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家庭都有过这样尴尬的一幕出现: 妈,我的书呢? 妈,今天吃什么吗? 妈,我的衣服干了吗? ......
爸...... 嗯?? 我妈在哪里?
很多家庭中,相比于妈妈,爸爸更容易在孩子的教育生活中缺席。 “缺席”的爸爸大致有以下三类
实际上,爸爸参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爸爸跟孩子的相处模式与妈妈有很大的差别,影响也就不一样,下面我们来做个对比。 与妈妈相比,爸爸能够让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长期缺少父爱,会产生“缺乏父爱综合症”,表现为: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爸爸们赶紧行动起来吧~~拒绝“丧偶式”育儿,拒绝做“隐形爸爸”! 如何成为一个好爸爸 01 心理方面 一、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相处方式: 婴儿时期 爸爸在宝宝出生后就要多陪伴宝宝,培养彼此间的亲密关系。跟宝宝建立很好的互动基础,为心理健康成长做铺垫。 3岁及之后 此时孩子的大脑正在快速的发育,开始对外界的事物产生更多的兴趣。爸爸应为孩子创造更多感受外界事物的条件,多到户外活动。与孩子做一些趣味性的游戏,陪孩子玩耍,能够更好地培养爸爸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情。 入学后 此时孩子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有了更多自己的思维,情绪也会有更大的波动。爸爸在跟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要以父亲自居,孩子犯错误时不能一味的责备,要更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困惑并加以引导。 青春期时 此时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叛逆心理,这时爸爸要更多地理解孩子,不要过多的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事情保持民主开放的态度,只要不过分,适当给予孩子积极地引导,把选择的权利留给孩子。
二、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爸爸平时工作忙,除了晚上和周末,实际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更要提高质量地陪伴孩子。
02 学习方面 一、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 对于孩子的学习上的波动,要冷静处理、耐心询问,给予其独立学习的空间。
二、尊重孩子的学习主动权 在孩子的学习方面,爸爸难免会表现的比较强势,容易过多的干预和限制,最后给孩子带来的往往是被剥夺自由的愤怒和无能为力的无奈,还容易给孩子带来「我很无能」的暗示。 所以应该要尊重孩子的学习主动权:
三、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爸爸的陪伴和帮助,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2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和情商更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