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的超级小帮手

 昵称33542116 2018-09-16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自动自发,可是,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愿意自动自发呢? 多数的孩子都是从学龄前积极参与家中事务的主动到学龄后意兴阑珊的被动,到青春期以后是叫了还不动,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否有什么神奇魔法药可以让孩子永远保持主动参与家务的热忱呢?


例如,笔者女儿从会走路起,就是家里的超级小帮手,举凡请她拿餐具、扫地擦桌洗碗、照顾弟妹,她都是:“好,马上来”,等到她去上幼儿园了,老师也常常跟我们说她是老师的好帮手,会主动帮忙做事,也会热心照顾新来的同学。

然而最近将满六岁的她有点不一样了。


常常请她帮忙时,她会问“为什么? ”,或是回答“不要”以前那个随传随到、总是快快乐乐抢着做事的小女孩似乎想改变了。

幸好,甫满两岁的小女儿和以前的姊姊一样喜欢参与家中的每一件事,成为新任的超级小帮手。


不过难免会想,会不会几年后这位小小帮手也开始摇头说不了呢?到那时候,如果鼓励无效,是不是应该采用积点换奖品制? 还是竞赛制? 轮流制?


年幼的孩子积极参与家中事务,通常是出于好奇心以及希望时时待在父母身边、得到大人肯定。可是当孩子日渐长大,对日常之事不再好奇、也不再需要父母时刻相伴、开始对其他事物产生兴趣、开始会比较(例如为什么总是我在做事? 或为什么我做的比别人多?)……这时候的他们会闪躲、会找借口、会推托、会质疑、会不耐烦、甚至会生气。大人面对叫不动或是做得心不甘情不愿的孩子,不免会怀念起当年那个可爱的小天使,感叹几年光阴变化如斯。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变化着,父母也得因应孩子的变化调整教养方式,从超级小帮手的鼓励模式转换成以父母为念的体贴模式。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自动自发,可是,怎么样才能让孩子愿意自动自发呢?

其实,一个能够时常替父母着想的孩子,必定是自动自发、认真又勤快的: 因为希望母亲不要太劳累,所以在家会帮忙料理家务、出外会帮忙提重物、随时会关照家人的需求并适时补足。孩子从心而发为父母着想就是孝道的基础,有的孩子天性就能时时以父母为念,有的孩子则需要后天的学习。后天的学习有赖环境气氛的耳濡目染和父母师长的善加引导。


例如老师要让孩子知道孝顺父母的重要、做父亲的必须让孩子知道母亲的辛劳与伟大,做母亲的要教孩子体谅和敬重父亲、让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孝养祖父母等。身教胜于言教,父母以身作则并适度地提点孩子,让孝心在孩子心中一点一点地萌发、茁壮,从居家的为家人着想,到将来进而入社会成为能够利他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