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邓春贵 外嫁女集体回娘家,近两年兴于半岛,是一种新的农村探亲活动和文化活动。 其流程及内容如下: 于约定的好日子,外嫁女盛装亮相,集体回村。村中父老乡亲张灯结彩,于村口列队,兴高采烈地迎接女儿们。回到村子,外嫁女到宗祠祭拜祖先,到村庙祭拜神灵,回老家看望父母和家人、然后集中村中戏楼,表演自己编导的儿女歌舞。 歌舞表演是活动中最喜庆的部分,也是文化味最浓郁的部分。歌舞活动中,外嫁女是舞台的绝对主角。她们以妙曼的舞姿,演绎心中的乡情和乡愁;以婉转悠扬的歌声,表达心底的感恩之情;还以各种朗读、相声等艺术形式,抒发“绿叶依恋根”的深情厚意······ 歌舞结束,外嫁女给村中老人、五保户及孤儿赠送慰问金和慰问品,场面相当感人。接着,外嫁女代表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开座谈会:了解乡村的现状,谋划乡村的未来;会上,外嫁女积极出谋划策,并慷慨解囊,用女儿的爱心助力乡村的发展····· · 最后,外嫁女与父老乡亲一起聚餐。餐后,深情告别。 至此,整个外嫁女回娘家活动结束。
这个活动,工作量大。从活动的号召、人数的统计、捐款的落实、礼服的定制、礼物的准备、节目的排练、歌舞的演出,以及祭祖拜神、慰问老人小孩、了解乡村的变化、协助村庄发展等等,外嫁女无一不需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和精力。但她们热情高涨,行动敏捷,工作有条不絮,效果良好! 同时,村内的工作也繁重:外嫁女回村路线的规划和装饰,迎接义工的组织与分工,舞台的设计与布置,演出的安排与支持,会场的安排与会议的组织,餐饮后勤的准备与进行,以及欢送的安排与完成。村民们忙而不乱,累而不疲,人人喜气洋洋,如沐春风。
这活动,真够全村人忙的!但大家忙的欢乐,心甘情愿。 这活动,影响十分深远。 活动从一开始便要求集中全村的人力和财力,这对村子的凝聚力是一场历练和考验,唯有同心协力才能成功举办活动。因此,活动能凝聚人心,能加深出嫁女之间的感情,能团结村内外的力量。 (女儿们,欢迎你们回家来!) 活动中,外嫁女通过祭祖拜神、唱歌跳舞、慰问老人、赞助村庄,表达了她们心中的亲情、乡情和乡愁,承传了传统的“孝文化”。另外,舞台上的现代艺术形式,带有城市文明和外来优秀文化,能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能繁荣农村文化。 (爸爸妈妈,女儿回家看望你们!) 最重要的,这活动凸显了妇女的地位。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妇女成为乡村活动的主角,且是集体主角!这对破除“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妇女在村子及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父老乡亲,我们当女主角啦!) 可见,活动本身很好!但仍需正确引导。否则,弊端便显露。 如个别村庄出现大操大办的情况:为了排场,外请专业的摄影记者、歌舞队参与活动。这既增加了活动的费用,造成浪费,更严重的是剥夺了外嫁女的主角地位。 又如,有的村庄为了大肆宣扬活动,竟堵路放烟花和鸣礼炮,这明显践踏了现代社会的公德,破坏了交通文明。 诸如此类的不当行为,已违背了外嫁女回娘家的良好初心,在社会上造成了坏的影响,为人们所诟病。 这些负面行为,应引起主办方的重视和警惕,力求避之、戒之! 2018年1月2日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有如下一点:《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这个意见,提到了“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外嫁女集体回娘家活动,是否有望成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的新事物?这将取决于官方与民间的集体智慧—— 如引导正确,举办适当,外嫁女回娘家活动就大有舞台,大有看头,大有作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