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观典》:令你沉醉一场的文化盛宴 文章千古事,书法万年传。书法是最中国的元素和符号,最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沿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依次演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风格,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或沉重厚朴,或飞扬婉转……皆以“无言之诗,无行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精彩纷呈,各领风骚,为世人所爱,世代相传。
《书法观典》旨在将抽象的笔墨语言形象化、可感化,以最生动的形式养眼慧心,雅俗共赏。观,是围绕书法的视觉的重要特征,关注书法欣赏的视野、眼力、观点,重在有看点、有看头;典,是撷取书法历史长河中的传世经典,最早、最好、最奇……第一,唯一。以其之最,让你登凌绝顶,一览书道万象的大千世界,深知书法、喜欢书法,与书法情投意合,愉悦心性意境,领略生活意义,丰润美好人生。 《书法观典》传递书人合一的 生命意义 ○书法滋养生命。儿童学习书法,滋品导行,可养成专心的习惯、高尚的情操、持久的毅力。所以国家要求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学书,更在育人。成人学习书法,修心养性,调身、调神、调息,延年益寿。欧阳询85岁,柳公权88岁,文征明89岁尚习小楷,智永习书百岁而寿乡。书家都是同龄人中最长寿者。105岁的苏局仙说“养生之道唯书画而已。” 智永《真草千字文》 欧阳询《皇甫诞碑》 ○书要讨你喜好。本着“就是要你喜欢”的意旨,从心出发,人书相宜,面对370幅风格各异的书法“菜单”,总有你喜欢的“菜”。毕竟,喜欢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才能永远。
○学书贵在勤恒。智永退笔成冢、怀素蕉叶代纸、颜真卿醮黄泥水在墙上练字,文征明、赵孟頫、弘一大师,字毕而人终,每个典故都昭示着同一个事理,学书不仅要勤更要恒久。勤恒是毅力的考验、成功的阶梯。 怀素代表作《自叙帖》 ○人格决定书格。颜真卿、文天祥、岳飞、黄道周、林则徐等,忠义报国,英勇捐躯,汇成道道爱国风景;于佑任《望大陆》渴望两岸统一,激荡魂灵;钱泳《海国记》记载着钓鱼岛就是中国的……所有这些,无一不升华书如其人的生命高度和精神丰碑。书法是人格的最好表达,欲学书先做人。 文天祥绝笔《虎头山诗》 ![]() 《书法观典》阐述贵在得法的 方法意识 ![]() ○学多师古。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遵循书法名家、名家名作、名作名评的“三名”原则,本书荟萃了书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山之作、代表之作,以“最”意之美之评,让你醉“最”书法,博古通今,领略古韵今神的完美结合,悟出学书之本源。 中国最早书法——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得法为王。怎么欣赏书法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大多一页一作,设计上采取了解作品缘起、突出作品主体、注重鉴赏解析的方法,对作品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力感、气韵、神彩、意境,以及在书家和书史上的地位、作用、价值、影响等进行风格解析,与作品风格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通过明晰书道,提升书法鉴赏的能力水平。 《爨龙颜碑》 大字之祖《瘗鹤铭》 ○领悟异同。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拘,通过对比,领悟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有帖碑之比如南帖北碑,有书家之比如南董北米,有字体之比如一帖二体,有内容之比如一帖多作,《心经》一文多写。汇聚众家风格,比析不一样的技术路径和取道之法,深化印象,便于掌握。 小篆鼻祖李斯《峄山刻石》《泰山石刻》 ○道法自然。书法的玄秘还与宇宙万物同道同法。晋卫夫人说“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空坠石,竖如万岁枯藤,戈钩如百钧弩发”,张旭看到公主与担夫争道,顿悟笔法的龙蛇翻转之妙,黄庭坚见船夫划浆而得书法的神韵,还有“印印泥”、“折钗股”、“锥画沙”、“屋漏痕”等等,都强调无法不得体,从而见证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书法之美,美在自然。
○书道化境。既有怀素草书的风格变幻,又有杨凝式一书一风貌的个性展示,还有何绍基的各体兼擅,尤其是颜真卿,从最初书艺到老年书意的行径,一路走来,可尽兴咀嚼“颜骨”形成、发展、强化和完善的过程,品味从有法到无法的嬗变和大师风神。 杨凝式楷书开山之作《韭花帖》 ![]() 《书法观典》演绎魅力无穷的 人文意趣 ![]() 梁启超说“书法是最优美最便利的娱乐工具。”书法在彰显人文魅力中独领风骚,书史上的诸多典故、逸事、趣闻,都变成了特有的人文美学,本书亦充分体现,并为激趣。诸如—— 郑板桥《难得糊涂》《行书论书》 ○引述书香门第的家族风流。古往今来,王氏、卫氏、赵氏等一个个家族,异彩纷呈,特别是赵孟頫妻子管道升,相夫教子,栽培后代,赵氏三代就出了七个大书画家,诠释了家学之美。 赵孟頫《与山巨源绝交书》 ○揭示同生共长的相互砥砺。父子的有王曦之王献之、欧阳询欧阳能、米芾米友仁、赵孟頫赵雍、文徵明文彭,父女的有蔡邕蔡文姬,师生的有李应祯唐伯虎、包世臣吴熙载、康有为梁启超,夫妻的有赵孟頫管道升,叔侄的有张孝祥张邦元,翁婿的有李应祯祝允明,舅甥的有陆机陆云,孪生的有沈度沈粲,亲家的有唐伯虎王宠,挚友的有唐伯虎祝枝山、郑板桥金农, 帝王的有唐太宗李世民、南唐李后主李煜、宋徽宗赵佶……相互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文徵明《醉翁亭记》 ○闪烁群峰并峙的灿烂辉煌。初唐四大家的虞欧褚薛、宋四家的苏黄米蔡、明四家的邢张米董,苏门四学士、吴中四才子的唐文徐祝,等等,等等,各领风韵,难分伯仲。 苏轼第一书《寒食诗帖》 ○体现书法魅力的丰赡快意。书法知识、书作美感、书家个性、书史轶事,宛若珍珠串亮全卷,熠熠生辉,给人无限的雅致空间,传导情趣愈丰富、生活愈美满的人生意趣。即便是走马观花,你也会翩若惊鸿,顿觉灵魂深处艺术生命的苏醒。
![]() 《书法观典》洋溢沁人心脾的 美感意象 ![]() 美感是最好的教育。书法是“纸面上的舞蹈”,以意造境是其核心。为使美感通达,本书—— ○在情意之美上,泼洒“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意韵,如《兰亭序》的意态悠闲,《祭侄文稿》的悲愤激昂,《寒食帖》的苍凉惆怅,书法成为书家情怀、时代风云的倾泄。 被誉为颜书第一的《祭侄稿》 ○在美感气韵上,力求原汁原味,将原作线条的粗细长短,姿态的千变万化以及墨色浓淡枯润的不同,最大化地还原、泡发,在审美、风格、形式和笔墨的学书要素中,首先以书作的画面感增强视觉冲击力,晋韵、唐法、宋意,以及弘一为代表的禅意哲学,无不充分的展现,翻开本卷总有让你一见钟情的快慰。 弘一大师绝作《悲心交集》 ○在人和之美上,挖出人脉相和的高格意蕴,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的师生相承出新,也有柳公权在欧阳询、颜真卿基础上的入古出新。 柳公权代表作《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在原味物感上,强调帖的纸味和碑的石味,将有跋序作品的全貌与局部放大结合,既可赏其全貌本色,又可放大察微,保持破损,以衬沧桑。 书史之祖——钟繇《宣示表》 目染书道万象的艺术根脉、审美意向、时事风云和哲思美感,《书法经典》既明之“书之初在于师,书之长在于恒,书之美在于心,书之颠在于魂”的道理,又呈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趣,从而将你引入妙不可言人生境界,激发醉美的生命气象。读之,时空穿越,醉意朦胧;释卷,心满志足,快意无穷。 注:点击下面阅读全文可在当当网原文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