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句流行语是这样说的——“道理我都懂,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一时间引起很多人的共鸣,纷纷引用。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种可能是道理根本没有讲到你的心里去;而更大的可能是我们自己已经被写入了过多的“源代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和习惯性思维,所以即使我们此刻觉得真有道理啊,到了自己做事做决定的时候,还是回到自己的原来的轨道上了。 如果有一套书可以从底层思维开始,给孩子建立正向、积极和清晰的心态,培养那些真正能决定一生命运的好习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推荐呢? 这就是绘本版《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 我们童书妈妈编辑部在选书的时候,最烦的一种书,就是在封面上印着“学会分享”“学会乐观”“做有礼貌的好孩子”“让孩子爱吃蔬菜”……哪怕是副标题,哪怕只是封面小小的字,我们都有一种忍不住要把它们抠下来的冲动。 有很多引进绘本,明明人家原版书都没有这样的副标题,好多出版社就像生怕家长和孩子看不懂似的,硬生生加上这样的文字,把原本丰富有趣的绘本矮化成“讲道理专用故事”。 我们小时候都讨厌那种寓言,就是那种最后非要加上一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谁都知道这是要给我讲道理嘛!可是这个道理能讲到人的心里去吗?其实大部分都是失败的。 所以,在童书妈妈这里,这类书落选的几率特别大。有些书即使被我们选上了,那也是因为书的内容实在太好了,瑕不掩瑜。 最烦给孩子讲大道理的我们 却决定推荐这套讲道理的书 说了这么多,其实呢,我们今天还真的要给大家推荐一套可以给孩子讲道理培养好习惯的书,但讲的可不是大道理哦,而是一些可以深入人心的朴素的道理;也不是那些让孩子“会分享、爱吃蔬菜”的好习惯,而是可以在具体场景下灵活运用,可以影响一个人命运的思维习惯。 这就是绘本版《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它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儿童绘本版,是专为3-6岁的孩子创作的,它以橡树村的小动物为主角,通过简单有趣的故事,将7个习惯的精髓,直观地传递给孩子。 这套书有7册,分别是: 1.《积极主动·你的生活你做主》 2.《以终为始·做事有计划》 3.《要事第一·有序才有效率》 4.《双赢思维·每个人都有收获》 5.《知彼解己·先倾听再开口》 6.《统合综效·团结力量大》 7.《不断更新·有朋友真好》 这套书让孩子们明白,在生活中如果能遵循一些合理的原则,会给整个人生带来巨大的推动。原则有:承担责任,做事有计划,要事第一,尊重他人,双赢思维,团结合作以及劳逸结合更新自己。这些原则就好比万有引力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 7个习惯可以成为孩子与父母、老师之间的一种“共同语言”,帮助他们相互沟通、理解。如果我们讲“我要先做重要的事”,或者说“我们想一个能双赢的办法吧”,孩子们马上会明白我们的想法。这样的沟通方式简单高效,非常实用。 ▲ 每本故事的结尾还有一段写给父母的话,指导大人与孩子更好地沟通。 这套书作者的肖恩·柯维,是史蒂芬·柯维博士的儿子,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他也是广受年轻人欢迎的演讲家,毕业于美国杨百翰大学,后取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现任世界知名咨询公司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副总裁。 他的作品《快乐儿童的七个习惯》成为美国最受家长欢迎的童书之一,其中的七个习惯已被多所学校成功地引入课堂,成为深得孩子喜爱的教学工具。另两部重要作品《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和《青少年最重要的6个决定》也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全球。 ▲作者肖恩·柯维和父亲史蒂芬·柯维博士 高效能系列的图书 为什么经久不衰地影响世界 2002年《福布斯》杂志曾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评选为十本有影响力的书之一。 不过当时可能谁不会想到,一本畅销书竟然可以影响全世界16年之久,成为一本大多数职场人士都会学习的工作准则。 我也不例外,刚到出版社工作时,部门领导正好看完了这本书,在部门会议上给我们做了分享,然后人手一本开始学习。《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内容挺深奥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花了很多的篇幅在讲“为什么我们需要这7个习惯”。 现在,看来第一本书中所述的原因并不重要,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这7个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之后世界100强的企业中的90%和500强中的75%的企业是都选择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为员工培训课程。 可以说,这7个习惯几乎得到了全世界公司企业的认同,必要性无需多言,而如何把好的思维习惯,变成真正的行为习惯,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很多人调侃说《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一本充满了“正确的废话”的书,因为自己就是做不到啊。 但是,童书妈妈的朋友李米曾经是外企高管,她告诉我们当年在某五百强,公司要花一百多万请老师给员工培训这七个习惯,而她自己在公司里工作到后来出来创业,都受益其中的方法。 在日本,大部分公司会给自己的员工定制《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课程,每周上一次课,一直要上半年多,而且会配合7个习惯给很多实用的工具和表格,帮助员工进一步梳理自己的7个习惯。 7个习惯究竟是 怎样帮助一个人的 虽然没有日本人学得那么深入,但是7个习惯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比如“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等等,对于刚刚毕业工作的我,都是非常好的底层思维。 7个习惯不是行为习惯 而是思维习惯 我们首先要告诉大家,这里说的习惯,并不是我们以为的行为习惯,而是一种思维习惯和做事方法。 比如,习惯1是积极主动,它的内涵其实很丰富,包括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根据原则和价值观做决定,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情绪和外在环境来做决定。 受这个启发,我自己在生气、沮丧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从不做任何重要的决定,而是在情绪过去,慢慢清晰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之后再做决定,这一点真的让我避免了不少蠢事。 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还让我,对工作和生活秉持积极负责的态度,不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对自己的境遇、困难和错误负责,遇到问题不向外找理由,而是想如何解决问题。 近年来,出现的积极心理学、正念和最近很红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刚一出来都非常新潮,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这些理念和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如出一辙。 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可以说是人生的根基之一。很多人在抱怨自己的生活时,都会把原因指向外界,却不知“人生最大的骗局就是我的生活是无法改变的”,而有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的人会一直努力改变自己的境遇。 虽然身处的时代不同,但每个时代能成功的人其实都是同样的人,那就是拥有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的人。 有了好的思维习惯 才可以养成行为习惯 我女儿大概是5岁多的时候,我就给她买了一本《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当时还没有幼儿绘本版,只有儿童版,也就是下面这本。 于是,“先工作后享受”“先干该干的事,再做爱干的事”“先倾听再开口”这样的观念随着故事就非常清晰地传递给了孩子,因为合情合理,从底层思维上就帮助孩子认清生活学习的本质,女儿也非常认同和接受。 所以,女儿上学之后,我们从不会为“应该先写作业还是先看动画片?”这样的问题争论了,孩子心里自然知道为什么应该先做作业。 还有一次,女儿因为个子小力气小在幼儿园被同学嘲笑,不带她玩拔河游戏,她很受伤害,回家后还哭着问“妈妈,你不是说不应该嘲笑别人吗?那为什么他们嘲笑我?还不跟我道歉?”我发现孩子卡在自己的感受中,走不出来了。 习惯1讲过“你的生活你做主”中讲过“没有人能不经你的允许让你感到自卑”,我又给女儿讲了一遍这个故事,并且认真给她讲了“我们无法控制别人对自己说什么,做什么,但是我们能控制自己如何面对这些。” 这样可比跟孩子讲“你要乐观要坚强”有效多了,孩子发现这件事其实是别人做错了,但是别人的错误是让你难受一整天,还是让你难过一分钟,是可以由自己决定的。 7个习惯的递进关系 从改变自己到与他人相处 最后,我想借用这张树形图为大家梳理一下这7个习惯,究竟是什么?是怎样的递进关系。 前三个习惯是改变自己——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后三个习惯是学会跟别人相处的——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
最后一个习惯是不断更新自己,让生活多姿多彩。这是让孩子看到生活的不同阶段,而关爱自己的身体、感觉、头脑和心灵,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感觉更好。 我们认真比对了绘本版和之前的儿童版的故事,发现故事是没有重复,都是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新故事,而且绘本版比儿童版更浅显一些,更适合给三四岁的孩子讲。 如果孩子之前没有接触过儿童版,我们也强烈建议从绘本版开始给孩子讲,因为都是这7个习惯在不同层面的展开,这些好习惯每个都可以用更多的故事来解读,孩子的理解也会更清晰,所以这次团购,我们也推荐了儿童版的《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并强烈建议大家这两套都买。 养成了这7个习惯,孩子生活态度积极,学习效率提高,自信而且清醒,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底层思维就是积极主动的,那么面对人生怎样的风雨,他们都会保持住自己的航向。 新 书 首 发 绘本版 《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 我们帮助孩子为未来做好准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向他们强调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积极主动和个性自我的重大价值。——《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 大人们都很熟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现在,通过这些有趣的小故事和丰富的插图,肖恩·柯维为孩子们写了这套书,帮助孩子们建立美好生活。 ——美国学校管理协会执行董事 保罗·霍斯顿
绘本版《快乐儿童的7个习惯》(共7册) 作者:[美]肖恩·柯维 |
|
来自: Mosescw7vgm94o > 《少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