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人也有“白癜风”吗

 生当做人杰re25 2018-09-16

白癜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造成自体黑色素细胞特发性损害,黑色素细胞自表皮脱失而致色素脱失而形成白斑的皮肤病


古代有白癜风吗,

当然,白癜风这种病自古就有,只是,古代还没有 “白癜风”的叫法   



白癜风在中国古代称之为“白蚀症”、'白处'、'白毋奏'、'白癞'、'白癜'、'白癜疯'、'癜风'、'白驳'、'白驳风'等。



现代医学中的白癜风一词 其实源于拉丁语 vitium,意“缺损”,或vi-tellus,指“小牛白色斑片”,在1世纪,罗马医生所写的书中,就有现有的白癜风英文名称 vitiligo,在印度文献中,将白癜风称作 kilas  (kil,白色,as 抛弃), 而且,在当时,患lilas白癜风的是被不公等看待的,如得了kilas,是不能当牧师的,可见,当时的印度,是对白癜风病人很歧视的


其实对于白癜风,中医对白癜风的研究更早,更有发言权:


 西汉时期的 帛书《五十二病方》,书中称现在的白癜风为 “白毋腠”,而且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在此书中开始有了初步体现。



晋朝,“白癞”、“龙舐”、“白驳”的病名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白癜风,一名白癞,或谓龙舐,此大难治。”又日:“治面颈忽生白驳,状如癣,世名为疬疡,……。”其中“白癞”、“疬疡”之病与现代的麻风病相似,由于当时条件受限,可能将其与色素减退性皮肤病混为一谈,亦或谓异病同治之论。“白定”最早见于《刘涓子鬼遗方》,曰:“树穴中水向东者,就火刮洗二三过即愈。枫树胜也。”



隋朝《诸病源候论》,其记载:“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



唐宋时期,《圣济总录》为文献中首次记载“白驳风”:“治面项身体白驳风,涂淋方:生木树腔中汁柳树为上……。”“癜风”最早见于《仁斋直指方》,其将赤癜、白癜统称为“癜风”:“治赤癜、白癜方:硫黄。明白矾(并生),上为末………癜风方:雄黄,硫黄,黄虢丹,密陀僧,大南星,上等分为末,先用姜汁擦患处,次用姜蘸药末擦……”。



清代,“白点风”最早见于《外科证治全生集》,其曰:“以蛇蜕,不煅煎汁,敷白点风,洗恶疮。”“白癜疯”的病名最早见于《疡医大全》,其记载“手上白癜疯:凤仙花一棵,带泥人砂铫内煮滚洗之。”而“白驳疯”、“癜疯”最早见于《外科大成》。从上述病名可以看出,清代把“疯”与“风”字通用,“点”与“癜”字通用。这一时期,中医外科发展较快,对皮肤疾病的论述、记载也较多,同时,对白癜风病名的认识也不尽相同。例如,许氏在《外科证治全书》中认为:“白屑风义名白驳。”  康熙字典上说,“癜,风斑片也,有紫白二种”。




中医怎么治疗白癜风呢,中医自然用中药,多年来,中医对白癜风沉淀积累的研究,也将白癜风做了分型:



气血不和型:发病时间长短不一,躲在半年至3年左右,皮损白斑光亮,好发于头,面,颈,四肢或泛发全身,起病速,蔓延快,无自觉症状或有微痒。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细滑,治宜调和气血,疏风通络。


湿热内薀型:  证见皮损呈白粉红色,或有淡红色丘疹,发于额面七窍或颈部,夏秋季节发展快,冬春季节不扩散,常感皮肤微痒,日晒后加重,治宜调和气血,清热除湿。


瘀血阻络型:病程日久,皮损局限一处或泛发全身,但可停止发展,亦可发生于外伤部位,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肝肾不足型:发病久,或有家族史,证见皮损呈乳白色,局限或泛发,皮损区毛发变白,病情发展缓慢,对光敏感,皮肤干燥,伴头晕眼花,妖气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活血。

肝郁气滞型白斑无固定好发部位,色泽时暗时明,皮损发展较慢,常随情绪恶化而加重,以女性多见,治宜疏肝解郁,活血祛风。



那么,中医治疗白癜风的药物都用哪些呢?


🌟这里总是有干货🌟



治疗白癜风中药


生地黄,熟地黄,鸡血藤,何首乌,当归,姜黄,防风,川芎,浮萍,白鲜皮,蝉蜕,萆薢,薏苡仁,牡丹皮,茯苓,赤芍,白芍,苍术,秦艽,赤芍,桃仁,红花,老丛根,大枣,麝香枸杞,川楝子,南沙参柴胡,防风,郁金,蒺藜等。



治疗白癜风中成药


白蛀丸,白癜风丸,白癜风胶囊,白灵片,白灵酊,白斑酊,消白灵酊,复方卡力孜然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