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重在内外兼修,修为的高度,决定拳的层次

 矛盾道一 2018-09-16

人的一生就有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一个人无论先天素质如何,无论出身怎样,无论地位贵贱高低,首先要学“做好人”,才能“做好事”。学拳就是学做人,太极拳就是修炼人的品德和修为的学问。


社会上练太极拳的人不少,而真正有内外兼修的却不多,以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功力给人以感染、启发和带动的,那就更少了。


究其原因,并不复杂,在太极拳运动中,有些是对太极拳认识不足,不得要领或缺乏信心;也有些人却是受武术界旧传统势力的影响,滋生了一些社会不认可、与现实不合拍而又没有自我约束的江湖习气。




一、不良习气应修正

以下列举三种不良习气:

一是拉帮结派。


拉帮结派者自认为是正宗传人,看不起同门师兄弟。这种习气历来就得不到社会的赞同,因为它既限制了拳艺,又阻碍了普及推广。可是,拉帮结派仍被某些练拳者奉为练拳宗旨。


二是自我吹嘘,看不起其他门派。


这种人一言一行霸气十足,自以为老子天下武功第一。殊不知,不管练拳还是做人,这都是致命的弱点。但有些人乐此不疲。

三是谈拳必动手,动手必争高低,以成败论英雄。


拳脚功夫在做人做事方面本是雕虫小技,也是武学之末,然而不少人误判本末,认小为大,跳不出去。他们却不知道:“最强的武功是微笑”、“最大的力量是慈爱”。


从发展趋势上看,上述这三种习气根深蒂固,困扰了相当一部分人,练来练去,功夫没学到手,坏习气却染上了身。既然习练太极拳无关乎研究做人的道理,也就很难见到太极拳的真面目了。


从太极拳拳理、练法、用法,我们可以推论:


太极拳的创造者绝非一介武夫,必是对社会和自然界都有切身感悟、对驾驭自我有极深造诣的人。


如果练太极拳光在手脚上认识,所下的功夫再大,也是手脚功夫,对于博大精深的太极拳而言,皮毛而已。


要想练好太极拳,如何做人就是一个先决的条件,练拳的成就和做人的品位直接有关。


金庸先生说:“练太极,主要不是练拳脚功夫,而是练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如果说以智胜力是一种冲淡平和的人生境界,那么太极就不是以柔克刚,而是根本不求克。头脑中时时存着一个克制对手的念头,恐怕练不到太极拳的上乘境界;而存着一个练到上乘境界的念头,同样也不可能达到上乘境界”。



二、为人之道最根本

1. 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习武者必备的,也是学拳做人的第一要务。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拳做人,最重要的是尊师重道,不忘师恩。


《武当太极拳门规》
传  忠孝知恩者。
传  心气平和者。
传  守道不失者。
传  真以为师者。
传  始终如一者。


2. 修身养性


太极拳讲究以松柔轻,放松身体,修身养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情,太极拳养性十分重要,要求:不可暴,不可躁,不可急,不可怒,要制急、制躁。但在当代社会,人们的浮躁情绪十分严重。


有一篇文章写道:现代的人变成了“最着急”的人:例如,寄信要特快专递,拍照要立等即取,坐车要高速快速,坐飞机要直航到达,做事要名利双收,创业要一夜暴富,等等。这些浮躁情绪到处可见,而舒缓慢稳的太极拳就可以制约这些不良情绪。


3. 与人为善  


太极拳讲求舍己从人,与人为善。这也是做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练太极拳要学会吃亏,要学会舍得。


在与人交手时,他人来进袭,我则不以气力去抵抗,而是顺着对手引进落空。表面上看是吃亏,实际上是一种柔化功夫。在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也要“克己”,也不怕“吃亏”,这也是处人之道。
另外,要舍得,能“舍”才能“得”。学会放弃,学会割舍,坦坦荡荡面对人生,从容生活。


4. 宽容大度


做人立于天地之间,要宽容大度。“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王廷的《长短句》曰:“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习练太极拳要求虚怀若谷,胸襟宽阔。“虚”、“静”才能心无旁骛,得失不计,宠辱不惊,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太极之殿堂。若心胸狭隘,斤斤计较,决不会进入太极拳的高境界。
修炼的是心态
锻炼的是感觉
得到的是快乐


5. 谦和厚道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习练太极拳必须去掉“满”字,牢记“谦”字,任何时候都不自满,都要虚心。学习太极拳是无止境的。


另外,要学做“傻子”,做厚道之人。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傻人多糊涂,但“傻有傻福”,这样可使自己的心保持平静和淡定。“傻子”之厚道表面看像是愚钝的,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修养。“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的评价,即沉着、厚道,吃亏心知肚明,心存善良,上善若水。这种人是经得起考验的高尚品行的人。


《警世通言》留有这样的名句:“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这当是对所有太极拳学习者的告诫。


6. 淡泊名利


太极拳讲松,怎样松?放下“包袱”才能松。
人生最大的“包袱”是什么?就是名利。名利是人们心中“包袱”的代名词。其实,放下名利这个“包袱”最难,尤其在当代社会,人们把名和利当作奋斗和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人要衣、食、住、行,哪样也离不了钱,但是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


练拳之人要学会放松,就要淡泊名利,要行得端,做得正,不能贪婪,不能欲望太重,不能损人利己。


7. 留有余地


留余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即做事做人都要留有余地。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做事不要做绝,得饶人处且饶人。


旧时河南有个康百万庄园,康家历经由明清至民国三个时期四百余年,荫福十二代。康家的家训就是《留余》,刻于匾上世代相传。匾上还书有南宋时一位道人的《四留铭》曰: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正是在这种“留余”思想的指导下,康氏富饶绵延了四百年。太极拳也讲留余,拳理说:“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与人交手出拳时,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做人做事时也一定要留有余地,说话也要留余,不可浮夸、说大话,这也是修炼品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自强自助天亦助

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最难做的事就是战胜自己,管住自己的心,调控自己的七情六欲。要战胜自己,就是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控能力,在太极拳的内修中是可以达到的。


老子讲:“自胜者强”。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攻克己心,胜过攻城略地。”太极拳会教你怎样战胜自己,怎样修养自己的品行,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怎样做一个能实现梦想的人。


总之,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也是修养人格的过程。学拳做人就要塑造完美的人格,净化人的心灵,太极拳必须“道技并进,术德兼修”。


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谦和宽厚的胸怀,以及清静淡泊的心态,是学好练好太极拳,掌握太极拳真谛的必备条件。


净化人的心灵,涵养人的修为,塑造人的形象,提高人的品位,是太极拳的特殊功能。


太极拳重在内外兼修,练拳就是修炼自己的本性


(广告)

太极优选 防滑耐磨老工匠纯手工制作太极鞋软牛皮牛筋底真皮练功鞋 小程序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