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隐形爸爸”参与育儿?这份妈妈自救指南赶快收好!

 小天使_ag 2018-09-17

相信不少家庭都有过这样尴尬的一幕出现:

妈,我的书呢?

妈,今天吃什么吗?

妈,我的衣服干了吗?

......

 

爸......

嗯??

我妈在哪里?

 

很多家庭中,相比于妈妈,爸爸更容易在孩子的教育生活中缺席。


“缺席”的爸爸大致有以下三类


  • 长期忙于工作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去陪伴孩子。 

  • 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黑脸”的角色,让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 观念陈旧、性格固执,喜欢凭自己的想法、经验去教育孩子,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感。

 

实际上,爸爸参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爸爸跟孩子的相处模式与妈妈有很大的差别,影响也就不一样,下面我们来做个对比。


与妈妈相比,爸爸能够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 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

  • 在性格方面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

  • 帮助提高孩子的情商与社交能力;

  • 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跟智商开发。

 

长期缺少父爱,会产生“缺乏父爱综合症”,表现为:

  • 认知受到阻碍;

  • 性格有缺陷如胆小、懦弱等;

  • 会产生抑郁、缺乏自信等情感障碍;

  • 体格发育会比同龄人慢。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爸爸们赶紧行动起来吧~~拒绝“丧偶式”育儿,拒绝做“隐形爸爸”!


如何成为一个好爸爸


01

心理方面

 一、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相处方式:


婴儿时期   

爸爸在宝宝出生后就要多陪伴宝宝,培养彼此间的亲密关系。跟宝宝建立很好的互动基础,为心理健康成长做铺垫。


3岁及之后

此时孩子的大脑正在快速的发育,开始对外界的事物产生更多的兴趣。爸爸应为孩子创造更多感受外界事物的条件,多到户外活动。与孩子做一些趣味性的游戏,陪孩子玩耍,能够更好地培养爸爸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情。


入学后

此时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有了更多自己的思维,情绪也会有更大的波动。爸爸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要以父亲自居,孩子犯错误时不能一味的责备,要更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困惑并加以引导。


青春期时

此时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叛逆心理,这时爸爸要更多地理解孩子,不要过多的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事情保持民主开放的态度,只要不过分,适当给予孩子积极地引导,把选择的权利留给孩子。

 

二、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爸爸平时工作忙,除了晚上和周末,实际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更要提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 每天都和孩子共进晚餐,在吃饭时与孩子聊聊学校生活,不要数落和审问。

  • 闲暇时多和孩子相处,比如玩智力游戏、打闹、运动、聊天、尝试新事物、一起修理东西、共同保守一个秘密等。

  • 充分利用周末,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去超市购物、去游乐场、去撒个欢吃点好的。 


02

学习方面

一、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对于孩子的学习上的波动,要冷静处理、耐心询问,给予其独立学习的空间。


  • 成绩好时,不要用奖励来打发孩子,常以物质手段作为激励,容易使子女将爸爸的关爱简单理解为物质的满足。

  • 成绩差时,不要训斥孩子,甚至忍不住动粗,会让孩子充满失败感。

 

二、尊重孩子的学习主动权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爸爸难免会表现的比较强势,容易过多的干预和限制,最后给孩子带来的往往是被剥夺自由的愤怒和无能为力的无奈,还容易给孩子带来「我很无能」的暗示。


所以应该要尊重孩子的学习主动权:

  • 计划进度:让孩子决定写作业的顺序和时间。

  • 安排休息:让孩子决定每次间隔休息的时间长短和休息的方式。

  • 设置惩罚:让孩子决定,如果自己违背了这些规定,如何惩罚。

  • 这些计划都应建立在爸爸和孩子商量的基础上。

 


三、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爸爸的陪伴和帮助,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2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