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身体尚未发育成熟,为何十三四岁便要嫁人?原因非常简单 现在有些农村存在着让人难以接受的陋习,就是一旦孩子不上学了,变很快帮他或她物色结婚对象了(不管孩子是否达到了适婚的年龄),我们都知道现在国家法定的结婚年龄女子20,男子22,所以当代很多年轻人对这类旧时的早婚事件还是挺排斥的。不过大家别以为别看我们现在比较认同的结婚年龄是在20、22这样,但要是按照古代法定的结婚年龄算的话,现在很多中学生都成了大龄未婚青年了。 战国时期,青年人的适婚年龄又被往前调整了很多,齐桓公在位时明文规定规定齐国女子必须在14岁之前出嫁。在这方面做的最狠的帝王应该就属汉惠帝了,他明确规定当朝女子必须在15岁之内出嫁,如若延期每年必须增加其家中5倍的税收,5倍的税对很多穷苦人家而言,是个非常的庞大的数目。因此在汉惠帝时期,女子的结婚年龄确实都在15岁之内。 在这么长历史时段中,难道真的没人对这样的适婚年龄踢出异议吗?其实还是有的,当时也有很多人觉得15岁左右的孩子根本没有发育成熟,让没有发育好的孩子去结婚生子,对孩子的身体非常的不利,而且这时候去生孩子,很容易造成产妇难产。 所以在很多朝代,都会有大臣们向皇帝谨言,说早婚早育如何如何的不好,但是皇帝都会当作没听见。而且听得多了,皇帝们也深知早婚早育的危害,这就是为何公主们不受15岁之前要出嫁这个法令的制约,可以晚两年结婚。既然皇帝懂得这样的道理,那为什么还要让尚未发育好的孩子们早早地结婚呢? 其实这也好理解,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我国古代的人口数量绝对远低于现在的人口,而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间人口数量的较量。因此作为一个国家的国君,皇帝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增加国家的人口数量。 战国最后由秦国一统天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秦国的人口已经到达了3000多万,但是秦末乱世至刘邦建立西汉之间,连年的征战,致使人口大幅降低。西汉初期,人口已经将至1000万,所以这就是为何汉惠帝时,朝廷出台了如此苛刻的政策,女子15岁之前必须出嫁,否则就要交种税。不过这一政策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至西汉末年,大汉王朝的人口已经增长了6倍。 大家记忆最深刻的较少人口数量的应该就是计划生育了,当初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时,便是提倡晚婚,以此类推古代帝王将女子结婚年龄定的那么早,主要是为了提高女子的繁衍率,也就是加大国家的人口基数,如果大家身边有生育较早的人的话,便可以发现他们家可能会比结婚晚的家庭整整多出一代。比如说有的人40来岁都当爷爷了,有的人40来岁才当父亲。 其实即便我国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没那么严了,我们也不会提倡青年人那么早结婚生子。首先就像上面说的那样,未发育好的孩子结婚对女子的身体不好。其次古代之所以会那么早逼迫孩子结婚,除了增加国家的人口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古代人均寿命普遍的短,而随着医学进步如今我们的平均寿命要比从前提高了很多,所以不管是哪方面我们现在都不会再延续那种适婚年龄了。 现在大家应该都能理解为什么,古代君王会在明知女子过早结婚的情况下,竟然还指定了如此苛刻法令,让女子十三四岁就要嫁人了吧。 |
|
来自: 昵称41082923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