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的水逐渐变清,专家说:事态很严重,我们要早做准备

 林小霖 2018-09-16

文/历史大农

简短一句话,剖析一段史。让“历史大农”用简洁的语言,为您讲述一段历史辛密。

万物之源——水

水是万物之源,地球上有一大部分面积都被水覆盖,是陆地面积的好几倍。人不喝水光吃饭只能活3至5天,但光喝水不吃饭却能活10天以上,所以说,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命组成部分。在非常落后的原始部落时期,我们依靠着母亲河——黄河的水,才能繁衍至今,黄河之水的重要,那是无可争议的。即便是放到科技、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黄河依旧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一直浑浊的黄河水,却开始逐渐变清,到底是好是坏呢?

李白的《将近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

体现了黄河水势之高、磅礴。虽然略有夸张,但笔者却觉得这首词是恰到好处,与黄河非常契合。后人用俗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以形容黄河之水的浑浊,足以见得黄河虽大却是浑浊不堪的。从古至今,浑浊的黄河水一直不曾“清明”,但却在近年来逐渐开始转浑至清,个中原因,让人细思极恐。

黄河清,天子明

变清

古人说:“黄河清、天子明”,意思是,如果黄河的水变清了,那么当朝皇帝,肯定是以为明君。其实这只是一种祥瑞的预示,实则相反!我们都听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水变清了,那么就不适合鱼类生存,久而久之,活水只能变成死水,没有生机,所以说,水当以“浑浊”为最。

专家说:“黄河之水表面变清,实则泥沙沉积河底”,我们应杜绝此事,早做准备

洪涝灾害

黄河水患,根在泥沙,这条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斗水七沙”之称,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进入下游,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之以每年平均10厘米的速度抬升,目前下游河床平均高出临河地面4-6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悬河”如同悬挂在下游两岸头上的一个大水盆,严重威胁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黄河水变清只是表面我们能看到的,上面清,则下面混,利弊自见分晓。现在有很多人,在开采黄河泥沙,这就破坏了黄河水的流动稳定性,从而造成洪涝灾害,对周边人群危害颇大,此事应当立即停止,或者退一步,把开采进度放缓。

针对黄河水逐渐变清,我们能做的准备就是,保护自然环境,让大自然达到一种生态平衡,以确保人类未来的持续发展!对于黄河水逐渐变清,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关注并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牵扯到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此文章为历史大农原创,特此声明!

参考资料:黄河源、星宿海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