地产业务,并打算沿袭黄祖仕的理念主打高品质住宅。这一点与金辉的快速扩张定位不同,难以达成共识。 有老融侨员工在微博上爆料,2006年融侨1/3员工集体辞职,主要是不接受新股东金辉的理念,“当时我们就知道我们的'融侨'品牌已不复存在了,从此'融侨'只是一群地产暴发户杀鸡取卵的牟利工具。” 在合并踏入第五个年头之时,双方却毅然选择“分手”。2010年11月中旬,融侨、金辉正式分家。金辉内部人士表示,金辉与融侨是和平分家,双方实际上只是做了一次资产重置,分家之后双方仍保持友好关系。 尽管如此,在双方合作的蜜月期内,由于房地产价格超乎寻常的飙升,合并后的公司在短期内出现了规模的扩张、盈力能力的提高,使得双方都对合并后的结果保持相对的满意度。但在项目的实质开发、操作上,双方的经营团队则开始产生意见分歧。 有分析人士称,“两家公司壮大事业的雄心其实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为达到这个目标选择的道路,融侨是种树,金辉是种菜。” 其认为,融侨的开发理念是作品理念,企业着力于打造优质的产品品质,尽心营造高品位的生活方式。而金辉所持的是典型的产品理念,走的是市场快速扩张之路,其产品更多地只是满足人们对住房的最基本需求,即居住。 或许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气质,决定了两者在各取所需之后,无可避免地走向分手。但经历了五年的携手时光,两家房企都已处在新的平台,无疑也都面临着一个新的未来等待开拓。 “轻轻的,我来了。正如我轻轻的走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拿这首诗来比喻本地著名房企融侨和金辉的分分合合是再合适不过了。 分家之后,双方对合作开发的项目资产大体按城市进行了划分,比如西安、上海、苏州、重庆等地的项目划给了金辉,而南京、连云港、无锡、武汉等地的项目划给了融侨。 而对于部分城市,两家在项目上都有保留,比如福州、天津和合肥。以天津为例,融侨金辉合作期间在天津拿了两个项目。分家后,南开区长江道项目归融侨,被打造成融侨华府,而渤龙天地项目则归金辉,被打造为金辉渤龙国际公寓。 分家之后,部分项目名称也发生了改变,大多是金辉在其所属的项目中加入了“金辉”的品牌标识。 独立之后,金辉仍然保持着在土地市场的强势作风,甚至不惧与保利、万科、绿地等财大气粗的一线房企直接过招。多数时候以黑马姿态驰骋无阻,令竞争对手连连咋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