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我喜爱的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
![]() 纪广洋 有一种绿叶,四季舒展、四海飘零;有一种幽香,悠悠荡荡、无所不在……这就是与人类、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茶叶。 因为醉心于淡淡的茶香,对有关茶的文字也就有所偏爱。从古典诗词的幽雅遣词里、从现代美文的匠心造句里,我常常沉溺、幻化出自己绿莹莹的情致和香喷喷的通感。 该书上,有一篇《人生如茶》的散文再次勾起我的口渴和心渴:“氤氲的茶气扰乱了我的心绪,抬头端祥他的茶杯,看卷曲的茶叶在滚烫的水中悬泊、舒展,向杯底次递坠落,便觉再生般地鲜活,竟看的呆了。” 赏读着这篇美文,我看的也不免呆了:“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和艺术内涵都浸泡在里面了,因而这小小的绿叶,从古至今有无数人赞美。中国的茶道讲雅趣,重礼仪,倡内省,寄情山水、融情于茶香、茶色、茶叶之中,升华人格,陶冶情操,荡涤心灵,调和阴阳。逢年过节,平常日子,有客来敬上一杯香茶,表示友好与尊重。常见酗酒斗殴的,却不见品茶人打架,悠久的茶文化,处处体现着民族和谐的精神。” 品咋着这篇美文,真有一种涤荡心灵的感觉:“人生的道路也似品茶……茶道艺术不仅情趣高雅,意境幽远,回味无穷,而且从品茶中可领悟人生处世哲学:冲泡茶叶麻烦,如同生活繁忙;初入口会有苦涩,但苦过甘来,齿颊留香。生活是一条多彩的河,在它长长的岁月中,难免有起有伏,有失有落,任你一心的壮志抱负,它却冥顽不从,一路坎坷。然而苦过累过伤心过,多少年以后再回首,最终还是明白了,有得才有失,有爱才有痛。由此,心中方平静下来,满心的欲望焦灼归于一种淡泊。” 一遍遍地诵读、一次次地反刍品味之后,我记住了该文的一些精彩章节,同时也记住了该文的作者——若荷。 从此,我就开始寻读这位女作家的一系列美文,尤其是她有关茶的精湛文字。 后来,在2005年6月13日的《楚天都市报》上,又看到若荷的《沸水里开花》。如果说她的《人生如茶》让我赏读、品咋出历历口感和郁郁心绪来的话,那么,她的这篇妙笔行文、匠心独运的涉茶美文,则让我赏心悦目地惊艳出了玄妙的视感和深幽的观念。 试看:“精巧的紫沙茶具,轻柔的沏茶动作,淡绿的茶心里,点缀着一朵洁白的菊花。于是想,她从前是不大喝茶的。果然,她说,是从三年前的那个时候,才喜欢上了喝它,一个人的时候便冲上一杯,给自己。”这如诗如画的优美文字,先是让人瞠目、继而令人回味、接着教人沉思细念…… 再看:“当热水器的水流如柱,在杯底溅起旋转的浪花的时候,不知为什么,那些翻滚着的叶片总会一次次打动她。于是就想,那是几经烤炙而出的茶叶吗?抑或是茶树不死的灵魂,它以优美的姿态翩跹舞蹈着,旋转着,并且全部朝着一个方向,仿佛心有所归。这使她惊奇起来,便想,那个方向,是否也曾有过那么一棵树,与它毗邻而生,在春天的细风里摇曳生姿,在冬天的冰雪里相偎取暖,仿如它前世的伴侣。”如此的笔墨、意象和景致,笔端流露的还仅仅是茶的描摹和玩味吗?这样的文字,似温泉下的瀑布,劈头盖脸地从眼底到心底,让人感觉着就像热茶入腹、让人联想着就似茶树葳蕤、让人共鸣着跌入内心,然后频频在九曲柔肠里踟蹰回望……我似乎看到一颗郁绿的树,在人世的尘原上枝叶繁茂,像一浪碧波、更像一片瑞云。 有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原来似信非信的,读到若荷的这篇美文后,我是真正的信了。“在想念的时光里,在或浓或淡或香或涩的茶水中,她学会了慢慢品味那份别样的人生滋味。她还喜欢喝干燥了的花,菊花、玫瑰……她说看它们在沸水里慢慢鲜活,就如生命里开花,在她面前暗示出某种人生的禅意……”在渊源流长的中国文化和佛教文化里,茶和禅一实一虚,彼此辉映、相得益彰,许多时候和情景里,禅能够借助茶得以诠释、得以绽放,禅宗的端底不就是始于一枝花的颖悟吗?而今,如此美伦美奂的茶思禅语出自女作家若荷的笔下,更是妙不可言。 因为喜欢,所以关注;因为阅读,心花怒放。我盼望在今后的岁月里,能赏读到若荷更多更美好的文字。最后,我还是引用若荷《沸水里开花》里的一段文字作为我品茗鉴赏的心得和体会:“茶虽苦,但苦中有香,味虽涩,可涩中犹甜。而我却想,时光漠漠,人生苦短,曾经得到或失去的,何止是一份牵挂,身在旅途,有多少追求不是千回百折、坚韧不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