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成中国赛鸽品系不是高不可攀

 阿铎1 2018-09-16

长期以来鸽界对信鸽品系的培育都十分重视,但在所有可以翻阅的理论书籍,育种经验、模式、方法众多,有很系统的基本理论,有很具体的操作程序,复杂的直观的都有,这些工作可以说,鸽界有志之士都在反复实践,一丝不苟地在做,并且是有收获见成效的。可是,中国品系鸽却还是只听锣鼓响,不见个角上台,这种场面捧场者自然会觉着无耐,久而久之就有了'品系'高不可攀的思想混乱现象,烦躁的时候,甚至有用网上语言讲着乐的,不承认'品系'。在科学普及的今天,这应该是我们鸽界的不幸和悲哀。当局者迷是真迷惑,我们如果稍微换一一个角度,看国外众多品系的来历,它们的背后真有深奥到,使中国人无法做到的东西不成,岂有此理,不让人笑掉大牙。完全可以立论,育成中国品系鸽不是高不可攀。为什么这么确定,我认识肤浅不准备讲大道理,只想讲几件小事情,从中国信鸽爱好者的认知出发,看看是否在理。

育成中国赛鸽品系不是高不可攀

在欧洲赛鸽的发展历史悠久,'品系'众多,是现代赛鸽进化的温床。具体到养育这些品系的人,他们也都是社会成员中大凡人一个,如我们习惯称呼的鸽友,外国鸽友,也是相当准确的。

在一些文章、传记、介绍给我们的这些名外国鸽友中,也可以窥视这些'名家'鸽友-斑,传记本的描述的就会很具体化,我看有一位是这样的记述的,他的职业是屠夫,也就是一个杀牛的,另--位'品系'名家直接就是农夫。这里我们不是评说这些社会角色怎么样,而是很简单又很直观的平凡。

育成中国赛鸽品系不是高不可攀

第一、能够被立为'品系'的创始人,本来可能也很普通,社会普通一员,我们说的普通会员就行。

第二、正因为普通到一个职业屠夫能育成一个'品系',还因干这一行有一定的剩余资金作为后盾,有玩鸽子的钱,鸽迷屠夫育出好鸽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三、普通农夫鸽友天然的养育鸽子的环境适合。看一下登出来的图片,他们的鸽舍就是一点小木屋,看来也并不需要豪华,'品系'就从这些落有不少蛛网的小木房子里飞出来的。我想哪些无限崇敬,顶礼叩首的人们,当然也不会没看到这些景象。

第四、还有无人不知的詹森兄弟有很厚的一部育种原理书,给他写这部原理书,比育出詹森鸽系要难得多,因为,就照片资料看及文章介绍,詹森家族就是最昌盛的年代,养的鸽子也不过几十只,从来不搞工厂化生产,一年出的鸽子也是两位数,既没有靠举家之力大规模作育,放飞,可詹森的赛绩彪炳,育种成功,是誉满天下的使用者给延续出来的,特别是近-十多年,一位高龄老詹森,这恰恰说明,品系的创始人,他也不一定需要拥有大型的养殖场,本身养育成自己的品系不是以他自养的数量为标准的,(但要求他自成体系,不是鱼龙混杂的出成绩群体)这样他撒出去的就是一一个鸽系的鸽子,在更大范围为他作放飞比赛,繁育作种的延续,当他的鸽系在较大范围,被人接受得到验证,更加不断给这个鸽系以支撑,我是想说品系成活的外部条件很重要,关键是舍内种鸽、赛鸽互为系统,不需要多,哪么大部头的育种原理,也只不过是詹森棚中两位数鸽子的记录。

育成中国赛鸽品系不是高不可攀

老詹森能运作至今,在于首先不把自己品系的核心群,搞成一支万国军团,他要是养成千上万的鸽子,见异思迁也不会有人记得詹森,因为世界鸽子早就重新洗牌,重组升华,数不清的新品系是被后人再创作出来了,今天世界赛鸽运动已经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好鸽子品系属于全人类,中国鸽界是清醒的,每个人都很明白,在信鸽育种这个领域,要有我们的民族创新精神,从来都不甘跟着别人的屁股后爬行,还有什么高峰不能征服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