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守住道路的根本的问题 译解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昔者冯夷、大丙之御也,乘云车,入云蜺1;游微雾,骛2恍忽;历远弥高以极往,经霜雪而无迹,照日光而无景3;扶摇抮抱羊角而上,经纪山川,蹈腾昆仑;排阊阖4,沦天门。末世之御,虽有轻车良马,劲策利锻,不能与之争先。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令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电以为鞭策,雷以为车轮;上游于霄5雿6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刘7览偏照,复守以全;经营四隅,还反于枢。故以天为盖,则无不覆也;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四时为马,则无不使也;阴阳为御,则无不备也。是故疾而不摇,远而不劳,四支不动,聪明不损,而知八绒九野之形埒8者,何也?执道要之柄,而游于无穷之地。 【译文】以前冯夷、大丙的驾御,乘雷公之车,驾上六条彩虹为马,遨游于微朦的云雾之中,驰骋在邈茫迷朦之境,历远及高直到渺远之处;经过霜雪而不留印迹,日光照射而不映阴影;如飙风曲萦盘旋而上。经过高山大川,跨越昆仑之巅,推开天门,进入天宫。近世驾御,虽有轻捷车儿健骏良马,并有强劲鞭儿尖利鞭刺催赶,却无法与冯夷、大丙互争高低优劣。所以大丈夫恬静坦然,无思无虑;以天为车盖,以地为车厢,以四季为良马,以阴阳为御手;乘白云而上九霄,与自然造化同往。放开思绪,随心舒性,骋天宇。可缓行则缓行,可疾驰则疾驰。令雨师清洒道路,唤风伯扫除尘埃;用电来鞭策,以雷做车轮;向上游于虚廓高渺区域,往下出入无所边际门户;虽然观览照视高渺之境,却始终保守着纯真;虽然周游经历四面八方,却仍然返还这“道”之根本。所以,用天作车盖,就没有什么不能覆盖了;以地做车厢就没有什么不能承载了;用四季作良马就没有什么不可驱使的了,用阴阳做御手就没有什么不完备的了。所以疾行而不摇晃,远行而不疲劳,四肢不疲惫,耳目不损伤而能知道整个宇宙天地的界域。这是什么原因呢?是由于掌握了“道”的根本而畅游于无穷无尽之中。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守住道路的根本的问题,所以,用天作车盖,就没有什么不能覆盖了;以地做车厢就没有什么不能承载了;用四季作良马就没有什么不可驱使的了,用阴阳做御手就没有什么不完备的了。所以疾行而不摇晃,远行而不疲劳,四肢不疲惫,耳目不损伤而能知道整个宇宙天地的界域。 —————————————————— 【注释】1.蜺:(ní尼)古同“霓”,虹的一种。在虹的外圈。称副虹。又称雌虹、雌蜺。《列子·天瑞》:“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楚辞·天问》:“白蜺婴茀,胡为此堂?”《三国演义》:“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蜺堕鸡化。” 2.鹜:(wù务)古通“鹜”。奔驰。《楚辞·离骚》:“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楚辞·九歌·湘君》:“鼂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庄子·外物》:“陷没而下,骛扬而奋鬐。” 3.景:(jǐng井)古同“影”。《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诗·大雅·公刘》:“既景迺岡,相其阴阳。”《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管子·明法解》:“臣之法主也,如景之随形。”《庄子·寓言》:“众罔两问于景曰。”《荀子·王霸》:“辟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直也。”这里用为影子之意。 4.阊阖:传说中的天门。《楚辞·远游》:“命天阍其开关兮,排阊阖而望予。”《史记·司马相如传》:“排阊阖而入帝宫。”《说文》:“阊,天门也。楚人名门曰阊阖。”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5.霄:(xiāo肖)古通“消”。《墨子·经说上》:“霄尽,荡也。顺长,治也。”曹植《洛神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霄而蔽光。”这里用为消灭、消失之意。 6.雿:(diào吊)虚无寂寞。《淮南子·原道训》:“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 7.刘:(liú留)古通“浏”。浏览。《淮南子·原道训》:“上游于霄雿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刘览偏照,复守以全。” 8.埒:(liè列)指边界。《列子·天瑞》:“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尔雅》:“山上有水埒。”《淮南子·本经训》:“合气化物,以成埒类。”高诱注:“埒,形也。”《说文》:“埒,卑垣也。”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弓如明月对堋,马似浮云向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