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悠悠无锡小娄巷(三) 小娄巷的秦氏家族

 lao_yang 2018-09-17

  明末清初,谈氏家族逐渐衰落,小娄巷的主角遂由与谈氏家族有多代姻亲关系的秦氏继而代之。


一、无锡秦氏

据《锡山秦氏宗谱》记载,小娄巷秦氏为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秦观之子秦湛的十世孙秦惟祯的后裔。秦观曾同苏轼来无锡惠山游览赏景,爱慕无锡的山水。秦观之子秦湛,任常州通判,定居常州武进,于是迁秦观之柩葬于无锡惠山。秦湛的十世孙秦惟祯是无锡秦氏家族的迁锡始祖。秦惟祯的孙子秦彦和,在元代末年,从胡埭迁居城中六箭河北岸玄文里,其后裔被族内称“河上秦”。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 1486 ),秦惟祯的七世孙秦金,又自胡埭的张舍迁居到无锡县城西水关,其后裔被族内称“西关秦”。“河上秦”与“西关秦”是无锡城中秦氏家族的两大支系。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河上秦”秦彦和的曾孙秦夔(读kuí )、秦孚同时中举;此后,“河上秦”的秦夔和“西关秦”的秦金又接连中进士,从此奠定了无锡秦氏家族发迹的基础。嗣后子孙蕃衍,“河上秦”栋厦云连,鳞次栉比,跨师古河(即六箭河,现崇宁路)两岸都是秦姓住宅。清初,又向大、小娄巷、中市桥巷、东河头巷、虹桥下、县下塘等处发展,小娄巷秦氏即自此世居于此。

无锡秦氏家族,这个从耕读世家进而为书香门第的文化世族,据统计,明清两代,中进士34人,中举人77人。在34名进士中,有13人点了翰林,入翰林院任职。有三人列入一甲第三名探花,他们是秦鉽秦勇钧秦蕙田。有“一门三探花”之誉。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秦氏荣耀扬锡城。

而小娄巷的无锡秦氏也是科名累累不断,兴旺发达


二、小娄巷秦氏

清乾隆十六年(1751),清乾隆帝弘历第一次南巡。二月二十日乾隆帝到无锡惠山,即到秦园(寄畅园),其时,接见了秦氏九老,乾隆《寄畅园》诗中有“近族九人年六百,耆英高会胜香山。”就是指此事,九老中住在小娄巷的秦敬然、秦东田父子

1、秦敬然(1667—1756),清代文人,无锡人,住无锡城内小娄巷。字学伊,号真斋,庠生。俭身持家,咸有矩度,教子弟尤严,乡里以为楷模。《无锡县志》耆硕有传。著有《真斋集》。

2、秦东田(1690—1762),秦敬然之子,字晹谷,号药斋,诸生。封朝议大夫。累赠通议大夫。他的两个儿子秦鐄、秦鑅接连取得功名,秦鑅中了举人,秦鐄中了进士,小娄巷顿时一片光彩。

3、秦鐄(1717—1784),秦东田之子,字震远,号果亭。乾隆十年(1745)乙丑进士,入翰林院。乾隆十三年(1748)授翰林院编修。乾隆十八年(1753)授山西太原府知府。乾隆二十年(1755),补四川宁远府知府。乾隆三十二年(1767)升广东都转盐运使,授中议大夫,先后在广东为官十七年,有政绩。乾隆四十七年(1783)恩授五品翰林。乾隆四十八年(1784)入京,病逝。无锡秦氏建义庄,秦鐄助银一千两、置田八十亩资助,族中孤寡都感其恩德。著有《果亭诗文》。

4、秦鑅(1715—1780),秦东田之子,字广和,号礼堂。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充咸安官教习,乾隆十七年(1752)分发湖南,历任麻阳、常宁、衡阳、湘潭知县,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湘潭知县,任上严禁侈靡,增建常平仓,劝民积谷,大修县城,作石堤以抗湘江洪水,平反冤案,诸生歌颂之。乾隆二十五年(1760),任归州知州,乾隆二十八年(1763),升贵州思州府知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升湖北荆宜施道,未到任升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八年(1773)左迁长芦盐运使,乾隆四十三年(1778)补刑部湖北司郎中。著有《波平萝醒录》五卷。有4个儿子秦泉秦潮、秦湘、秦洪,其中秦泉秦潮两位都中进士。小娄巷光华照锡城。

5、秦泉(1741-1794),秦鑅长子,字继贤,号漪园。邑庠生,乾隆廿七年(1762)江南乡试副榜,乾隆三十年(1765)中举,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三十六年(1771)授编修,充文渊阁校理(编辑四库全书的处所)。乾隆四十八年(1783)充河南乡试副考官。乾隆五十六年(1791)改吏部考功司主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随驾热河,去世。他一生少嗜酒,晚年好道学,工于诗,有唐人风格。《道光·无锡金匮续志·宦望》有传。著有《漪园诗文》。

6、秦潮(1743-1798),秦鑅次子,原名溱,字步皋,号端崖。邑庠生。少年时就与兄秦泉齐名。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帝南巡召试,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三十一年(1766),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编修。后历任河南乡试、云南乡试、顺天府乡试正考官,任安徽学政。乾隆五十四年(1789)授奉政大夫。乾隆六十年(1795),养老回乡。秦潮工诗文,通文字音韵之学,与人交,不偏见。《道光·无锡金匮续志·宦望》有传。著有《竹外山房诗文集》、《诗韵辨字略》、《字略》等。

  小娄巷秦氏于秦东田一支之外,还出了一名进士,就是秦大治。

7、秦大治(1774-1847),原名永昌,字纬辰,号宁斋,廪贡生,候选训导。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署华亭县教谕。道光三年(1823)癸未进士,授直隶深州武强县知县。有惠政。主讲无锡东林书院,《东林书院志》有记载,造就多人,薛湘、杨延俊俱出自门下。著有《学馀斋遗草》、《宁斋诗文稿》等。                                 

                              

在一个半世纪内,小娄巷里秦家接连出了四位进士:秦鐄、秦泉秦潮、秦大治,小娄巷真成了进士巷了。

三、小娄巷秦氏大院、名建筑

1、秦楷和秦氏修俭堂

秦楷(1770-1839),为人正直,勤俭持家,好学,教子有方,诗礼传承,后裔中出近代名人甚多。

秦楷于乾隆末,从谈氏后人手中购得旧屋数间,取名“修俭堂”。该屋的二进(小厅)的屋基系南宋谈氏所建,也是今存小娄巷最古之建筑。现存五进,除其中第二进三间为修俭堂外,余屋为清末至民国建筑。修俭堂渊源悠久,今为小娄巷46号。

2、秦焕和秦氏福寿堂

    (1) 秦焕(1813-1892 ),秦楷之子。原名熙,字笠亭,号缉篁。道光十八年(1838)秀才,廪贡生,名塾师。1856至1868年,长期在河南开封等地从教。同治年间任官句容县训导,兼署教谕,授修职郎。平生笃信理学,潜心研究,身体力行,为乡里所尊重。同治初(1862),锡城为太平军占领,好多百姓出逃到河南,秦焕给于援救。他又为书塾捐资经费,光绪初年(1875),与族人恢复无锡秦氏义塾,培养清寒的族内子弟,量资修脯(修脯,旧时称送给老师的礼物或酬金),认真指导学生。他持身俭约,持家严谨,门庭肃然。督率家人,灌园种蔬,杂莳花木。再任期满,谢病归。句容县志有传。著有《小学直解》、《水竹轩诗又集》、《水竹轩诗钞》、《秦氏丛谈》、《游梁录》、《梓里录》、《句曲公余录》等。《水竹轩诗钞》由无锡裘廷梁序,从序中可见秦焕生平事迹及当时社会情况。

  (2)秦氏福寿堂

福寿堂为秦焕故居所在,在修俭堂西。福寿堂是典型的江南深宅大院,它的备弄(备弄,是苏南旧时的大户人家在住宅厅堂楼阁旁边开辟一条的长弄。弄堂狭长,从入门第一进一直贯穿到最后一进院落。又叫“避弄”。弄内暗黑。备弄作用有三:一是供女眷、仆从之出入;二是防盗;三是防火。)自小娄巷向北直达福田巷,有数百米长,为目前无锡城中仅存少数备弄之一。备弄连至秦毓鎏佚园,形成秦氏修俭堂、福寿堂、佚园等宅园为一个整体。至今仍为秦氏后人聚居之地。

今尚存福寿堂匾,“福寿堂”三字为清末尤锡名书法家张宗沂所书。

秦毓钧故居中的“福寿堂”匾额

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退出锡城,清军收复无锡。局势稳定后,秦焕从河南开封重回故里,在废墟上重建房舍。光绪三年(1877)秦焕为夫人祝寿建“福寿堂”。据说,当年房屋落成,众人来道贺时,有人发现地面砖石上有“福寿”两字,大家以为吉祥,于是取名“福寿堂”。福寿砖今仍在,保存于秦氏后人之手。

福寿堂西园中,有株百年牡丹(已历140余年),为市内古树名木(保护序号326)。在无锡市500多株古树名木里面,只有这一株牡丹,弥足珍贵。

当年,秦焕从河南开封重回故里,临别时友人以牡丹一棵为赠。回锡后因老屋已毁,就将牡丹种于女儿处龚家。秦龚两家世结秦晋,每至花时,两家姻亲赏花为欢。1958年,龚宅被政府征用,于是将牡丹移植至福寿堂旁小园内。秦焕曾孙秦寅源细加呵护,牡丹发荣滋民,感于往年。这种牡丹花,古称“魏紫”,是牡丹里面非常名贵的品种。此乃小娄巷百年沧桑的见证,是活的文物。

(3)秦毓钧故居。即今小娄巷50、52号之秦焕故宅。

此宅面积六亩余,四合院式七造进深,房屋较多,保存比较完整,福寿堂在其中。另有小园,园中有明代古井、灵泉及树龄百年的牡丹。大门设小娄巷,另有通福田巷的备弄。

秦毓钧故居中的院内古井

 秦毓钧(1873-1942),字祖同,号平甫,乃秦焕之孙。少年时人学东林书院,作文常名列前茅。光绪二十八年(1902 ),秦毓钧与侯鸿鉴、顾述之赴日本留学。光绪二十九年(1903)毕业回国。三十一年(1905)冬,秦毓钧回锡参加筹备锡金公立师范,后负责教务,讲授教育学、伦理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 ),秦毓钧到上海,任《申报》副总主笔,1913年至1916年,任《时报》总主编。1920年任无锡《锡报》总编辑。1925年6月,秦毓钧创办《无锡新闻》报,自任社长兼主笔。

 1925年8月,秦毓钧接任无锡县图书馆馆长,任馆长期间,留心乡邦文献,编校乡贤著作,任职四年,颇有成绩。后,专心于编集秦氏族人著作,其文献具有研究地方文化史的重要价值。1932年8月,秦毓钧出任无锡县历史博物馆馆长。第二年,赞助了出版《小岘山人文集》的印费,并亲自参加编辑。存《寄畅园考》书稿

 1937年日军侵华,无锡沦陷,秦毓钧拒绝接受伪职,闭门在家,生活清苦,又中风,于1942年8月在小娄巷祖宅去世。

3、秦毓鎏和佚园

   佚园是秦毓鎏(读liú)旧宅,位于今福田巷8号。秦毓鎏旧宅建于民国初年,原规模较大,中西合璧风格,并有小园,名为佚园,至今仍留存着其中的主要部分。

秦毓鎏(1879-1937),秦焕之孙,字效鲁。父秦谦培,光绪二年(1876)举人。秦毓鎏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进江南水师学堂,次年东渡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科,曾与张继、苏曼殊等组织青年会,又任江苏同乡会出刊的《江苏》杂志总编辑,宣传革命。三十年(1904)回国后,在沪创办国学社,编译革命书刊;又赴湖南,与黄兴、宋教仁等发起成立华兴会,被推为副会长,后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曾参与谋划长沙起义和镇南关起义。事败赴上海,任《神州日报》编辑。1910年,当选为无锡市(城区)议事会副议长。

1911年11月,积极响应武昌起义,组织发动无锡起义,成立锡金军政分府,秦毓鎏被推为总理,继称总司令。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秘书兼同盟会无锡分部长。任内在无锡主持开辟光复门、筹设图书馆、扩大公花园等市政工程。1918年任无锡路桥工程局局长,1922年任无锡商埠工程局局长。“二次革命”时,与黄兴等起兵讨伐袁世凯。1924年,中国国民党改组,成立江苏党部,秦毓鎏任执行委员。1927年4月任无锡县行政委员会委员长,1930年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不久去职。1931年皈依佛教。1937年4月5日病逝,终年59岁。


秦毓鎏旧宅坐南朝北,主体建筑三幢房屋。建筑之南,即为一长方形花园—佚园,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园之偏东部位是一泓清池,池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30平方米,池边古木参天,许多名贵的太湖石错杂其间;南部为土丘,植有花木;西部为小树林,间以石笋数枝。在佚园中还保存着孙中山“乐天”和胡衍鸿(胡汉民)贺诗石刻(已毁)。园中有建筑精致的各两层三间的鹪鹩楼和澄观楼。秦毓鎏曾撰《佚园记》,详细记载了佚园的景色。

1931年秦毓鎏去世后,这处旧宅由其子女居住。1949年后,归公家所有,先作苏南行署区政府干部宿舍,后由政府房管部门经租。现存的建构筑物有主房三间、辅房三间、杂屋两问和小园一个。2003年6月,秦毓鎏旧宅及佚园被列为无锡市文物遗迹控制保护单位。

秦氏先祖、宋代大诗人秦观,曾作《如梦令· 池上春归何处》一首: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看到池上漂着的落花飞絮,春天去了哪里?孤寂的旅馆内静悄悄的,没有人来,做梦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梦醒后没有思绪,五更时分,只听得窗外下着风雨。诗人的“春归何处,落花飞絮” ,听帘外五更风雨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春去的惋惜,对岁月流逝的感叹。

劝公莫叹春去也,来年杨柳绿新枝。

 

(本文得到秦氏裔孙秦绍楹先生的热情帮助,提供了宝贵、确实的资料,特表示衷心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