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基础必学:中医常见的 补虚药 配对大全(二)

 旗星宇 2018-09-16

补益药,用治虚证,故又称补虚药。虚证一般分阴阳与气血,故补益药亦分四类:补气药治气虚,补血药治血虚,补阳药治阳虚,补阴药治阴虚。兼有两种以上虚者(如气血、气阴、阴阳),宜兼用两类补益药。补药之中多配伍一两味理气药,以免滋腻碍胃。

1.黄芪配附子

黄芪甘温;升阳固表,益气敛汗;附子辛热,能追复散失欲绝的元阳。合用则益气回阳。凡凉汗淋漓,四肢厥逆,或绝汗如油者,用本方可回阳救逆,立挽危亡。

中药基础必学:中医常见的 补虚药 配对大全(二)

黄芪

2.白术配附子

白术微温,健脾燥湿,益气生血;附子辛热,逐寒燥湿,温助肾阳。合用则温脾肾,除湿痹。凡风湿结于脏腑筋骨,经络血脉所致之身体百节酸楚疼痛、腹胀便塘、腹痛纳呆等,皆能开、通、温、散。

3.黄芪配当归

黄芪补气升阳,当归补血和营。合用达到补气生血目的。主治大失血后、妇女崩漏、产后、疮疡溃烂属于气虚血亏者,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

当归

4.天冬配麦冬

麦冬甘寒入肺胃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天冬甘苦大寒而入肺肾经,能清肺火,滋肾阴,润燥止咳。二药合用,具养阴润肺,止咳生津之功。可治肺阴亏损,劳热咯血,以及肺胃燥热,咳嗽痰黏之证。

5.鹿茸配阳起石

阳起石温肾壮阳,鹿茸温肾补肝,调理冲任,补益精血。合用可温壮肾阳。可治虚寒之极,崩中不止,以及宫冷不孕,阳痪等证。

中药基础必学:中医常见的 补虚药 配对大全(二)

阳起石

6.杜仲配红枣

杜仲甘温入肝肾,补益肝肾而安胎,配健脾益气之枣肉。合用有肝脾肾三脏并补而安胎之效。用治妇人肝肾亏虚之胎元不安。

7.龙眼肉配白糖

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与白糖同蒸,味道甘美,补益气血之力强,可治一切气血不足之证。

8.桑叶配黑芝麻

桑叶有清肝明目之功,黑芝麻有补益精血之效。合用之,能补肝血而明头目。用治肝阴不足及血虚之眼目昏花,须发早白,以及肌肤甲错,麻痹不仁等证。

9.人参配熟地

人参补气而属阳,熟地补血而滋阴,合用则气血、阴阳并补,为补益方中极稳当之组成,古方如两仪膏。

中药基础必学:中医常见的 补虚药 配对大全(二)

熟地

10.人参配干姜

两者均可人中焦脾胃,人参重于补气,干姜重于温中,合用治脾胃虚寒最宜,症见形衰气弱,脘腹冷痛,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

11.甘草配大枣

两药均甘平而中和,合用则能调脾胃,益中气,调营卫,缓诸药。祛邪方用之者,如桂枝汤、小柴胡汤等;补正方用之者,如归脾汤、小建中汤等。一般方中,均只用作佐使,但在炙甘草汤中,则用为君药。

12.柴胡配升麻

两药均属辛凉解表药,合用则可宣发少阳阳明之邪,有解肌清热之功,均具升提之性,与补气药同用,则可治气虚下陷之证,如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等。古方如补中益气汤。

中药基础必学:中医常见的 补虚药 配对大全(二)

升麻

13.黄芪配丹参

黄芪为益气之主药,兼能升阳、固表、托疮、生血、利水;丹参为活血化淤之主药,兼能补血、凉血。两药同用,即益气祛淤法,近年来在临床上有很大发展。用治气虚与气滞血淤相并之证,尤对中老年人之心脑血管病证有良好之疗效。

14.黄芪配防风

黄芪益气而固表,使肌腠坚密;防风祛风邪于表,为风中之润剂。合用则黄芪无固邪之虑,防风无散表之嫌,对表虚不固之自汗恶风,易于感冒,风疹等均宜,古方如玉屏风散。

中药基础必学:中医常见的 补虚药 配对大全(二)

防风

15.黄芪配茯苓

黄芪益气而利水,茯苓利水而健脾。合用则善治脾虚气弱与脾虚水肿两大证,古方如黄芪汤用之,近代多用治急慢性肾炎之浮肿。

16.女贞子配旱莲草

旱莲草、女贞子有益肝肾、补阴血作用。主治肝肾阴虚,症见头晕目眩,失眠多梦,遗精体倦,口苦口干等,亦可治高血压及神经衰弱造成的头晕头痛。

中药基础必学:中医常见的 补虚药 配对大全(二)

旱莲草

17.淫羊藿配仙茅

两药皆属温补肾阳药,淫羊藿兼有强筋骨和祛风湿的功能,仙茅则兼可暖脾胃,助消化。合用则可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阳痿不育,腰膝冷痛等,近代又用治更年期综合征及高血压,著名方剂二仙汤即用为主药。

很高兴能普及中药知识,具体用量和方法还请咨询医师根据病症下药,想要了解更多养生知识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或点赞转发,祝大家都有一个棒棒的身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